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印度:战略新格局中的军事合作与互动——解读美五角大楼报告《印—美军事关系:展望和认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事论文,互动论文,印度论文,美国论文,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一直在悄悄经历着变化。经过“9.11”事件、阿富汗反恐 、南亚印巴对抗加剧及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之后,加之目前美国正在进行在亚洲的战略调 整,美印关系的发展走向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期由《简氏外交报告》披露的美国 五角大楼新近发表的文件《印—美军事关系:展望和认知》(Indo-U.S.Military
Relationship: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以下称《报告》),长达130余页,基 于对数十位美、印两国的政府决策官员、军事将领及战略学家的采访,对目前美印战略 关系的主要方面作了详细的评估和预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政府官方、战略圈子对 当前与印度加强战略关系的基本认识,也部分涉及到印度方面对印美关系转变的反应。 (注:对这份文件的详情,请参阅Josy Joseph和John E.Carbaugh,Jr.的系列介绍。见
The Rediff Special(2003/4/22)和(美国)“美—印友好关系”网站(US-India
Friend-ship.net)发表的India Report(2003/2-6)。John E.Carbaugh,Jr为就职美国国 防部的战略分析家,今年以来定期向五角大楼提供有关印度军事、安全及印美关系的系 列分析,他对《报告》的披露和阐释具有权威性。本文直接引用内容如未注明出处,皆 出自《报告》。)由于这份文件的权威性、时效性及对中国的安全与外交可能产生的多 方面影响,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和评论。本文将依据这份文件,结合近期其他一些研究 与分析,考察与美印关系走向有关的新发展。
一、美—印军事合作与战略协调
美印之间的军事、防务合作是两国深化双边关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在过去 两年中,美印关系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美国通过加强双边防务关系,已承认印度不断改 善的军事实力和战略伙伴地位。以美国对外政策中鹰派人物著称的美国驻印大使布莱克 威(Robert Blackwill)最近多次发表讲话,将美、印军事与防务合作看作他任职期间两 国关系发展的最大成功之一。他称:“防务合作是美印关系转变中一个富有活力、成绩 显著并不断扩大的方面。”(注:John E.Carbaugh,Jr.“US-India defense
cooperation continues to overcome obstacles”,India Report,2003/6/2.)这些卓 有成效的合作包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扩大军备供售,增强军事人员与军事情报交流、 松动军备与双向技术出口等领域。据信两国也在导弹防御、印度准许美国使用军事基地 及其他军事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试探及讨价还价。双方都承认,合作的深化尽管不无难 度,但潜力巨大。
(一)联合演习与协调行动
在美印关系迅速升温的两年中,一个主要的衡量指标是美、印联合举行的多次军事演 习。其中包括印、美伞兵部队在阿拉斯加的协同作战演练,在印度阿格拉进行的空投联 合国军事演习,其中动用了美国空军的C—130大型运输机。最近一次军事演习是美、印 特种部队在印度的丛林地带进行的搜捕恐怖主义份子的训练。以及美国、印度的军事人 员与许多其他国家一道参加了在印度举行的“Shanti Path 03”联合维和行动演习。在 被印、美双方共同看好的海军合作领域,印、美海军也已举行多次演习,包括反潜训练 、打击海盗训练等。印度海军舰艇并为美国军舰通过马六甲海峡、支援“持久自由行动 ”提供护航巡逻。美、印两国海军已商定今年5月在孟买以西的阿拉伯海面举行另一次 联合军事演习。(注:John E.Carbaugh,Jr.,“Shared concerns over China driving closer US-India security relationship”,India Report,2003/4/17.)此外,美国战 舰目前业已获准在印度的呈奈(Chennai)和孟买(Mumbai)例行加油。美国海军精锐“海 豹”部队和印度海军的海上突击队也在计划一次即将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以测试其使 用非常规、秘密武器的技巧。另一次前所未有地由美、印空军战斗机群参加的空战演习 按计划将在2004年初进行,预计将动用美国空军的F—15C战斗机和印度从1997年开始获 得的俄制苏—30s战斗机。美国与印度也开始尝试在导弹防御方面进行合作。
