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增长形势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98年以来,由于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更由于中央将扩张需要、促进增长的政策列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我国的宏观经济问题集中表现为增长问题,甚至成为一个以速度为中心的问题。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继去年的回升之后又面临着波动的危险,速度问题再一次成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一、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
从2001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态势看,不论是生产的增长,还是需求的变化,结构性变动的特征都很明显,其中既有结构调整的推进,也有结构矛盾的加深,还有新出现的结构问题。
1.从三次产业的增长结构看,导致GDP增长速度回落的,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
今年上半年实现GDP4294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7.9%,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16亿元,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551亿元,同比增长9.7%,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876亿元,同比增长7%,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显然,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的构成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是导致GDP增长速度回落的基本原因。
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的季度变动看(见表1),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的增长率虽比第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相当于去年的整体水平;第二产业的增长率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逐季上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则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持续下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降低,主要是运输邮电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其中运输邮电业增长6.9%,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分别增长5.7%和5.4%,与一季度相比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表1 1998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季度波动
比上年同期增长%
年度
季度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81
7.2
4.0
7.8 7.0
2
7.0
2.2
7.8 7.2
3
7.2
2.5
8.3 7.6
4
7.8
3.5
9.2 7.6
19991
8.3
4.0
9.7 7.0
2
7.6
3.0
9.1 6.8
3
7.5
3.3
8.7 6.9
4
7.1
2.8
8.1 7.5
20001
8.1
3.0
9.3 7.5
2
8.2
1.5
9.7 8.1
3
8.2
2.2
9.8 8.1
4
8.0
2.4
9.6 7.8
20011
8.1
3.0
9.5 7.4
2
7.9
2.4
9.7 7.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1年第6期及公布的有关统计资料。
统计分析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倾斜更加突出。在上半年7.9%的GDP增长率中,由第二产业拉动的增长超过了5.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6%,而第三产业拉动的增长只有2.4个百分点,贡献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比重偏高的第二产业加快了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大;而发展滞后的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继续降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减弱。这种增长结构过度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倾斜的态势,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
2.从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投资需求的作用明显较强,消费需求的作用相对稳定,而净出口需求的作用则迅速降低,这使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内需的拉动。
表2的数据表明了今年上半年需求结构变动的基本态势:从1~5月份,投资需求指数由99.7%上升为103.5%,提高2.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指数由98.7%上升为99.6%,提高0.9个百分点;而出口需求指数则从98.5%下降为93.6%,降低了4.9个百分点。同时,社会需求指数也上升1.6个百分点。这拉动了前5个月的经济较快增长。但是,6月份除了投资需求指数继续有所上升外,消费需求指数转变为略有下降,出口需求指数继续较大幅度降低,尽管社会需求指数仍保持上升态势,但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大为减弱,并成为导致GDP增长速度回落的主要原因。
表2
今年上半年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动态势
各种需求指数的变动
年一月份
社会需求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出口需求
2001-0199.08 99.69
98.67 98.45
2001-0299.18 100.90
98.35 97.49
2001-0399.55 102.19
98.57 96.37
2001-04100.11 103.20
99.10 95.01
2001-05100.69 103.54
99.62 93.57
2001-06101.14 103.84
99.57 90.91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字快讯专栏。
投资需求。
上半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99亿元,同比增长15.1%,与去年同期的12.1%相比增幅提高3个百分点。尽管6月份的投资增速因去年基数较高而明显下降(1~5月份的投资增速为17.6%),但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毕竟是近几年来久违的较高速度,使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从投资的所有制构成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8928亿元,增幅高达17.9%,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集体经济完成投资1383亿元,增长8.7%,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但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588亿元,只增长6.5%,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显然,投资结构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态势很突出,而个体经济中的农户投资,因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上半年同比增长只有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
从投资的用途流向看,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1.8%,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2%,技术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再度出现高速增长。从投资的地区流向看,1~5月份,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9.1%,中部投资增长14.6%,而西部投资增长29.6%,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西部投资的增速大幅度超过东部和中部。以上两方面是投资增速上升中表现出来的合理结构调整。
从投资的产业流向看,1~5月份,一些工业部门再度出现投资扩张,如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和石油工业的投资分别增长60.5%、22.2%和32.7%,纺织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分别增长78.4%和18.6%;第三产业投资继续较快增长,1~5月份完成投资4064.4亿元,增长23.3%,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房地产公用服务咨询业、文教卫生广播福利业的投资分别增长19.3%、27.9%和31.6%;但是,第一产业的投资出现负增长,1~5月份投资下降11.4%;这种产业投资格局,显然与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下的国有经济投资大规模扩张,农村个体和集体经济因收入问题制约而投资乏力的状况直接相关。这是投资增长加快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消费需求。
