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三位一体的再认识_政治经济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三位一体的再认识_政治经济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70(2008)03-0023-03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种划分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其实,这种做法,既没有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也没有真正地理解列宁的初衷,更没有察觉到这种做法暗含的弊端。当现实社会问题被折射到不同的学科领域时,人们似乎不是在为满足指导实践的需要而从事理论研究,而是在为了学科体系的内部自洽而付出努力。这种局面已经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浑然一体,像一块严整的钢板,难以截然分割为几个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一直强调自己“新的科学的世界观”的完整性,他们从未把自己的学说明确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分别使用不同的名称谈论他们所创建的学说体系。但无论是称作“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还是称作“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所指的都是包括哲学和经济学论证在内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一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哲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终结”,并不存在一个脱离哲学和经济学的独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强调: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1]740不仅如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把研究哲学看作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阶段,认为唯物史观对他研究经济学的工作起着“指导”作用。恩格斯认为,马克思解决了剩余价值的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548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唯物史观,还是剩余价值理论,同样可以由非社会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前者如摩尔根,后者如李嘉图)。但他们不可能像社会主义者那样,将自己的发现直接用于改造现实社会。他们仅仅是哲学家或经济学家。因此,他们的发现并非完整,他们所完成的理论也并非彻底。与此不同,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主义面临的难题,然后才进入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因此,尽管在后人看来,他们的理论成果包含许多学科内容,但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看来,他们的学说仅仅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国内沿用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其依据是恩格斯《反杜林论》中三编的题目名称,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人们由此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由这三个部分所组成。这种认识表面看来似乎有其合理性。因为,《反杜林论》在形式上确实分为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和社会主义编。但他们忘掉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的目的不是为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批判杜林的思想体系。既然如此,批判的内容就应该根据批判的对象来确定。正如恩格斯自己所说的那样:为了批判杜林,“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1]347杜林创造了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写了三部著作,即:《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这三部著作被恩格斯称之为三路论证大军,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讨伐。因此,恩格斯就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批判。这就是说,《反杜林论》之所以分为三编是根据杜林思想体系的内容来设置的。不仅如此,而且几乎每一篇的章标题也是根据杜林思想体系的内容来确定的。这就是说,《反杜林论》的体系安排是为了适应批判杜林思想体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系统地制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所说:“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1]344然而后来的研究者们却忽略了恩格斯这一说法,误把《反杜林论》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当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所以,如果以《反杜林论》为依据,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三个组成部分”的体系,便是对恩格斯原著思想的极大误解。

人们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的另一个根据是列宁在1913年为《启蒙》杂志所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其实,他们也没有真正地理解列宁的初衷。作为一种普及宣传,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并标明各个部分的相应思想来源,有助于群众接受和掌握。列宁撰写的这篇文章,显然是出于这种考虑。即便如此,在谈到第三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谈了阶级斗争问题)时,列宁也强调它与前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他写道:“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2]1914年,列宁在为《格拉纳特百科词典》撰写《卡尔·马克思》一文时,就没有对马克思学说使用“三个组成部分”的提法,而是说“马克思的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要完整地理解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思想,还应注意到他另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概括。1918年11月7日,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二是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个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他们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概括。后来,列宁不止一次地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他于1902年发表的《政治鼓动和“阶级观点”》一文中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3 ]1920年他在《青年团的任务》这篇著名演说中提出:“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不仅仅是19世纪一位社会主义者——虽说是天才的社会主义者——的个人著述,而成为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的学说。”[4]在列宁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中,我们还找不到哲学或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论断。1915年《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出版时,编辑部为对付沙皇专制政府的检查,不得不把列宁所撰写的“卡尔·马克思”词条中的社会主义部分全部删去,只保留了哲学和经济学部分。列宁在致编辑部的信中对此深表遗憾,同时指出,“没有这些(指被删去的社会主义部分——引者注)马克思就不成其为马克思”。[5]列宁的这种观点和恩格斯的观点非常一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里作过一个说明,他说:“只有一章,我允许自己作些解释性的增补,这就是第三编第二章《理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1]348《理论》这一章是集中论述社会主义观点的。1880年,拉法格向恩格斯提出请求,希望他将《反杜林论》的精华部分介绍给法国读者,恩格斯便将《引论》的第一章及第三编的第一、二章编成独立的小册子,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书名在巴黎出版。而这几章的内容都是集中论述社会主义理论的。这就说明,在恩格斯看来,他和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理论。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根据和某种应用价值,但这种做法,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也不符合列宁的初衷,更没有察觉到这种做法的弊端。今天,当需要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提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论证时,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却因长期疏离,不仅不能及时形成有效的联动,反而引发了诸多问题。

第一,这种三分法淡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哲学、经济学论证了这一解放的条件,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这一解放的过程,三方结成一体才能构成一场社会变革运动。但马克思主义一旦被肢解,马克思主义在不知不觉中被格式化了,像一把需要三把钥匙同时转动才能打开的锁,它变成了需要三方协力呵护的意识形态,任何一方的问题都有可能被其他两方否定。当初,它坚持“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1]290坚持直接面对社会实践,现在却逐步被改造成为拥有一套不可移易原理、原则的僵硬体系。

第二,这种三分法容易使人对三个部分产生孤立片面的理解。政治经济学,表面看来是在研究经济问题,其实是在研究人,研究经济关系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不是要创立一个经济学派,而是要为无产阶级建立新社会提供理论依据。“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是指《资本论》——引者注)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6]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我们不要误解他们是为了创立一个历史学派,为了合理地解释历史,而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为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指唯物史观——引者注),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7]简而言之,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唯物史观当作“三个组成部分”体系的哲学,剩余价值理论列入政治经济学,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又讲什么内容?正因为这样划分不科学,所以现行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显得十分空洞,没有多少说服力。

第三,这种三分法妨碍了我国学科事业的发展。目前,拥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学科情况稍好,而在理论经济学学科之下的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学科之下的科学社会主义被挤压的状况则十分明显。另外,“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三门学科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复,哲学讲,政治经济学讲,科学社会主义也讲。由于学科的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往往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知之甚少,而注重研究的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政治经济学工作者往往对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知之甚少,而注重研究的是西方经济学;同样,从事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往往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知之甚少,而注重研究的是社会主义以及其他流派。各自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学有专长,但各门学科却得到了片面的发展。这样一来,把本来具有有机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极大地损伤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现在,面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性任务,当务之急是整合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力量,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一样,直接以新的时代事实为依据,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梳理和判断。

标签:;  ;  ;  ;  ;  ;  ;  ;  ;  ;  ;  

对马克思主义三位一体的再认识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