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柔力球运动目前已在大中城市开始玩起来了,主要受众群是社区的中老年人,不过现在在高校里有很多学生也开始对新生事物尝鲜,特别是女学生已经慢慢地接触并喜欢上这项运动了。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时尚而富有中国特色的球类运动,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以柔克刚,刚柔虚实,以退为进,顺敌之势,化敌之力,引进合出,借力打力以及圆满和谐的竞技思想。它既保留了太极文化中以弱克强的思想精髓,同时又加入现代体育竞技精神,并且使两者完美的融合起来。它一改硬性击球方式(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而是以圆弧引入后利用惯性抛出。在柔力球运动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潇洒飘逸的个人表演,而且还可以享受对抗竞技中的刺激与快乐。总之,柔力球是将球类运动的动感与太极拳的轻柔,舒缓有机地完美结合,动作柔和,优雅潇洒,是一项民族性、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活动方式多样化的优美运动,能舒展全身筋骨,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球类运动。
关键词:柔力球 健身作用 锻炼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107-01
一、柔力球的技术特点:
柔力球运动是从接触球到出球的一个整体过程,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它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要求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切纳入球拍。
二、柔力球的文化内涵:
柔力球是应时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以小胜大以及和平圆满的战略思想,它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中所有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并且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它一改硬性击球方式,而以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特征,这一特点成为其与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其它架网相隔、持拍对打的球类运动的主要区别。在运动中,每一次的收力、发力、接球、送球都是一次对心理的修炼,使每一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和氛围及酣畅自如的肢体运动所带给的快乐。
柔力球运动无论是内容、形式、技术要领还是体育器材,都具有浓厚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它的产生不仅体现了白榕老师自身的修养、聪明才智和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理智、意志、感情、欣赏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它不仅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且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各方面形成一个系列的精神境界的阶梯,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三、柔力球的健身作用:
(1).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在战略战术上强调巧打智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尚意不尚力。主张动作圆灵舒展,顺随自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绵绵不断,浑然一体。
(2).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知道指挥左手活动的是人体的右脑,据医学证明右脑在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幻想等创造性思维方面起主要作用,再加上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神经中枢系统机能,具有良好的作用。
(3).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反关节性”、“非自然性”和“非本能性”的运动,运动时有柔和性,刚柔相济性、技巧性、活动中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协调配合性等,可以促进全身的协调和肌肉控制性能。
(4).柔力球是一种柔和灵活的运动,练习时使周身气血流通,筋骨舒活,积郁散解,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整体的协调和锻炼。
(5).练习柔力球,出汗很快、很舒服,长时间运动不感到疲劳,并且运动完身体恢复很快。因为柔力球运动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在转圈、走弧、旋圆中完成,圆形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加快了血液的流动和排汗过程。不仅可以增强了各器官系统的自我保护、自我修复和工作效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练习能够使血压降低到正常值,防止血管硬化和栓塞等疾病的产生。
(6).柔力球还有增加通气功能,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
结语
在柔力球运动方面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体育单项组织-----中国柔力球总会,并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亚奥理事会的承认和接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多与体育院校科研所等单位结合,共同加强理论研究。扩大新闻宣传力度,作为一项体育产业进行市场运作。柔力球具有东方文化的内涵和哲理,使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集健身性、表演性、竞技性等为一身,要加大推广和普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恩荆.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2]张忠,李易桃.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展望[J].体育科技,2010,31(4):144-146.
[3] 李恩荆.高校开设柔力球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7).
[4] 薛晓媛.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9).
王海英.柔力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效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36:186-187.
[5] 刘震宇.论柔力球的文化底蕴[J].保定师专学报,2001(3).
[6] 张立为.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25
[7] 王福平.山西省柔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0.
[8] 李 兵,赵峰.湖南省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J]. 科技信息, 2009(13): 139-140
[9] 蒋 灿.柔力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焦作大学学报, 2009(2): 46-47.
[10] 孙明和. 柔力球运动在武汉市中老年人中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4): 45-47.
论文作者:满国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太极论文; 球类运动论文; 以柔克刚论文; 球拍论文; 体育论文; 的是论文; 全身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