对印、美联合军事演习,《报告》强调了对美方的意义:总的来说,美国军方将能通 过与印度军方开展更多的联合训练获得好处,特别是如果这类训练能在印度领土上进行 。报告中说:“印度的地形特征变幻无穷,从冰雪覆盖的山脉到炎热异常的沙漠,它能 有助于美国人。因为在美国本土,军事训练的地带日益缩小,而且军事训练越来越富有 争议。”“并对美国海军来说,与印度海军共同训练是一种提高它在印度洋地区的行动 能力的最好方式。”(注:T.V.Parasuram,US for closer military ties with India,Indian Express,2003/7/.)印、美双方也一致表示,对军事合作最有效的领域包括“在 高海拔和丛林地带开展作战训练、联合行动及搜捕和营救演习。”
(二)军备供售
与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同时,美、印之间的军备供售也在过去两年中得到迅速增长。 根据美国驻印大使最近在班加罗尔举办的印度航空展上为美国厅剪彩时的讲话,自2001 年美国宣布取消对印度的核制裁以来,美国的对印军事出口“从几乎为零一跃”达到1 亿9千万美元以上。理由在于:“印度和美国共同的民主原则——尊重个人自由、法制 、重视民权社会和和平的国与国关系——将我们联在一起。并且我们的主要国家利益是 相同的——即促进亚洲的和平与自由、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 散——这使我们之间的军事互援和我们的国防进出口有了具体的目标。”他承诺,美国 将成为军备及其他国防物资的“可靠提供者”。他说,“联合军事演习、互访和双边交 流是未来协同行动的重要部分,我们相信印度也肯定会将美国对印军备出口看作是使它 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最佳武器系统和防务技术的途径。”
根据这位官员的话,就美国军售而言,印度已达与日本、韩国等美国主要盟国相同的 地位。(美国)国会目前的审查仅限于价值超过1400万美元的项目。“联合训练、访问和 人员交流已成为美、印关系极大改善的显著事实,两国目前对国防军售的看法,预示着 未来的双边合作将进一步扩大。”他还讲,“从总体看,我们的国防合作和军备供售活 动能加强双方军队间的工作关系,发展相互在未来开展联合行动的军事能力,并增强印 度的军事实力,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注:Robert D.Blackwill,“US-India
Transformation and Bilateral Defense Cooperation”,The Hindu,2003/5/13.)根据 《报告》对美、印人士的采访,“印度人不喜欢俄罗斯武器装备的质量,并在同以色列 、法国的军备交易中也经常遇到问题。美国应是最优先的选择。”一些美国战略家建议 ,应切断印度与俄罗斯武器的依赖,使它依赖美国的技术和援助,以便能使印度在今后 能帮助美国维护地区稳定。同时,美国不应拒绝帮助印度发展本土国防工业。“我们确 实没有理由拒绝帮助印度发展这一部门。尽管它问题众多,麻烦不少,但作最差的假设 ,它毕竟是一个重要的民主国家。”(注:Lloyd Richardson,“Now,Play the India
Card:Securing U.S.strategic interests in Asia”,Policy Review,October &
November 2002,Number 115.)
(三)军事与双向技术转移
高技术转移与军备供售有关,一直被作为衡量美印关系的重要指标。这方面尽管依然 存在障碍,但已出现明显的松动。《报告》表明,印度极为看重从美国获得更多先进装 备,认为技术转移是与美国发展密切军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采访的印方人 员甚至认为,技术转移是印美两国新建战略关系的“试金石”,“所有事都取决于美国 是否让印度通过分享其先进技术以实现军备现代化的坚定承诺。”但印度不满的是,尽 管美国已取消因1998年印度核试所实施的大部分制裁,但仍拒绝对印出口某些高技术及 双向产品。印度也继续批评美国在向印度出口更多先进武器的问题上态度反复无常。《 报告》引用一位印方官员的话说,“美国不愿进行备受重视的技术转移,将扼杀对(印 度、美国)建立一种持久战略关系的努力。”一位印度高层决策者补充说:“如果美国 愿意出让双向技术,就可表明美国已将印度看作一个能分担其战略关切和战略负担的伙 伴。如果美国拒绝提供双向技术,那就只会得出它不接受或不信任印度的印象。”(注 :Josy Joseph,“US tech holds key to Indian bases”,The Rediff Special,April 22,2003.)然而,一些美方官员却怀疑印度急于与美国发展安全关系的唯一兴趣,是想 获取美国的高技术。
但最近一些迹象表明,美、印在军备技术转移问题上的僵局有可能出现突破。一个明 显的信号,是布什政府最近已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Phalcon”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 。(注:Atul Aneja,“U.S.drops objections to Phalcon transfer to India”,The Hindu,2003/5/24.)这项交易去年本有希望达成,但因印巴关系持续紧张,结果美国施 压阻止以向印出口这项先进技术。在印度看来,美国在该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也意味着 印度将从以色列获得先进的“Arrow—2”反导弹系统。该系统由以色列、美国联合开发 生产。印度与以色列的谈判从2001年就已有进展,但一直等待美国开放绿灯。印度拟用 本土研制的“阿卡什”导弹与“Arrow—2”系统配套,防御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攻 击。(注:Atul Aneja,“Indo-Israeli partnership for new missile shield”,The Hindu,2001/9/6.)
