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陶先生的教育,十分重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练习、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精神,及时进行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观与科学品质。因此探究教学在新课程中被确定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色彩、赋予时代内涵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是学生主体对知识客体的认识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试想,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怎么能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呢?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展开后,新课程观下的探究教学,应该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探究教学以教师组织、指导和参与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研究等多种活动,大胆质疑、认真探究、积极讨论、自由表达,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于问题的研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新课程下的物理探究教学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该着重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交流与合作,这一活动贯彻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讲“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知道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观察,学生猜想到它在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很可能与自由落体的规律一样。但书中的实验仅凭眼睛看,还不能准确的说明两个小球同时落地,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实验进行改进,结果就有同学提出用耳朵听,他们在地上放一个钢板,让大家都安静,用耳朵听小球是否同时发出撞击声,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2.激发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
学生的认知冲突往往产生于实际的物理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因此问题的提出要力求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自然、社会、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从多种探究问题的方案中寻找和优化组合成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探究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对探究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从而建构起事物的概念和有关规律。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教师的引导。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教师可以增加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规律,使学生顺利的提出了老师所期望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的归纳,引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知识上来。
3.注重良好思维培养,提高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会感觉他和教师一样都在进行课题探究,于是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并极有可能从其它角度审视,批判性地参与教师引导的课题探究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便会得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扎实提高,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推近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倾向得到了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来陈述自己较成熟的看法或经课余时间完成的课题探究过程,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角色的转变,这一环节中的“师生换位”,有利于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这种心理换位也可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能使学生积极地从整体上去把握所要探究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于是学生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积极奋进的创造性状态中,主动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眼看、动耳听、动笔写,独立地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因此,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探究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促使人们思考现在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同时探究教学对学生的认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需要有较高的智力投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深刻领会和掌握探究的学习结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论文作者:冉义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凸透镜论文; 新课程论文; 思维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