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摘 要】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ICU住院谵妄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 月至2016 年6月我院ICU住院谵妄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谵妄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生理健康水平、ICU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0.00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APACHEⅡ评分为10.46±3.74 分,对照组为15.39±4.12 分,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7.46±1.82 d,对照组为12.36±2.69 d,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住院谵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理健康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ICU;谵妄;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CU delirium in hospital.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 ICU delirium in patients with 60 cases,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0)for routine care,observation group(n = 30)receiving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elirium physical health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ICU length of hospital stay.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3.33%,70.00%,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APACHE Ⅱ score was 10.46 + / - 3.74 points,15.39 + / - 4.12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CU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7.46 + / - 1.82 d,12.36 + / - 2.69 d,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CU in the hospital patients with delirium,for improving patient physical health level,shortening ICU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ave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trengthening nursing intervention;ICU;Delirium;The prognosis
重症监护室(ICU)谵妄是ICU病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波动明显等特点,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ICU谵妄可导致患者出现行为无章、意识障碍、注意力无法集中[1]、没有目的等,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可延长患者ICU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ICU谵妄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采用强化护理干预进行ICU住院谵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 年6 月我院ICU住院谵妄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强化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56~78 岁,平均年龄65.29±6.19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4.73±6.08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为在ICU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症状;② 患者年龄在55~80 岁;③ 患者无其他精神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④ 患者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⑤ 患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眼神等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ICU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评估,在患者进入ICU病房前,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ICU的环境和医院的陪护制度,并向患者介绍进入ICU病房内将要接受的医护措施和需要使用医疗器械,ICU护理过程中,若患者主诉疼痛感明显,护理人员可通过情感安慰或镇痛干预等安抚患者,并及时将疼痛处理相关信息告知患者,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日间休息可采用半卧位,可多活动活动头部,并自主观察病房内的环境,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积极的鼓励、支持患者,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干预,即 ① 护理人员岗前培训 应对ICU病房内的护理人员进行ICU谵妄的专项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如何可以与情绪焦虑紧张、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增强护理人员处理ICU谵妄的能力;② 强化患者定向训练 护理人员应反复给患者进行地点、时间和人物定向,增强患者对ICU病房环境的感知;③ 合理指导患者作息 护理人员应在ICU病房内实施睡眠限制措施,白天应保持ICU病房内光线充足[2],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安排患者进行读报或与病友聊天,以减少患者日间的睡眠时间,促进患者睡眠周期的正常化,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控制生物钟;④ 加强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可聊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耐心的聆听患者的诉说,保证每天与患者累积交流时间不少于1 h。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谵妄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生理健康水平、ICU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谵妄治疗效果评价,治愈:干预后,患者注意力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可逻辑推理能力、意识均恢复正常,生物钟也恢复至正常水平;好转:干预后,患者注意力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意识恢复清晰,生物钟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患者谵妄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恶化。生理健康水平采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价,其中急性生理学评分60 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5 分、年龄评分6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理健康水平越差。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和ICU住院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谵妄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0.00 %,见表1。
3.讨论
ICU病房内收治的均为重症患者,由于患者机体处于强应激性状态,在偶然或特定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和疼痛因素)可加强患者的恶性刺激,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感,并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谵妄[3]。常规ICU护理多为被动护理,其面向的患者多为病情简单、症状较轻的患者,而谵妄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意识障碍,且情绪激动,因此常规ICU护理效果不理想。加强护理干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属于主动护理,其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和家庭、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定向训练和作息指导,有利于患者缓解情绪和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谵妄护理培训,从而有效的提高谵妄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干预后的APACHEⅡ评分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住院谵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理健康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旸.ICU患者谵妄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2):470-471.
[2]刘玉英,陈素芝,曾晓洁.加强护理干预对ICU 谵妄患者预后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44-145.
[3]陆碧燕.强化护理策略在预防ICU 患者谵妄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0):3168-3170.
论文作者:林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患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时间论文; 评分论文; 常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