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纸笔检测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小学数学论文,纸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纸笔检测就是教师通过命题组成一张试卷,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张试卷,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也在不断地践行新课程,纸笔检测作为传统的评价方式,如何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纸笔检测命题的特点
纸笔检测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体现这几个方面,纸笔检测命题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化
小学数学教学要涉及很多重要的概念、法则、公式,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命题时要使试题能够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这些要点。从检测方式上看,绝不是单纯地考查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应该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能否灵活应用,这就需要把要检测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特定的情境下检测,这也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一定的情境建立联系,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情境中解答问题。
例如,小凡忘记了存包箱的密码,但他回忆出密码可能是55 500000,50050005,50000 505和50 000 550这四个数中的一个,并确信密码这个数只读出一个“零”。这个密码是______。
大家一定记得对于这样的一道题,过去是怎样命题的:
请你读出下列各数:55 500000读作(),50 050 005读作(),50 000 505读作(),50 000 550读作()。
两种命题方式相对比,我们发现情境化的命题方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同样是考查这四个数的读法,过去是要求学生直接去读,繁琐、死板。现在并没有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读、写出来,而是把它放在解密码的背景下,学生只有正确地读出这四个数才能破解密码,这种考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去读,而且学生会自觉地、小心地去读,把四个数区别开来。
(2)情境化让学生感到有趣、有任务感,在读完后还会自觉地、主动地检查。同样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由于是情境化的试题,考查“双基”也变得有意思了。
2.探索性
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体现。新课程提到的数学素养有六个方面: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这些数学素养的考查不是背一个概念、应用一个公式、算对一道题就能实现的,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在做题时通过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寻求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命题应该有探索性、挑战性。
例如,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纸样,如果把它再折回一个正方体,3号对面是()号面。
A.1B.4C.5D.6
图1
这道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就是空间观念。考查学生“空间观念”的素养,必须结合一定的图形。学生要解决这道题,首先在头脑中要有正方体图形的表象,或者在头脑中把图形折成正方体,再想3号面的对面是几号面?或者思考:与3号面相邻的有1,2,4号面,5号面也有一个顶点与3号面相邻,所以3号面的对面一定是6号面。这样在考查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伴随着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3.综合性
新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所命的试题要有综合性。
传统应用题的题目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以文字为主,从已知到未知,结构模式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数学化的语言较多。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7天,乙单独做5天,两人合做需要几天?此类问题只需学生记住几种类型题及解决应用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经过长期机械训练即可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此类命题方法不能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试题要有综合性。这里的综合性是指力争背景来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做题时能联系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加工度适当,信息量较多,且不只是数学的知识;试题不是生活的原形,也不完全是数学的骨架,有血有肉,学生要会读取信息,整理信息;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只是运用某个领域的知识,可能是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运用固定的模式,而是主动寻求方法和策略,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表、连线、画图、尝试等。
4.开放性
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课堂上我们关注差异,充分运用差异这一资源,因材施教。小学纸笔检测命题时也要关注差异,试题要有开放性。
(1)试题要有层次。除了必答题还要有选作题,也就是探索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2)试题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试卷中要有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3)试题要能体现学生思维水平上的不同层次。试卷中要有一题多解的题型,以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文丽过生日,妈妈给了她20元钱,她是这样用的,用一半的钱买了一个溜溜球,然后花了剩下的一半买了一本《小熊维尼》,最后把剩下的钱存起来。她每次花的钱分别占总钱数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用图形表示出来,并写出这个分数。
在这道开放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喜好给出不同的画法。
二、新课程理念下纸笔检测的作用
过去的纸笔检测一直以一种“严肃、紧张”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纸笔检测应当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价值”。
1.立足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数学的魅力。因此,试题应立足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见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生活中,租房、租船、电话费的计算等都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例如,移动公司新推出两种手机卡,采用的收费标准见表1。