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915亿元,同比增长10.3%,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与第一季度相比持平,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了相对稳定的拉动作用。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行业分布看,1~5月份,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1%,餐饮业增长16%,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和3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增长5.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直销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者销售增长3.5%,与去年同期负增长3.2%相比有大幅度的回升。
在批发零售商品的增长中,结构性调整的特征很明显。从上半年的统计数字看,增速较高的有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75.2%)、汽车类(增长3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2%)、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3.6%)等,体育和娱乐用品类商品也增长了8%。
但是,在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中,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差距继续扩大。上半年,城、乡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和8.1%,城市零售额的增幅比农村高出3.5个百分点。其中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中,市级市场增长11.6%,县级市场增长9.4%,县以下市场只增长7.6%,差距是明显的。
净出口需求。
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246亿美元,同比增长8.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9.5个百分点;进口额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下降22.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8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2.1亿美元。尽管这种状况与去年的基数大有很大关系,但出口增幅的下降和净出口的减少,毕竟大大降低了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从出口增长的月度变动看,自2月份以来增幅迅速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2月份出口增长29.9%,3月份增长14.9%,4月份为11.1%,5月份降为3.5%,6月份则出现了负增长,下降0.6%。同时,6月份实现贸易顺差也只有8.3亿美元。这表明,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迅速减弱。
从出口增长构成的变动看,国有企业的出口降幅较大(上半年出口下降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增长16.9%);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包括对香港、美国、日本、东盟和欧盟的出口,都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
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是第二季度GDP增长速度回落的主要原因。
3.从工业增长的态势看,虽然受出口影响增速有所回落,但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同时,增长结构的倾斜很突出,增长效益和质量继续上升。
今年上半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811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也回落0.2个百分点。虽然由于受工业品出口增长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自2月份以来逐月下降,由2月份的19%降低为6月份的10.1%,但仍保持了两位数的较高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9.5%、11.8%和13.5%,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增速较低。
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的增长速度继续较大幅度高于轻工业,但6月份轻工业的增速有所回升,重工业的增速相对回落。上半年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2%,与第一季度相比上升0.6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2.7%,比第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重工业的增速比轻工业仍高3.5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工业增长7个和4个百分点左右。
从工业增长的产业构成看,结构性倾斜很突出。上半年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四大行业依次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有关方面测算,这四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1.5%,拉动工业增长为4.6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工业行业的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于钢材、汽车的产量快速增长(成品钢材和汽车的产量分别增长19.9%和14.8%),冶金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由去年的第6、第7位上升为上半年的第2位和第4位,而去年居于第2、第4位的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则相应下降为第7位和第5位。
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或技术密集产品的生产增长很快,一些重要技术装备或大型设备产品、以及一些家电产品也增长较快。上半年,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和传真机分别增长6倍、2.1倍、72%、57.5%和27.9%;冶炼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尤其是大型机床、高精度机床和数控机床)、电动工具、大气污染防止设备、以及机车、铁路客车、货车等,增长率在19.4%~38.4%之间;房间空调器、吸尘器、录像机、电风扇和电饭锅的增长速度也分别达到47%、30.6%、23.3%、23.3%和34.7%。
今年上半年工业增长速度的逐步回落,与工业品出口增速的回落有很大关系。上半年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085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回落16.1个百分点。从第二季度以后的变动态势看,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速的逐月回落很明显:一季度同比增长14%,4月份增长10.9%,5月份和6月份的增速进一步降为8.2%和5.8%。其中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数量最大的电子及通信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同比增幅的回落为8.7~18.5个百分点。据有关方面测算,由于出口增幅下降的影响,工业品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上半年的25.4%降低为今年上半年的11.6%,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由2.8个百分点下降为1.3个百分点。
然而,在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的过程中,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8.6,比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比今年1~5月份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大幅度增长。上半年,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123.6亿元,增幅虽比1~5月份回落5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高达25.4%。不过,与工业增长结构的倾斜一样,新增利润也主要集中于少数行业和地区,如石油加工、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开采、电力等6个行业,上半年新增利润都超过20亿元,累计新增利润223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同期新增利润的51.9%,其中,冶金行业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大户,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增利润47.4亿元,占全部新增利润的11%;而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5个地区,1~5月份新增利润176.2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利润的45.3%。企业税金总额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工业企业累计税金总额26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亏损企业亏损额则继续大幅度下降,上半年亏损企业亏损额622.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
二、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大体走势