《报告》写道:“通过与印度人交谈,可意识到美国有必要对印采取一种自由度更高 、限制更少的技术转移机制——因为美国并无法阻止关键性军事装备及相关技术从诸如 以色列那样的第三方国家向印度转移。”(注:John E.Carbaugh,Jr.,“U.S.and India Try to Step Up High-Tech Cooperation in Effort to Overcome Problems”,India Report,2003/6/24.)事实上,美国有可能在对印度出口先进军备和转移高技术的问题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据观察,由于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其他涉及一定程度协调行动的合作,美国发现印度军队的某些装备已经落后和过时,因此美国对技术转移的掌握将宁可表现得更加灵活。《报告》称:“印度的空战实力和C2(指挥和控制)系统非常有限,以至印度空军对美国认为理所当然的军事实力(诸如空投能力)感到惊讶。”美国官员据此总结说:“如果美国要与印度建立一种有实际意义的战略伙伴关系,印度的装备就必须与美国不相上下。”《报告》指出,美国官方“相信,该军事关系应被引向到(印度、美国)对技术与实力的分享,最终能使它们对地区性危机联合作出反应。”
二、影响美印军事合作的障碍:不信任、成见与误解
美印军事合作进展迅速,但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障碍。某美国决策人士指出,相互的 误解和怀疑——无论是真实或是假想——都将继续放慢两国国防合作的步子。(注:
John E.Carbaugh,Jr.,“US-India defense cooperation continues to overcome
obstacles”,India Report,2003/6/2.)双方之间的多年不信任并不能很快消除。印度 继续抱怨美国对出售先进武器设置了太多限制,美国则对难于与印度军方同行打交道而 感到不满。这类问题在《报告》中十分突出。
《报告》注意到,印度需要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而非对方高高在上的附庸 关系。印度抱怨,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并没有充分尊重印度,美国“在印度的后院 ”发动“持久自由行动”之前或过程中,都没有与他们认真商量。印度官员“表示担心 ,华盛顿要么忽视他们,要么没有平等对待他们。这一情形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变得更甚 。”《报告》承认,由于美、印双方过去几十年中很少存在军事交往,因此在操作层面 存在许多问题。印度舆论在评论《报告》时指出,该文件极力渲染美印关系的重要意义 ,表明美国急切想印度加入某种集体安全框架,从而实现双方更大程度的战略一致。但 是,印度在完成打击巴基斯坦军方策动的“越界恐怖主义”之前,“并不愿仓促加入任 何这类安排”。因为事实上,印、美直接建立防务关系的进度,一直因美国未能在这一 重大问题上明确支持印度而变得复杂化。(注:“US presses India on Iraq,seeks
military bases”,www.khilafah.com/home/category.php,2003/6/11.)《报告》另一 方面也承认,即使今天,美国人也“因各种原因而对他们的印度同行怀有不信任,并没 忘记冷战时代的龃龉。”
印、美军事协作的难度也来自其他许多方面。根据部分美国被采访者的看法,印度人( 包括政府和军方官员)“动辄因美国人的做法(或什么都没做)而感觉受到忽视或侮辱” ,“易受刺激”,“在工作中难于相处”,“根深蒂固地不信任”美国人,“缺乏战略 意识”,多数人怀有历史“成见”而不能向前看,并且他们惯于“以他们长期对巴基斯 坦的不信任来看待世界”。不少美国人还认为“印度人太注重形式,拘泥于礼仪”。《 报告》给出一些有趣的细节。1997年,即美国对印实施核制裁的前一年,由于“印度对 礼仪十分在意”,印、美原定的第三轮国防政策小组会议被取消。当时由于负责防务政 策的美国防部副部长外出,美方指派级别较低、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国防部部长助理代 替参加会议,结果以国防部副部长带队的印方代表团退出讨论。另有一次,印空军总司 令因一位访印美国将军身边带有私人保镖而大不高兴。因为在他看来,私人保镖在场“ 表明那位美国将军不相信印度能给他提供细致的安全保证”。《报告》还举例说,两年 前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访问新德里,竟无法直接向他的印度同僚递交公务名片,而是需 先递给一位印度外交部的官员,由其验看后再递给一位印度国防部的官员,后者再次验 看确认,然后才转递到那位印度将军手上。
