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认同及其与民族意识的张力_欧洲一体化论文

论欧洲认同及其与民族意识的张力_欧洲一体化论文

试论欧洲认同及其与民族意识的张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试论论文,意识论文,民族论文,张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人类社会的历史图景通常是相悖又相成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合作的典范——欧洲一体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快了步伐 。欧洲联合从经济起步,走进了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那么,欧洲联合的纵深路径究 竟有多长?边界到底有多宽?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已备 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文化的视角,通过对民族意识与欧洲观念这一对看似相悖的文化认 同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矛盾运动进行粗略分析,以期就上述问题做一些回应。

一 民族意识与欧洲观念: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元素

民族意识和欧洲观念,是欧洲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欧洲近代政治文化 的重要构成。(注: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第105~107页。)现代民族意识承载于现代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合法化的基础。在 欧洲,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民族是18世纪晚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融为一体的。民族意识 的缘起还要往前推溯。据说在罗马人的用语中,“natio”与“civitas”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注:[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欧洲民族国家——关于主权和公民资格的 过去和未来》,2000年12月29日,http://www.gongfa.com/zhuquanhegongminhabermas .htm)前者要比后者宽泛,不仅指居住在一定的地域,相互构成邻里关系,更重要的还 表示具有共同的语言、风俗与习惯。尽管那时“natio”还够不上清晰意义上的“民族 意识”,但在朦胧中还是有一种区别于“城邦国家”的观念与感受。在中世纪,人们用 这一概念来区分一国之内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大学、修道院等各个共同体。大学里的学 生们也会根据不同祖籍加入不同的“nationes”。由此看来,“nationes”是与文化相 伴的。

近代后期,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西欧社会开始了世俗化的历程。民族国家 的出现,使这种世俗化成为合法。在民族国家内,彼此生疏的人们把原先对教会的忠诚 与认同拿出一部分,奉献给国家。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民族廉价教会也与国家协同,竭力 养成公众的民族效忠与认同感。现代民族意识就这样不断地被强化着,成为社会世俗化 和一体化的精神纽带。近现代欧洲各国的发展,都是由这根纽带牵动的。在社会发展的 关节点或危急时刻,为民族而战就像过去为“上帝而战”一样的神圣、高洁。

欧洲文明历程中民族意识与欧洲观念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同生共存。罗马与中世纪 时代,欧洲大一统观念体现为罗马化(Romanization)和基督教徒的信仰一体化。公元11 世纪至13世纪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更是促发了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欧洲观念,可 以说是欧洲一体化的源头。近代以来,二者的关联更加紧密。现代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和 国家的确立,大多依靠战争。尤其是西欧民族国家和专制王权往往同步出现,相互重叠 ,更使小小的欧洲饱尝战争滋味。经过几个世纪的奋力角逐,各国发现谁也无力单独主 宰欧洲世界,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帝国的陨落,也证明了西欧不可能被一个民族所统治。 重现昔日罗马成了光辉梦想。于是和平共处、民族和谐与合作的欧洲意识再次活跃。当 然,“欧洲意识”在欧洲社会的精英与大众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精英们那里,“ 欧洲观念”透过精神文化上的认同感,主要表达为一种对制度建设的向往——“欧洲联 邦”的建立。在大众那里,“欧洲观念”则主要是一种“非我族类”式的“我们是欧洲 人”的情感认同。

应该说,民族意识与欧洲观念同属文化认同,但存在层次上的差别。欧洲观念是对民 族意识的升华,民族意识是欧洲观念的基础,两者像一对孪生物,相互包含、不可分割 。

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灾难,迫使欧洲(西欧)主要国 家开始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共同的利益诉求,使“欧洲联合”从观念领域进入行动层面 ,欧洲一体化真正起步。在一体化进程中,作为欧洲政治文化遗产的民族意识和欧洲观 念相互交织,复杂而微妙地影响着一体化的走向。

二 欧洲联合中的欧洲认同

就欧洲一体化而言,起主导作用的是欧洲观念。欧洲观念的认同是欧洲一体化的文化 基础。而文化上的认同感有时比由经济或政治利益为纽带联结起来的一体化更深远、更 持久。“认同”顾名思义就是认识与同构,相当于英文identification和identity的结 合。“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从自我出发,经过与他人的比照,最终反观自身的认 知过程与方式。“identity”则作为认知的结果,认定他者与自我是否属同一结构。所 以,认同实际上是文化与心理层面的东西,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建构主义理论家 温特的观点,人们在与他者相互作用之前,既没有利益,也没有认同。(注:Alexand

Wendt,“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6,No.2,Spring 1992,p.392.)的确, 欧洲尤其是西欧各民族在长期共存和相互认知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认同感。以哈贝马斯 的看法,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是做成的,而不是现成的。(注:[德]哈贝马斯著,曹卫 东译:《欧洲民族国家——关于主权和公民资格的过去和未来》,2000年12月29日,

http://www.gongfa.com/zhuquanhegongminhabermas.htm)正是从罗马帝国以来苦苦追 寻欧洲联合的不懈努力中,欧洲人提炼和凝聚成了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当然,在欧洲文 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认同是有层次性的,依次表现为民族国家的认同、地区认同和欧洲 认同。三者间的认同既有关联,又相互构成悖论。

