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从《谍中谍3》透视好莱坞大片的价值承载与文化入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莱坞论文,透视论文,大片论文,乱花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影作为一种声音图像文字并茂的媒体,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丰富多彩的电影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手段对大众的文化心理版图进行重新切割和改变。象征着全球电影最高水平的好莱坞就非常注重通过电影传播“美国精神”,通过好莱坞各大厂商、各大导演、各大明星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技术手段在制造着美国式民主,美国式正义,美国式公平,美国式拯救等神话,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电影这一大众化传媒矮化、丑化、异化他国的文化心理版图。
2006年,中国引进了好莱坞福克斯、米高梅、迪斯尼、华纳、索尼、环球、派拉蒙等七家公司的19部影片,在这19部电影中,最引中国观众瞩目的是《谍中谍3》,该片由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世界级帅哥汤姆·克鲁斯担任制片加主演,亚伯拉姆斯担任导演。该片讲述伊森为了救出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徒弟琳德赛,返回特工组织,再次组织起天衣无缝的强大的特工小组,率领着电脑专家、伪装专家及语言专家德克兰和美丽迷人的女特工珍,和最恐怖的敌人戴维恩斗智斗勇,设下天罗地网,第三次面对高难“不可能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恐怖的敌人,越过重重的死亡挑战,穿越整个世界,解救自己深爱的女人,同时也拯救这个又一次陷入困境的世界!
该片有30%的内容涉及中国上海和浙江西塘镇。据说,该片来中国拍摄,是因为拍摄了《谍中谍2》引起轰动的华人著名导演吴宇森、华人著名动作导演袁和平向派拉蒙公司的高层推荐了中国,当剧组人员2005年4月到上海选景时,一到达就惊叹不已:“中国怎么会是这样?”上海现代化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给剧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国人自豪、洋人称奇的国际大都会,经过好莱坞导演的“艺术处理”后让世人得到的印象却是惨不忍睹。
镜头一
当伊桑(汤姆·克鲁斯)一行人到达上海时,大约是晚上八点,我们在镜头里面看到的是油烟弥漫的居民楼、晾衣竿、破破烂烂的内衣、脏兮兮的楼房、以及女人的胸罩,还有锈迹斑斑的铁门,以及年久失修斑驳的墙壁,乱糟糟的像蜘蛛网般的电线。
镜头二
透过脏兮兮的玻璃窗,隐隐望见对面的中银大厦和林立的高楼,但是,在望出去的玻璃窗面前却是几双臭袜子和脏兮兮的毛巾,似乎导演在通过这个看似无意实际是精心设计的镜头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魅力进行了丑化消解,从而也对中国的形象进行了消解,在这种精心组合的镜头前,人们是绝对感受不到中国的崛起和上海的魅力的。这恐怕正好是好莱坞要的效果。
镜头三
大街上出现的那一辆亚洲北方石油公司的大型油罐车,绝对不是巧合,很容易令人们联想到了美国正在寻找理由制裁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罪名是武器扩张。同时那辆长长的油罐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寻找石油的焦虑。
镜头四
伊森在追踪欧文·戴维恩的路途中出现的乱糟糟的建筑工地以及工地上升起的阵阵黑烟,地面上是几处莫名其妙的鬼火般的火焰,在这里使用的色彩是昏黄的,阴暗的,给人一种发霉的感觉,然而导演在远处安排了上海的高楼大厦和闪烁的霓虹灯,通过这些镜头组合剪接,导演再次对中国的象征城市上海进行了“巧妙”的丑化、矮化。
镜头五
伊森在城隍庙“飙车”打电话的时候不停地喊“没信号!没信号!”这简直是对中国电信的侮辱。我们承认可能在某些地区,“信号”确实不尽如人意,但在城隍庙、浦东大道这种地方都没有信号,在什么地方还有信号?难怪《谍中谍3》公映后,网上流传了这样一个笑话:伊森不停地在大街上高喊:“没信号!没信号!”中国移动一定会出来说“他用的是联通!他用的是联通!”联通一定会说“他用的是小灵通!他用的是小灵通!”小灵通一定会说:“他超速了!他超速了!”
镜头六
当伊森根据好友伯杰明·杜勒的全球卫星定位仪追踪隐藏在西塘的欧文·戴维恩时,镜头里面出现了打麻将的场面,破旧不堪的小屋烟雾弥漫,四个老男人呆滞的目光,乱蓬蓬的头发,麻木的表情,笔者不得不怀疑导演的动机,究竟是对中国人无意的误读呢,还是恶意的中伤?
镜头七
伊森追踪的rabbit foot到片尾也没有揭示到底是什么,但是,从坏人戴维恩落脚的地方装满了瓶瓶罐罐和试管以及各种仪器看,不是核武器就是化学武器,它就在中国!导演是否想要全世界的人明白中国是核扩散的罪魁祸首,或者中国正在进行罪大恶极的化学武器研究并极容易落入恐怖分子之手?