《报告》指出,不少近年来曾与印、巴两国打交道的美方军官都表示,“与印度人相 比,他们更愿意与巴基斯坦人交往,因为后者更好相处,处理问题更灵活、更容易共事 。”该文件又说,“美方军官对印度人不愿积极参与和交换意见深感失望。”例如,美 方不满印方向负责美、印军情交换的机构(国防政策小组[Defence Policy Group]和执 行指导小组[Executive Steering Groups])递交的简报,称“印方递交的文件要么缺乏 有关印方战略的细节展开,要么只是谈巴基斯坦”;“粗糙肤浅,平淡无奇”。一位美 国军官将印、美双边演习比作“媒人撮合的约会”,坦言两军之间相知甚少,交流困难 。《报告》称:“美国的军事官员和决策层满怀期望,等待他们与印度军事专家间的互 动将走向一种富有成效的双边战略对话,但他们意识到这尚未成功。”(注:Josy
Josph,“Of insults,obsessions and distrust”,The Rediff Special,April 23,200 3.)
美方注意到,“象征性姿态”对印—美关系具有重大的作用。美国的南亚问题专家认 为,布什2002年4月在白宫“碰巧”会晤印度外交部长贾斯万特·辛格,美国副国务卿 阿米塔奇2001年5月到印度作中转停留“顺便”讨论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等举动,对印、 美双边关系“具有极大的影响”。一位曾在印度工作多年的美方军官做了个有趣的总结 :“对印度人而言,面上行为比本质更重要;谈论比履行更重要;策略比战略更重要。 ”
所有接受采访的美方人士都认为,印度的官僚机制“刻板僵化,权力集中,不能鼓励 个人作出决断”。由于印度人与其美国同行间的通讯联系“总是不守时、不完善、或完 全不存在”,因此印度人显得“反应迟钝”。有些人称,他们发给印度官员要求安排会 晤、拜访及其他类似事情的电子邮件,经常得不到回音。《报告》指出,“一些受访的 美国人抱怨印度人由于经常在最后时刻退出执行或取消原来约定的任务,致使要计划一 件工作非常困难。”例如,原订90年代中期举行的国防政策小组首次会议多次在最后一 刻被印度方面推迟。有趣的是,《报告》还提到印度人的求知态度与美国人的务实态度 之间的冲突。一位美国官员称,“印度的精英阶层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而美国的军人和 商人对知识性交往不感兴趣,认为印度式的交往令人困窘并适得其反。”美方也有人指 出,印度的军事设施“破破烂烂,不堪重负”,“印度军队的现代化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
三、美、印深化军事合作的前景预测
(一)致力扩大军事合作的范围与深度
尽管《报告》承认美印双方深化合作的难度,但其基调是乐观的,认为只要相互有提 升关系的意愿,就能克服阻力增强合作。着眼将来,《报告》关注美、印深化军事合作 的机会,需要重点克服的阻力,双方开展进一步战略合作的特定领域,美印战略关系在 各自国内可能引发的争议及产生的后果,以及诸如这种合作能否超越联合军事演习和高层互访,走向更高层次等重要问题。根据这项研究中对一些印、美决策人士的采访,答复基本上是肯定的。一位美国将军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印度人从美国获得他们需要的技术,他们就会将这一关系看成是一种成功。而对我们(美国军方)来说,如果能制定一项未来能使我们与印度人联合行动的建设性军事合作方案,那我们将认为这种关系取得了成功。”
一些新的设想、建议和计划表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美、印双方都相信尚有足够空间 可以进一步拓展防务与安全关系。美方建议提高军事演习的规模、种类和复杂程度;强 化在导弹防御方面的合作;由印度提供美国各类军事力量在整个南亚地区开展行动所需 的休整、维修和补给方面的服务;联合开展反核扩散行动和维和行动。美方还敦促增加 美一印军备贸易额,以“巩固双边国防关系和美、印军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此外 ,美国防部国防政策小组的运作为美、印军事合作提供了基本框架。其中,分属陆、海 、空三军的“执行指导小组”已讨论了有关技术、研究和发展方面的合作,以及扩大军 备出口规模、维和行动等问题。美印之间的军备供求关系将涉及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许多 私营部门。(注:Sharif Shuja,“Why Washington is warming to India”,News
Weekly,2003/5/31.)