正如亨廷顿所说,“任何层面上的认同,只能在与‘其他’——与其他的人、部族、 种族或文明——的关系来界定”。(注:[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由此看来,欧洲 认同应该有两种视角。在世界各地非欧人的眼中,欧洲认同表现为一种高度凝聚化的社 会集体想像物:欧洲文化,也即欧洲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传统和遗产,诸如民主政治、 罗马法、议会机构、实证主义等等。在欧洲各民族那里,这种认同主要体现为自由、平 等、博爱旗帜下的欧洲基本价值:自由、民主、人权。正如19世纪的法国学者勒鲁所说 :“法国革命把政治归结为这三个神圣的词:自由、平等、博爱。”从此,欧洲人把它 铭刻在心中,当做神圣的旨意。(注:[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论平等》,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页。)

欧洲一体化的基础是欧洲认同,欧洲认同实际上就是对自由、民主、人权、和平与繁 荣等基本价值的认同。那么,这种欧洲观念又是如何体现于一体化建设中的呢?笔者认 为应从三方面来理解。

首先,在理念上欧洲一体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欧洲联合的目的是保障欧洲各国的和 平、繁荣与强大,这几乎是欧洲各族人民的共识。尤其是二战后欧洲的衰落以及冷战夹 缝中的生存窘境,使欧洲各族人民强烈地意识到重振国力的艰难性和加强联合的必要性 。加之战后的欧洲联合是以民主的方式合成,一些国家加入欧盟须得到国内民众的表决 支持。在这一意义上,欧洲联合深受欧洲民意的支持,被认为其目的是合理的,方式是 合法的。

其次,分权制衡的制度机制,应该说是欧洲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蒙运动以来,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深入人心,成了欧洲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也正是基于 这种共同认识,欧洲一体化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建构其组织机制的过程中,本着权力制 衡、民主、效率、直接代表欧洲人民利益的原则,搭建欧洲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例如, 在欧盟中,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是行政领导机构,委员会成员须经欧洲 议会批准,委员会主席由欧洲议会任命。其职能是执行欧共体及欧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负责提出政策和法律议案,同时代表欧盟参加国际经济贸易谈判。欧洲议会(

European Parliament)尽管只有有限的立法决策权和监督权,但还是理论上的欧盟立法 机关。197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不仅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民主制度建设的尝试,也是对 欧洲认同观念的一种检验。欧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作为欧盟的司法机构,是相互 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欧盟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法院的存在及对欧共体法 律法规的执行监督,有助于欧共体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以及成员国坚定对欧共体的信任 与信心。如此,欧盟的机构依循三权分立原则,符合欧洲价值地被嵌立在一个分散制衡 的系统中。这种设置反过来又强化了欧洲认同的观念。

再次,一体化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规则,也贯穿了欧洲的基本价值。如1959年建 立的“欧洲人权法庭”,强化了欧洲式的人权价值;1973年的《哥本哈根宣言》更是将 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这些源于欧洲的“土特产”作为所有成员必须遵循的三项基本原 则,以此来保证欧盟的一致性与“纯洁性”。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欧洲认同是所 谓的人权高于主权的预设。主权也是个源于欧洲的概念,一直是民族国家的灵魂。欧洲 联合需要突破主权意识,改造传统的主权观念。应该说,欧洲的人权传统为这种改造提 供了可能性。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1999年4月在加拿大国会发表演说时所说的那样,“ 若干代追求民主人士所从事的启蒙事业,两次大战的可怕经历……似乎逐渐使人类认识 到,人比某一国家更为重要”。(注:[捷克]哈维尔:《人权高于主权》,http://www.libertas2000.net/gallery/ruleoflaw/havel.htm)一般认为,现代民主国家的特征通 常包括尊重人权和自由、公民平等、法治和公民社会。欧洲国家观的传统认为,国家应 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公民服从于自己的国家的惟一理由是因为国家可以为公民提供良好 的服务。因此,人权应高于主权,人类自由、平等是一种高于国家主权的价值。就如哈 维尔提到的:国家是人的产物,而人是上帝的产物。国家是俗性的,上帝是神圣的。在 俗界,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这种人权高于主权的预设既符合欧洲政治文化传统,也是欧 洲所独有并竭力鼓吹的。

就欧洲认同而言,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认同。中世纪时代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认 同,工业化以来是对于民主与和平价值的认同,联合的尝试努力也不尽一致。从罗马帝 国到拿破仑帝国,通常是以“武力 + 政治”的手段,其间也夹杂着文化的方式。为排 除武力带来的灾难,战后的欧洲一体化,采用了经济先行,“经济 + 政治”的合作方 式。但是,随着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冷战的结束,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再次受 到质疑。由于一体化本身就是个构建集体认同的过程,而文化的认同是其中最具稳定性 的认同。一体化的设计者、被誉为“欧洲之父”的让·莫内曾经感叹,“如果我们可以 重新开始的话,让我们从文化开始吧!”看来,只有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欧洲一 体化,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为合作有赖于信任,而信任最容易从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 中产生。