表1 两种手机卡收费标准
种类固定月租费/元每分钟通话费/元
A卡 150.08
B卡
00.20
李老师每月的通话时间累计一般不超过120min,王老师每月的通话时间累计一般在200min左右,请你帮助他们分别选择一种比较合算的手机卡,并通过计算说明你的理由。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也有手机一族,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解答本题需要用到刚刚学过的小数乘法的知识,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帮助王老师、李老师选择手机卡的同时,也可以算一算自己该怎样选择手机卡,或者给父母提供手机选卡的参考,体会数学价值之所在。
2.立足情境创设,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趣的
拟定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试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把数学融入生活中。我们在设计试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情景的真实、趣味,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必定为学生创设充满情趣的问题,学生必定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例如,每个字母所在的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并将字母填在相对应的方框里,可以组成一个单词,请写出它的汉语意思(如图2)。
图2
每个分数竟然与字母联系起来,字母拼到一起还是一个单词!这个单词是winner,学生在考试结束时会与同学对照结果是不是对了?这时他们不会对照过程,而是直接说“赢家”!如果做对了,做个胜利的手势庆祝一下,多好玩呀1
3.立足时事再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新鲜的
世界每天都在变,学生也在经历这种变化,如果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话题及时出现在纸笔检测试卷中,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能给学生解决问题带来巨大的动力。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通车,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从“西宁—拉萨”全长1956km,其中“西宁—格尔木”段已经于1979年铺完,1984年开通;又修建的“格尔木—拉萨”段比“西宁—格尔木”段长328 km,“格尔木—拉萨”段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认真阅读图3,用方程解题)
图3 青藏铁路图
青藏铁路开通是当时的一件大事,人们都特别关注,而小学生可能不是特别清楚。在这里以数学题的形式出现,用数字说话,学生会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也会为作为中国人骄傲,在这样的感受下学生学习数学会更有动力。
4.立足古今中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博大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门学问,只有有了数学的参与才能称其为科学,否则它只是学科。数学是基础性学科,立足古今中外,学科的建设发展、重大发明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数学命题以此为立足点,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重要,用途之广泛,胸怀之博大。
例如,第六届亚冬会于2007年1月28日在长春开幕,自申办成功以来,在3年多的筹备时间里,长春市政府共投资220亿元人民币,完成比赛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亚冬会期间,预测全国约860 000 000人会看比赛项目的电视直播,仅亚冬会品牌传播一项会创价值5 180 000 000元人民币。
220亿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860 000 000读作:________,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___。
5 180 000 000四舍五入到亿位是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的是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博大的。
如果数学的纸笔检测命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有趣、博大、新鲜和有价值,我想这样的纸笔检测将会是学生期待的,而不是惧怕的。
三、纸笔检测试题命题方法
1.挖掘教材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老师教学的蓝本,更是最好的命题素材来源地。
例如,图4中梯形A被割补成与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请你把梯形B和C也割补成与原梯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像梯形A那样割一割、画一画。
图4
这道题渗透了“转化”“等积变形”的思想。源于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内容,但又不拘于课本,有改造、有创新。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富有一定挑战性。
2.包装传统题
课程改革绝不是摒弃过去的一切,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好的题型还要传承下去,在形式上需要改变、包装。但主旨都只有一个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过去我们考查数列时,通常这样命题:数列1,3,5,7,9…第10个数是几?99是第多少个数?
我们现在可以这样“包装”一下:
例如,小刚家请客,门铃第一次响,来了1个人。第二次响,来了3个人。第三次响,来了5个人。第四次响,来了7个人……依此类推,下一次都比前一次要多2个人。(1)门铃第十次响时,将会进来多少人?解释你是怎么得出答案的?(2)写出一个规则或用语言描述怎样发现每次铃响时,到来客人的数量。(3)第几次门铃响时,会来99位客人?解释或展示你是怎么得出答案的?
3.改编国外题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如果还是闭门造车,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可以发挥网络、报纸、杂志的作用,不断地借鉴学习他人的新命题思路、方法,与时代同步。下面就是改编加拿大的一道题。
例如,寒假的时候,同学们去莲花山滑雪场滑雪,有些同学用雪杖摆成了漂亮的图形(如图5),像图5那样摆10个三角形至少需要( )根滑雪杖。
图5
4.提炼学生生活
泰勒说过,创设一个情境唤起学生曾经获得的经验,在新的环境中去用。这也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最好体现。
我们曾在一次期末测验中,一共命了9道应用题,有6道题用的是校内体育节、教师节大会,还有圣诞节的情境,这些情境在那个学期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特别是体育节,在体育节上平均每名学生参加1.9项比赛,他们能不了解吗?能不愿意做吗?有兴趣做和没有兴趣做,结果可能是天壤之别。
新课程、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的评价要求,使小学数学纸笔检测命题面临挑战。只有不断地进行命题研究,将课改的新精神更好地融入到试卷中,让试卷不断地焕发生机,变成老师和学生反思的阵地,这样才能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评价的功能,变“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