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为荣,从社会刚需到精神信仰-读《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论文

造物为荣,从社会刚需到精神信仰
——读《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

□禾刀

职人,日语名词,过去泛指传统手工业者,现在偏向于对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从对日本职人历史发展、培养制度、文化信仰、技术传承等方面的深刻讲述,到对12位现代“匠人”与12种古老而不朽的手工艺的详尽介绍,呈现出一个严格与欢乐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职人世界。

造物为荣的历史基因。日本职人文化源自江户时代,当时的日本职人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宽永元年(1624),在德川政权日益巩固之际,为营造日光东照宫,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职人”。权力顶层的需求往往伴随着严苛的质量惩戒机制,职人必须使出看家本领,精益求精。二是频繁的重建,刺激了社会对职人的旺盛需求。日本房屋普遍采用木质结构,加之处于地震多发带,易受火灾和地震损毁。因此,大量的重建使职人得到了大量的锻炼机会。三是职人扎堆产生的聚合效应。当大量职人聚集时,必然产生竞争,从而倒逼职人的技术不断进步。

四是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监管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人员业务和技术水平,使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促使工程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应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活动,解决因编制受限造成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职人的门槛很高。要成为职人,先得通过师傅的“面试”,然后经过长达数年的耳提面命和严格考核,获得师傅的“鉴札”。有意于此的家庭,往往在孩子九岁左右时将其送到师傅门下,从而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扎实修行”。

职人技艺如此精湛,收入理当可观。但事实上,除了“幕府御用的职人头领”,一般职人家庭均较为清贫,因为幕府对职人设置了不同档次并规定了日收入的上限。

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模式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有利于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常态化工作模式,就需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原则,积极履行党建工作的基本职责,推动基本党建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管理水平和效率。

然而,日本制造业也曾一度难觅职人精神痕迹。“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急欲振兴工业,无奈产品质量堪忧,几成劣质品的代名词。令人费解的是,本书对此段历史并未认真挖掘,不知是否因为改变这一状况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来自美国的戴明博士。

这是一栋二十八层的烂尾楼,脚手架因为停工显得有些陈旧,地面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一些建筑材料,木板呀水泥桶呀什么的。

这则不同寻常的帖子令我内心波澜起伏。做“代孕母亲”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不仅能减轻家庭的压力,还有助于自己为事业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患有不孕症的夫妇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日本对传统手工艺和职人的鼓励主要依托“人间国宝”和“现代民匠”制度。前者倾向于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推广,一旦被认定,就可得到政府一定资金的援助。后者侧重于职人本体的精神表彰,从1967年至2006年“已表彰了4538人”。

书中介绍的日本12种古老手工艺,均具不可比拟的特色。这些特色并非一成不变,在传承过程中浸润了历代职人的改造心血,从而使这些手工艺历久弥新。

戴明博士的成功,某种意义上正是日本上下同欲,共同致力于传统职人精神接受现代化改造的结果。

职人能忍受物质上的低回报,主要是因精神层面得到权力的认可。“鉴札”就像职人从事社会工作的一张极为特别的“驾驶证”。发放鉴札的要求越严,历经数度寒暑终于“出师”的职人便越有成就感,加之“幕府时代以来,(地方)曾经数度发出无鉴札者不得被雇佣的公告”,这既是对职人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寓意权力对职人社会地位的认可,进而使得“造物为荣”蔚然成风。

职人至上的上下同欲。今天,日本的职人精神发展体现了两个维度,一是传统手工业界的职人精神依旧光彩照人,一是现代工业制造与职人文化融合后发生蝶变。

职人精神的中国镜鉴。日本人相信,“只有职人的技术才是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所以他们“以‘造物国家’的复兴为目标”,加大了政府对职人的扶持力度。一方面,“仿效德国‘我的明星’制度”,制定了涉及金属、机械、电子、建筑、造园、裁剪等多方面的国家技能检查测定制度,让职人技艺标准显性化刚性化;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评比“日本造物大奖”和“有活力的300家中小企业”活动,既“表彰那些对工作产生重大促进作用的团体或个人的发明”,也奖励“秉承了江户时代以来的‘造物’精神的传统企业”。

职人技艺过去采用家庭式传承。1873年,“开明教育家近藤真琴在他经营的私塾攻玉塾中尝试设立了手工科”,从而开启了社会化培养职人的大幕。

被业界称为美国“弃儿”的戴明博士推出的“质量管理十四法”以及“戴明环”,为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主要的是,他帮助日本产品质量打了翻身仗。1951年,日本创设戴明质量奖,至今已有超过160个日本企业获得该奖,其中包括世界知名企业丰田公司等。在戴明的带动下,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等为国外企业争相学习推广的质量管理新法,涌现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沐浴在浓厚的“造物为荣”文化气息中,日本逐渐形成了以敬业著称的“职人气质”。有调查表明,“日本职员的努力是常人的一倍以上”,日本职员的敬业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我叫罗瑞,我们家的情况想必杨先生已经很清楚了吧?”罗瑞扬起下巴,使自己能保持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着老福。

我国正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历史上的匠人有不少相似之处。起初都是最好的工匠竭力为皇帝服务,所不同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匠人很少像日本江户时代那样聚集扎堆。同时,日本权力阶层始终大力推崇职人精神,而戴明博士先进质量理念的引入,更是实现了对日本传统职人文化的改造。

近年来,我国民间特别是农村匠人群体正遭遇急剧衰落局面。虽然国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角度加大了保护力度,但相较于日本,保护手段还显单调,力度也略显单薄。还有,虽然我国早就引进了包括戴明在内的许多优秀的管理体系,但匠人精神并不稳定,经不起考验。

始终如一,深耕不辍,坐得住冷板凳,这正是我国当前最急需的工匠精神!

标签:;  ;  ;  

造物为荣,从社会刚需到精神信仰-读《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