三 欧洲观念与民族意识的矛盾运动

不可否认,民族国家仍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行为体。欧洲联合需要一个共同的 理想,需要各国逐渐放弃自己的主权,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民族国家主权让 渡的过程。但难点也正在此。欧洲各主权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民族意识和国家 认同与欧洲观念的历史同样漫长甚至更久远,各国不同的现实利益本身就是欧洲联合的 基础,这使得欧洲一体化的现实运行模式具有混合型特征:既有超国家的性质,又在实 质问题上体现民族国家特性。民族意识既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同时又侵蚀着这种联合。 欧洲既要一体化,又要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使不同的民族文化相处共融。相应地, 欧洲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张力,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一体化的最后“边界”。

静止地看,笔者认为,民族意识的内敛性和欧洲观念的外向性(扩张性)构成一对矛盾 。中世纪晚期以来,随着民族和民族国家的铸成,欧洲的民族意识逐渐强化,人们生活 在思想、传统和社会制度各不相同的国度里,认同着各自的民族与文化。这种民族文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人们确定自己集体身份或集体认同和民族身份(认同) 的基石。加之民族国家合法性、国家教育体制和其他机关机构的催化,民族意识不仅在 品质上十分牢固,在性质上也是内敛的。

民族是政治自决的单元。一个民族通常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和自身的利益,它们本能 上并不乐意被容纳于另一个包含两个以上民族的政治制度内。因为在民族主义者看来, 两个民族或两种文化并入一个政治单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摩擦和冲突。他们认为,既然 民族和文化自主是合理合法的,民族之间的不平衡就会导致政治压迫,不同民族和文化 间的一体化也势必会造成某种紧张状态。

欧洲观念是在超越了民族意识和狭隘国家利益观之上的整体意识。它的实现要求民族 国家让渡部分主权。从欧洲联合的实际运作看,欧盟就是欧洲各国通过分享一部分主权 达到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但主权毕竟是民族国家难以割舍的,因为主权不仅 是欧洲的基本价值之一,也是民族国家立足的基点和近代民族的最高精神诉求。让渡主 权无异于出卖国家利益,这在以主权为主导的现实政治看来是非法的。

动态地看,民族意识与欧洲观念的张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从发展的角度看, 尽管欧洲观念和民族意识起初都是“养成”的,但发展进程略有不同。民族意识随着现 代民族国家出现被激活后,在民族国家的强力推行和民族国家自身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差不多成了民族国家的“自然属性”。欧洲观念虽几乎同时出现,但由于“欧洲一体 化”长期处于理念阶段,国家力量也并不热心推行欧洲观念,因此,相对于民族意识, 欧洲观念在人群中的发达程度相对滞后。第二,从势能上看,由于有国家机器和社会组 织的培育,民族意识势能强大。民族利益至上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基础。按照哈贝马斯 的看法,民族国家的出现实质上是对早期现代社会—历史挑战的积极回应。都市化、商 品生产与交换、人员流动怀信息交流,使社会出现了一体化倾向。在社会一体化进程中 ,民族认同(意识)是整合现代社会的黏合剂。属于“同一”民族的意识使原先的信徒或 臣民变成了政治共同体中的公民。公民组成的民族一方面成了民族国家民主合法化的源 泉,同时,由民众组成的同宗同源的民族又促进了社会的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又使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势能,牢固地作用于民族 国家与社会。相形于社会一体化中民族意识的强势,欧洲一体化所需的欧洲观念就弱势 多了。

目前,欧盟东扩后,“老欧洲”与“新欧洲”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欧洲认同与 民族观念的张力的表现。欧洲观念的强化有待欧洲联合的进一步深化。

四 结语

就世界范围而言,欧盟是迄今一体化程度最高,且实行着政府间合作和超国家合作有 机结合的区域共同体。此间,欧洲认同和民族观念是否和谐共融,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 两种合作机制的健康运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是欧洲观念,牵制一体化的是民族意识, 彼此的矛盾运动将长久地存在,并制约一体化的进程。因而,笔者认为,欧洲一体化对 于我们乃至未来几代人来说也将是一种可以无限接近的可能图景。但是,欧洲一体化只 是一种手段,欧洲联合的最终目的在于搭建和扩展欧洲公共空间,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 和平、繁荣的新欧洲,进而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和平,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是完全可以预期 的。

当然,欧洲一体化的最终“边界”不仅取决于欧洲内部的各种因素,也受制于外部世 界的环境与变化。新旧世界格局转换带来的动荡,尤其是全球化进程加快与“美国化” 的刺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勃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欧洲一体化也将面 临着巨大的考验。

标签:;  ;  ;  ;  ;  

论欧洲认同及其与民族意识的张力_欧洲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