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零距离”还要“心贴心”论文

既要“零距离”还要“心贴心”

只有“心贴心”,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才会一心一意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谭传华“阴谋”第三计:把说服教育改成强行推销。此时“谭木匠”公司开始走向全国,事业成功的两口子住进楼房。站在十层楼顶,谭传华底气十足:你不愿意改,我就逼你改,我挑你的毛病,把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摊出来晒在客厅里,看你还改不改!可惜他的强硬被妻子视作侵略行为并奋起反抗:结婚十年,还有谁比我更清楚你的缺点?既然要说不是,我一样可以找出一大堆来晾到阳台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增强群众感情,不仅需要“零距离”,关键还要“心贴心”。即使距离很近,心不相通,往往形同陌路,而心里相通、相融,就会团结一心,形成强大力量。

增强群众感情,是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抓好主题教育,要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如何把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找全,把措施订准并彻底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感情,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而增强群众感情,就要把心交给群众,既要“零距离”还要“心贴心”,做到心里相通、相融。

把心交给群众,就要平等对待群众。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干群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应当“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摧不烂、打不垮,就是因为与群众心连心,有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现如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越复杂,就越要与群众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只有平等对待群众,把心交给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然而,这些道理虽然浅显,却未必都能做得好。现实生活中,少数干部心里没有群众,甚至有的害怕见到群众:一怕群众找麻烦。修道路、挖水渠、办企业,一个个“项目”应接不暇。二怕群众提意见。入学难、看病贵、房价高,一个个“难题”眼花缭乱。三怕群众发牢骚。服务弱、作风差、水平低,一个个“窗口”影响形象。一些干部即使偶尔“碰见”群众,也是不冷不热地寒暄两句,心不在焉地问候两声,看似“零距离”,实则有千里之遥,彼此之间好像有一座无形的墙。

把心交给群众,就要与群众心里相通。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不是空间距离有多近,而是在心里有多近,心灵是否相通。心灵不通,心中没有百姓,即使与群众近在咫尺也很难“心贴心”,貌合神离,最多只能是“粘”在一起或者“捏”在一起。只有心灵相通,内心深处才会认可,才会如同鱼水而不是“油水”。杨善洲在市里、焦裕禄在县里,尽管距群众十几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却与老百姓“心贴心”,主要缘于他们心里装着老百姓,与群众心灵息息相通,没有任何隔阂,群众才愿意买他们的“账”。

把心交给群众,就要与群众心里相融。干部和群众融为一体,不是表面的“粘贴”,而是心灵的融合。粘贴的只能是身体而不是心灵,心灵融合的是感情,是像焦裕禄“心里只有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那样的真挚情感,而不是作秀,也不是装腔作势。干部心里装着群众,自然就会把这种真挚情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出实招……也许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但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以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为抓手 建立奖惩分明的耕地保护新格局(高石磊) .......................................................1-31

招财在牢里只待了一年多就回来了。他不是在那里改造得好提前释放,而是发疯了。回来后,他不跟任何人说话,整日里蓬首垢面,踽踽独行,晚上也很少在家里住宿,大多数时间就偎在涵洞里和牛栏旁的稻草堆里。

去掉这堵“墙”,并不需要太高的工作艺术,也并不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而在于从点滴做起:解决好困绕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真心和真诚;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畅通……如此一来,干部的真心行动将会换来群众的真心拥护,干群之间不仅实现了“零距离”还做到了“心贴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增强群众感情,既要“零距离”更要“心贴心”。只有“心贴心”,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才会一心一意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申国华

河南省滑县人,党政机关公务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新闻评论数百篇。

(责任编辑 / 岳振)

标签:;  ;  ;  

既要“零距离”还要“心贴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