镜头八
从伊森踏上中国的土地起,镜头中出现的中国人全是面黄肌瘦的老人和妇女,一律是目光呆滞而表情麻木,哪里还有倡导建构和谐世界的大国度的人的自豪与光荣!片中除了那群愚蠢的中银大厦的保安是青年男子之外,导演让另外一个猥琐的中国青年男子肩负滑稽的箩筐与伊森擦肩而过,越发衬托出高大英俊的美国帅哥的英明神武。
好莱坞用电影精心设计包装美国文化霸权并向全世界推广,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向世界,从而将美国制造的所谓“世界文化”推向全球。美国借助于经济和技术优势、语言优势、文化输出优势,把自身的文化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通过电影、广播、电视、广告、流行音乐、通俗文化等方式向外灌输,侵蚀所在国的文化生活,造成输入国文化传统被瓦。
全球传媒中美国文化霸权的形成并非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娴熟的传播技巧和文化传播语境的特点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三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才形成了美国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
从《谍中谍3》,我们不难看出好莱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和美国政府的代言人,在让全世界电影观众沉浸于流畅的电影叙事和震撼的视听效果的同时,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效果极佳的本国文化扩张与入侵。
美国人自己也公开主张将“限制导游”作为一种宣传策略,大名鼎鼎的盖洛普(George Gallup)就号召要小心翼翼地引导客人参观美国,“不要立刻将客人带到地窖与阁楼让他们看我们是多么坏的管家,而让他们看我们最骄傲的东西”。
很明显,《谍中谍3》在矮化、丑化、异化他国文化的同时,也在大力建构着美国神话:在硬实力方面,该片使用的先进武器达数十种,高科技技术的炫耀式使用达到十数种,确实看后让人顿生敬畏之感;此外,软实力的展示也同步跟进:伊森冒死相救学生,对于他的妻子之爱无以复加,导演用伊森的眼泪来做出了夸张的表达,行动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成员出生入死的忠诚精神在片中比比皆是,在总部工作的朋友本杰明·杜勒不顾自身安危帮助伊森凸显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之谊。种种的细节成为有力的传播元素充满了张力。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就意识到电影和其他大众文化都不仅具有产业意义,而且对于宣传美国政治、文化和扩大经济影响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输出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意识、社团意识、宗教意识以及文化意识,甚至语言,淡化甚至重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从而创造新的文化民族文化记忆,促使其与美国的价值和信念融合。因此,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就成为推销美国形象,美国民主、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
好莱坞塑造了一系列符合美国神话的英雄:汤姆·克鲁斯、哈里森·福特、布鲁斯·威利斯,阿诺德·施瓦辛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以及迈克尔·乔丹等荧幕及运动巨星,让他们成为美国借助好莱坞传递“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些英雄形象普遍具有正面价值取向,或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或保护地球、拯救人类,或捍卫法律、正义与和平。好莱坞总是给他们创造的现代英雄神话披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能够让世界所有不同文化层次、文化身份的观众,都感受到这些影片所承载的神圣思想和崇高精神。
出现好莱坞大片现象并非偶然,在赛义德眼里,这种情况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必然,东方褪去了古代迷人的光辉而进入现代,成为一位灰姑娘,她只能在西方的想象中说话。在西方世界的话语体系中被强行赋予空虚、失落、灾难、痛苦的色彩。西方人也因为东方人在辉煌的昔日曾胜他们一筹而感到过悲哀,而现代的胜利使西方终于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向现代转型的东方对西方来说仍然暗含着再度辉煌的危险。尤其是在东方各国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话语权力的夸张性分配无疑会使东西方处于新一轮对峙冲突与冷战状态。
反观我国第五代导演们的一些电影作品,就高下优劣立判了。《夜宴》、《神话》、《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所谓中国大片如雨后春笋般被催生出来,导演们一如既往地在古代历史背景中讲述着阴谋、情欲、权欲,性欲,然而除了华丽的视觉效果,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甚至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更不要说让作品承载更多的国家传播与文化精神了。第五代知名导演们拍摄的《黄土地》、《老井》、《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等,展现了中国的落后一面,迎合了西方观众的窥视视角,媚俗似的符合了西方给中国划定的符号体系——贫穷、落后、愚昧,痛苦,所以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这种获奖甚至带有某种阴谋的成分。一些导演在许多电影中不惜制造形形色色的伪民俗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他们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化,更不要说贯穿纯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精神了。
在“全球化”和“地球村”的口号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当我们的作家和导演沾沾自喜地批判和放弃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宏大主题”的时候,美国人正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样的事;当我们认为文学与政治无关时,美国人却正在用文学的方式改变着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版图;当我们陶醉于美国大片的娱乐精神时,我们正在悄悄地接受美国价值观的洗礼。好莱坞已经完成了对花木兰的改编,花木兰在西方成了一个人见人烦的河东狮吼式的悍妇。据说,下一步好莱坞正在准备将中国的《西游记》、《水浒》、《杨家将》等名著搬上荧幕。好莱坞的枪口正在瞄准中国,不敢想像他们会将中国人敬仰的英雄糟蹋成什么样子。
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保护传统,保护文化,就是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就是保护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要想守住自己的精神阵地,惟有以中国文化的精神才能稳住阵脚。我们只有把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都渗透进中国的优秀电影作品中,我们才有理由期待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在好莱坞电影中全面沦陷。文化的多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正是那无数的溪涧沟壑为人类文明的江河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汩汩源泉。否则,就如一位文化学者所说:“当共同世界只能从一个方面被看见,他的末日也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