(二)美国希望使用印度的军事基础设施
不少证据表明,美国希望能在印度建立军事基地。《报告》指出,“美国军事官员坦 率地表达了他们争取使用印度的基地与军事设施的设想。印度的战略位置重要,位于亚 洲的中心,横跨交通频繁、连接中东与东亚的几条主要海路,因此印度对美国军方具有 特殊的吸引力。”一位美国军方官员补充说:“美国海军在世界的另一端需要一块相对 中立的领土,以便能为(我们)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提供可用的港口和补给。印度不仅 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且印度海军已证明它能够为美国军舰提供维修和加油。从长期 来看,军舰的港口访问必须成为惯常行为。印度在向各类海上行动提供增援方面是一个 有用的角色,包括护航和对地区性危机作出反应。同样,美国空军也希望印度准许它们 在诸如反恐、重大空投支援等军事行动期间使用基地和着陆。”(注:Josy Joseph,“
Target Next:Indian Military Bases”,The Rediff Special,April 21,2003.)目前, 美国正在就未来在亚洲的军事部署进行重大调整,其中包括对军事基地和港口优劣的评 估,以便能在对地区性危机作出反应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报 告》承认:“在许多人看来,印度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因此一些美国人强调,(美国) 最终获准使用印度的军事设施,将是美国在亚洲的传统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性保障 。”
印度是否会同意美国在需要时使用其军事设施,这对美、印两国都是极为重大的问题 。美国军方承认,他们希望能从印度获得的不仅是基地和港口,还有印度的军事训练设 施。《印度教徒报》2003年5月3日曾采访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他再次强调增强美— 印双边防务关系,称印度“极有希望”对美国提供“后勤和飞行”方面的支援,称“这 将有益于美—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海军的协调与合作
美国防部参加《报告》撰写的一位分析家(Juli A MacDonald)指出,“美国人和印度 人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海军合作代表了最有前景的一个领域,因为它有最坚实的战略 共识——确保海道安全作为基础。”而且,“印度海军是三军中唯一能组织起来参加在 印度领土以外的行动的军种。”在马六甲海峡的海上合作被看作“印、美军事合作的第 一次具体体现。”在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印度海军根据美方建议,沿从北阿拉伯海到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海道为往来商船担任护航巡逻。该行动持续了半年。美、印海军多次 举行联合演习,美海军舰只在过去几个月内已七次访问印度港口。表明了两国的海上军 事力量正在发展有效的联合行动能力。多数印度被采访者也相信,印度海军为同美国海 军合作已作好“充分准备”,因为这一使命“显然是与更广泛的合作方案配套的”。
一位美国海军高级军官说,“海军可能是最容易使合作向前迈进的军种,因为美国海 军过去与印度的接触非常有限。海上演习可以悄然进行,完全不用美国地面部队开入印 度。而且,在马六甲海峡或霍尔木兹海峡巡逻将为合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认为海军对 近期未来的合作至为关键的另一原因,是因为印度唯一按美国协同作战原则设立的联合 指挥部是设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的三军司令部。《报告》称,该司令部有能力“推进 联合训练与演习”。
(四)伊拉克战争等热点问题密切了美、印战略关系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印度曾向美国的战机提供了加油服务。“9.11”事件的发生则 增强了美—印发展军事与安全互动的动力。在阿富汗反恐行动期间,若干美国战舰曾使 用印度港口设施停泊、休整。印度军舰也在北阿拉伯海至马六甲海峡一带担任护航。这 是有史以来印美之间最积极的一次军事合作。事实上,美国对印—美军事关系的乐观与 这类联合行动不无关系。“9.11”事件被看作印、美军事合作的转折点。据美国方面称 ,“9.11”之前,几乎每三年有一艘美国军舰访问印度,但现在的舰访已经常化。根据 《报告》,在“9.11”前发生的印度古吉拉特地震期间,印度不允许参加救援的美国军 队带武器入境。但“在‘9.11’后的今天,美国军队执行这类任务已畅通无阻。”美方 不难看出,印度的立场的确发生了巨大改变。(注:Josy Joseph,spats apart,
future's rosy:Americans are upbeat about military ties with India,The Rediff Special,April 26,2003.)
