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论文_王适宜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有29例(32眼),所有病患均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进行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OCT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病患6mm黄斑区总容积以及黄斑区视膜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一个月后病患黄斑中心凹厚度得到提升,并且保持在(213.25±96.31)μm左右,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极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玻璃体腔;康柏西普;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通常在大于60岁以上的群体中出现,多出现于颞侧。黄斑水肿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致使视力降低的基本因素。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能够有效降低血管渗漏,从而减轻黄斑水肿,但是在视力的提升上十分有限,同时,少部分病患经过反复治疗仍可见明显黄斑[1]。据相关研究表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康柏西普是我们自发研究出来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此药物具备作用时间长、多靶点以及亲和力强的优点,能够阻断VEGF-B、VEGF-A所有亚型、胎盘生长因子,同时还能将透视网膜完全穿透,通过竞争性来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家族受体激活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与新生血管生长[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29例(32眼)病患,其中A组男病患13人,女病患16人,他们的具体年龄在46-80岁之间,平均(70.14±10.31)岁,所有病患均为首次就诊,从未实施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以及光动力疗法。

1.2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病患进行验光处理,查出最佳矫正视力,准备好一切治疗前的措施,再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ML)。完成治疗后,随访半年,在随访的过程中,每月定时给予一次全面检查,针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测量,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注射治疗[3]。32眼中,有4眼首次注射后无需行二次注射。15眼需要给予二次注射,10眼需要给予三次注射,3眼需要给予四次注射的同时实施激光治疗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病患治疗前后1、3个月,运用标准视力表实施最佳矫正视力检查。治疗前以及完成治疗后1个月,运用Carl Zeiss OCT展开眼底线性扫描,测量病患眼底黄斑中心凹厚度、6mm黄斑区总容积以及黄斑区视膜厚度。

1.4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此统计主要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具体数据加以处理,用 ±s来代表基本的计量资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距可以用X2加以检验。当显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无较大差别,统计学也无对比意义,当显示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别,为此,统计学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结果

对比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最小视力分辨率对数为0.58±0.20,第一次注射后一个月有了明显的变化,并改善至0.34±0.11,三个月后,改善度0.29±0.13,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

对比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OCT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病患6mm黄斑区总容积以及黄斑区视膜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一个月后病患黄斑中心凹厚度得到提升,并且保持在(213.25±96.31)μm左右,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OCT是一类非侵入性二维成像技术,此技术的操作简便、安全,被临床广泛运用于眼底疾病的随访检查中,它能够定量以及客观的测量病患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以及黄斑厚度,重复性极佳,且准确度较高[4]。与此同时,OCT还能精准观察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黄斑部形态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别是治疗前图像,存在显著影响自动测量的基本因素,比如严重视网膜下增生伴或者不伴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色素上皮下积液等。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病患常规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纤维化或脱离症状,为此,病变更加容易被OCT检测出来,所以,在完成治疗后需要常规复查OCT,以此来确定是否需要行再次注射治疗[5]。据相关研究表明,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病患眼部玻璃体腔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会有所上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相关受体的过表达与视网膜增厚、血清蛋白渗出以及黄斑水肿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此,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能够作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案来实施。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运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疾病可帮助病患病患提升视力,并且推动黄斑区水肿的吸收。Hikichi[6]等研究发现,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以此来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疾病主要是通过血管闭塞诱导作用下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升,从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本研究中,所有病患均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OCT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病患6mm黄斑区总容积以及黄斑区视膜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一个月后病患黄斑中心凹厚度得到提升,并且保持在(213.25±96.31)μm左右,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参考文献:

[1]常鲁,许丽,李聪伶.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02):81-83.

[2]陈小海,蔡自海,许森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01):35-37.

[3]秦书艳,沈磊,力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29-2331.

[4]李昂,范忠义,魏晓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16例[J].人民军医,2016,59(08):847-848.

[5]邢凯,亢泽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01):80-82.

[6]Hikichi T,Higuchi M,Matsushita T,et al.Two-year outcomes of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therapy for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J].BrJ Ophthalmol,2014,12:47-48.

论文作者:王适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论文_王适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