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7
摘要:在基坑及地下室施工阶段,由于基坑边荷载、当年特殊气候等多种原因造成基坑边形或坍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施工进度得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关键词:边坡坍塌;旋挖桩支护;土钉墙;重力式挡墙;回顶
引言
随着城市城市建设用地逐渐减少,空间开发由平面转向立体,除了建筑高的的增加,地下室的层数也在不断增加,如此产生了许多的深基坑工程。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很多基坑支护从设计就已进行了优化,安全性极为接近临界点,基坑在投入使用后极易发生。一旦发生坍塌,轻则工期拖延,重则造成安全施工。因此,施工时必须密切监测基坑变形并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扩大。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场地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约为5.4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占地面积为4.47万平方米,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基坑南北向最大长度约为370m,东西向最大宽度约为140m,总开挖长度为957m,基坑开挖深度为10.50~14.50m。基坑按一般临时支护结构设计,正常使用时间为12个月,其中西侧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余三侧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0~1.1。
2 工程地质概况及水文情况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布由:(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由黏性土、碎石组成,0.20~7.50m)、(2)冲洪积层(由黏粒、中细粒粉质粘土组成,层厚0.50~8.80m)、(3)第四系残积层(由黏粒及粉粒粉质黏土组成,层厚1.10~7.20m)及(4)白垩系基岩(④-1全风化砂岩,层厚:0.70~13.60m,④-2强风化砂岩,层厚14.20~44.30m,④-3中风化砂岩,层厚2.00~7.70m)。
强风化砂岩岩土层及以下岩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强风化砂岩以上岩土层为弱透水层,场地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稳定水位埋深0.30~0.90m(水位标高为3.98~13.58m,平均9.14m)。
3 场地周边环境
建场地地下室边线北侧约10.00m外为城市主干道,东侧约15.00m外为体育馆场地,南侧为已建高层建筑物(采用桩基础),西侧约5.00m外为另一城市主干道辅道,该范围有大量市政管线。
4 基坑坍塌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
本基坑共有三段基坑发生变形或坍塌,分别为AB段、BC段和DE段(如下图所示),具体支护形式、变形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下:
图1 基坑坡顶卸载处理 图2 AB段基坑加固剖面图
基坑垮塌后先对坡顶排水进行堵截,待坍塌基本稳定后对坍塌区域坡顶进行卸载(见图1),标高降至12.5米处,并对坍塌区域进行反复压实处理,然后对坍塌段基坑采取旋挖桩支护进行加固,开挖过程采取土钉墙放坡锚支护(见图2)。
4.2 BC段基坑坍塌分析及应急处理
该段基坑采取土钉墙放坡支护的形式,在进行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阶段发现基坑变形接近警戒值,分析变形原因很有可能为基坑外的临时道路在通车时的扰动造成。为了防止基坑进一步变形,对临时道路进行封闭,并对坡脚与底板结构间肥槽浇筑C15素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完成面前低后高,最低处标高同底板完成面,形成类重力式挡墙结构防止坡脚滑移(见图3)。
图4 DE段腰梁回顶加固
5结语
通过本基坑坍塌的应急加固处理经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地下室施工阶段要高度重视基坑变形的检测工作,密切关注基坑变形动态,掌握基坑安全状况。
2)基坑安全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主动治理”的原则,减少威胁基坑安全的不利因素,对于已出现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论文作者:王富,艾晶,郝祥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基坑论文; 场地论文; 砂岩论文; 地下室论文; 标高论文; 底板论文; 岩土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