寇晨光1,王玮莹2(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2.山东省临朐县五金中心卫生院 262600)
【摘要】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1 年 5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45 例胃肠道早期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12 例,结肠癌患者22 例,直肠癌患者11 例。45 例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术后随诊12 个月观察其疗效。另外选取同期相同例数的早期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一次性完整剥离40 例(88.9%);病理学治愈性剥离37 例( 82.2%) ;可能治愈性剥离5 例(11.1%);非治愈性切除4 例( 8.9%);并发症:出血1 例(2.2%),转为外科手术,无穿孔。术后随访12 个月,无复发。内镜粘膜切除术(EMR):一次性完整剥离23 例(51.1%);病理学治愈性剥离15(33.3%);可能治愈性剥离11 例(24.4%);非治愈性切除16 例(35.6%);并发症:出血8 例(17.7%)、穿孔3 例(6.7%),转为外科手术。
术后随访12 个月,复发5 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其疗效及预后方面均优于内镜粘膜切除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效果好,可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癌;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6-0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基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起来的内镜技术,是近些年来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微创治疗新技术。ESD 用高频电刀及辅助设施整块剥离,基本可以完全切除病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低[1]。以往的胃肠道早期癌的方法常是开腹外科手术,病灶不能完全切除,创伤较大,且并发症多,容易出血及穿孔,预后效果不佳。研究显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道早期癌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效果好。通过对本院45 例早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临床效果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 年 5 月~2013 年3 月确诊为胃肠道早期癌病变的45 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12 例,结肠癌患者22 例,直肠癌患者11 例。
1.2 治疗方法对45 位患者在全麻条件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治疗由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生来完成,术前进行常规内镜检查,通过窄普成像了解腺管开口的类型以及血管形态、病灶侵及解剖层次由超声内镜予以明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标记: 应用氩气刀(APC)于病灶边缘0.5 cm 处进行标记;(2)黏膜下注射:在病灶边缘标记点的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重复注射直到病灶明显抬起, 黏膜下注射0.9%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混合液; (3)切开病变外侧缘黏膜:沿病灶边缘标记点环周切开黏膜;(4)剥离病变:应用HOOK 刀在病灶下方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5)创面处理:如果在切除病灶期间见裸露血管可用APC 进行凝固治疗,必要时可夹闭粗大血管。对于穿孔出血者可按情况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对另一组例数相同的早期胃肠道癌变患者进行内镜粘膜切除术(EMR)。2 组术后均随诊12 个月,进行疗效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进行t 检验与x2 检验。
当P 值小于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早期胃肠癌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胃癌组40~126 min,平均( 76±34)min;结肠癌组58~169min,平均(107±51)min;直肠癌组52~146min,平均(92±40)min。
病理学愈性剥离、非治愈性切除、穿孔、出血、1 年创面完全愈合以及复发等情况见表1。
表 1 早期胃肠癌进行ESD 情况( 例,%)
3 讨论目前,胃肠道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相关方向的医学者们研究的课题之一[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基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起来的内镜新技术,由于人体消化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不同,ESD 对于消化道各部分的适应证也有不同。ESD 治疗在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的适应证为无淋巴及血行浸润、转移。无论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均能应用 ESD 病灶切除[3]。由于ESD 能够整块剥离病灶,残留较少,可作为治疗早期胃肠道癌变的可靠术式。
出血和穿孔为ESD 常见的并发症。使病灶黏膜层充分的抬起是术中减少出血和穿孔的最好方法。在胃肠道中,由于各部分组织解剖结构不同,并发证出现的情况也不相同。一般来说,直结肠比胃部在ESD 中更易发生穿孔,由于其皱褶蜿蜒,肠壁较薄,电刀使用较为困难。而且肠道内细菌较多,对预后亦有影响,因此需要专科医生谨慎操作。
综上所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效果好,可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胃肠道早期癌变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1] Chalermchockchareonkit A , Tekasakul P , Chaisilwattana P , e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versus abdominal hysterec-tomy forsevere pelvic endometriosis [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2,116( 2) :109.[2] 冯倩,戈之铮.内镜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19(19):2031-2035.[3] 刘靖正,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2):198-202.
论文作者:寇晨光1,王玮莹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黏膜论文; 病灶论文; 胃肠道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胃癌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