近期的伊拉克战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了美国与印度的关系。印度在战争前后持 “中间路线”,实际认可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尽管印度国内对美国的单边主义 有不少批评,但美国意识到印度官方在这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对美国有利。因此可以说, 伊拉克战争对美印关系的进一步增强显然起到积极的作用。美国也一直争取让印度向战 后的伊拉克派出部队维持秩序。一个明显的事实在于,美国与法、德等传统盟友间在伊 拉克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致使关系紧张,而美国与印度却通过这场战争巩固了前所未 有的关系。并且,由于美国与法、德等国的严重分歧,美国国内对政府能否继续依赖那 些“老”盟友的怀疑日益增强。与之相比,美国舆论则相信印度正在迅速变成一个能倚 赖的“新”盟友。(注:John E.Carbaugh,Jr.,“U.S.looks increasingly to India
as it explores new allies”,India Report,2003/2/28.)《报告》认为,尽管美、印 在伊拉克问题上并非步调一致,但印度显然在不断向美国的立场看齐。与此同时,美印 关系的发展受到推动,向全方位扩展。
(五)军事合作逐渐走向制度化
美国驻印大使最近再次强调,“布什总统从全球性角度来看待美—印关系,它符合于 印度已崛起成一个世界大国的事实。华盛顿希望使印度不仅是一个地区性盟友,而且也 是一个全球性伙伴。”(注:“India could play a major role in Iraq:Blackwill” ,The Hindu,2003/6/20.)普遍猜测,美国正寻求将不断深化的美印军事关系纳入某种更 广泛的安全联盟之中。甚至某些分析家谈论美国和印度将主导一个由亚太地区民主国家 组成的“亚洲北约”(Asian NATO)。(注:Martin Walker,“U.S.and India Consider ’Asian NATO’”,The Washington Times,2003/5/29.)无论这些谈论与猜测的可信程 度,但美、印双方要使战略接触继续下去,并发展到更高水平,这种军事合作逐渐步入 制度化将很难避免。
美国防部国防政策小组与印度军方的协调运作,便可视为将之制度化的尝试。双方官 员都同意,国防政策小组和执行指导小组作为为印、美军事合作提供政策导向的两个协 调平台,其运作尽管还有不少问题,但基本上算是成功的。许多美方官员认为,要想使 关系迅速向前迈进,必须先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开始,以做到循序渐进。美方称,“建 立信任、增进沟通、提高透明度只有通过军队层面增强交往才能得到实现。”美国将联 合和多边演习、训练和交换看成是双方军队间关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认为这些对增 强双方军队之间的友好、信任以及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
制度化和规范化也被认为是消除相互不信任等负面因素的主要途径。美国务院开办了 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课程,一些印度高级将领也在受邀参加之列。大多数美方接受采访 者相信,这些项目代表了军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进印度对美国军队的认 识渠道。此外让印度的高层指挥官在美国受训,也将使美国军方与印度最出类拔萃的精 英“建立起至为重要的关系”。但印度方面认为,目前的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课程只针 对为数不多的高级军官,因此作用非常有限。印方希望能有更多针对中低级军官的“技 术训练课程”。《报告》指出,“他们在相互了解之前必须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设法 知道对方的性情和喜好,并且建立信任。”不少美方官员认为,只有当这一关系“尽善 尽美”之后,美国才能对印转移技术。但印方相信,低层次的军事演习和合作对改善关 系的作用不大,如没有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同步发展,印度军方推动印—美关系达到新高 度的能力是有限的。印度也相信,只有一种包括美国向印度转移技术的“防务供售”关 系,“才能表明美国对维持印美关系承担了充分的义务。”可以肯定,这类认识上的分 歧将会继续存在,但美、印双方有望通过不断磨合、互动,使相互间的军事合作得到深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