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集体主义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集体主义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集体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主义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在逐步建立,社会上出现一股“为个人主义正名”、否定集体主义的思潮。有人撰文提出:集体主义“这种伦理道德超越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形态”,“个人主义伦理原则最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倡个人主义伦理是与我国社会转型相适应的”等等。对于这些观点,笔者实难苟同。何为“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弘扬呢还是淡化?对于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行客观、全面的探讨,并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非“社会转型”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不等于“社会转型”。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当前中国所进行的体制改革能否称为“社会转型”呢?显然不能。

众所周知,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制度,而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从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成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因而不能成为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作为手段和方法的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都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机制,而不能成为独立存在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民主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好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4.逐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地保证社会主义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促进国家的团结与稳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等。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非“社会转型”,因为中国体制改革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

二、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集体主义

1.市场自身的局限性要求我们:越是发展社会主义,越要弘扬集体主义

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发展、繁荣流通领域、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市场也存在着趋利性、自发性和盲目性。市场的趋利性表现在企业与个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往往会诱使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表现为: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总伴随着大的反复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社会主义在运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认清它的“双刃剑”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的保证下,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爱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1〕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告诉我们: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集体主义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市场的负面效应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令人担忧。对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击力度,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同时,我们还要对社会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种种曲解加以澄清:不能把讲竞争理解为不择手段,搞违法经营,坑蒙拐骗;不能把讲经济效益理解为单纯追求利润;不能把讲个人利益理解成抬头向“钱”看,低头向“我”看;不能把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解为钻法律的空子;不能把讲商品交换原则理解为处理整个社会关系的准则;……

我们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健全时要弘扬集体主义,即使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起来后,同样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因为集体主义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根本原则。把人民的利益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精髓。在经济活动中,凡是企业或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和劳动所得,都会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尊重与保护。但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个人要以集体为重;个人和集体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对于“集体”应这样理解,它不是一般性的“群体”,而是能够体现和代表社会主义公民利益的真实集体(如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表现在它能够逐步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和腐败现象。

弘扬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伦理道德上看,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集体主义不是一般性的社会公德,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以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基础,同时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规范和引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生活实践。只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才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3.当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分化”、“西化”的种种图谋要求我们: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集体主义

从国际大背景上看,西方的某些政治家企图借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机,通过在我国投资办厂、技术合作、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贩卖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用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腐蚀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党和人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也是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讲政治”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

个人主义是同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维护和推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武器。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为目的。著名经济学教授陈岱孙先生在由丁冰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中写到:“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厉行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但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

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需要一个能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集体主义正是我国团结统一、人民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任何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扼制”的图谋,都不能得逞。

4.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的根本目标要求我们: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自觉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其核心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方面要搞市场经济,要增加收入,要赚钱,要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不能搞拜金主义,使人们的后代变成精神空虚的、思想腐朽的人。不注意这一点,我们这个民族就不能在全世界成为一个旺盛民族。”〔2〕

对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牺牲精神文明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抓精神文明这一手软了,经济建设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走偏方向,实际上也搞不上去,一时上去了也会掉下来。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而集体主义就是体现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思想道德。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说: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集体主义。

注释: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江泽民:《在全国计划生育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12 月18日)。

标签:;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集体主义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