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明显,我国的出口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再度进入一个低速期,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需的拉动。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看,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支撑,但工业生产的增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难以止跌回升。因此,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势必继续回落,全年的速度将明显低于去年。
1.从需求角度看,下半年出口增长将再度进入一个低速期,投资增长会有所回落,消费增长大体保持稳定,整个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
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长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将更加突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一季度增长1.3%,二季度只增长0.7%,而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进口按年率计算分别下降13.6%、9.9%和6.7%。尽管美联储的降息措施和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将逐步奏效,同时,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尤其是住房和汽车消费支出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和股市下滑的影响下,美国经济的真正好转至少也要到今年第四季度。由于美国经济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将对我国下半年的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0%左右,如加上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贸易,那么对美国的出口比重少说也要达到30%以上。所以,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直接而严重的。同时,我国对日本的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17%,日本经济继续不景气也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也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在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经济的衰退将大量减少进口需求,导致我国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竞争更激烈。从这几个因素看,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降,净出口可能降为负数。
我国很可能在今年加入WTO。然而,加入WTO初期面对的是一个不景气的世界经济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出口的期望难以很快转化为现实,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受到进口产品冲击的态势可能来得更为明显。因此,我国下半年以至明年上半年的对外贸易形势都将面临着严峻挑战。
消费增长态势。我国的政府消费难以再度扩张,整个消费规模的变动主要依靠居民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居民收入的增长。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其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40元,实现增长4%;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增长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同比实际增长4.2%。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但城镇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高速稳定增长,这为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另一个是居民的消费倾向。从居民消费与储蓄变动的对比看,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7.9%(年底存款余额为6.4万亿元),消费增长快于储蓄增长;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0.8%(6月末存款余额为7万亿元),消费增长略低于储蓄增长。如果考虑到居民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的比重下降而国债、股票的比重上升的趋势,(注:根据有关调查,以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家庭比重继续下降,而以国债、股票为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家庭比重呈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调查对象中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为储蓄存款的家庭占61.2%,比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4和6个百分点;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为国债的占12.7%,比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5和1.8个百分点;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为股票的占12.1%,分别上升0.1和2.9个百分点。——中新网北京6月26日消息。)那么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会更高一些。尽管如此,居民的储蓄倾向总的说是相对稳定的,下半年仍将保持这种趋势。这意味着居民的消费增长将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继续保持较高速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城乡消费结构看,居民消费增长难以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消费的增速继续处于较低水平,而这主要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短期内不容易改变。下半年的消费增长速度仍将主要由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来支撑。在城镇消费中,住房和汽车消费的带动作用在逐渐增强,消费信贷则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下半年的消费增长大体可以保持上半年的速度,并继续对经济增长起稳定的拉动作用。
投资增长态势。6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较大幅度下降,这种态势在下半年将会持续下去,但由于今年1500亿元建设国债大部分将在下半年投放,加上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使投资增幅的下降不会太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仍将明显高于去年,增幅估计可达到12%左右,并对经济增长发挥主要的拉动作用。
这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主要靠国有经济投资的支撑,而国有投资的较快增长又主要靠国债项目的拉动。下半年投资增速的回落,主要问题仍是非国有投资或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个体投资受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投资增长速度难以提高;二是国内民间投资的扩张依然受到投资领域的限制。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的投资领域中,国有经济可以进入的有80个,外资可以进入的有60个,而非国有经济可以进入的只有30个。这些非国有经济投资受到限制的领域,主要在第三产业和基础工业部门,这些领域正是需要加大投资,促进竞争和发展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够尽快对非国有经济开放这些投资领域,促使它们加大投资力度,将可以阻止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的回落。
加入WTO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加快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要到明年才能表现出来。
2.从产业增长看,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支撑的工业,受出口增长、价格水平和产销率下降的影响,下半年增速有可能继续下滑,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可能保持较高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可以继续稳定增长,工业增幅的下降可能不太大。
第一产业。今年粮食总产量受播种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将比去年略有减少;但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继续稳定增长,因而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可能会略高于去年2.4%的水平。
第三产业。由于受货运周转量、股市交易量、房地产业等方面增幅波动的影响,加上在很多服务业部门,非国有企业难以发挥作用,而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导致生产率低下,高投入、低产出,增加值率低。因此,今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低于去年。
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下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仍将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但是,工业增长将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出口增速较大幅度下滑。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要求企业完成今年的出口任务,但国际形势毕竟是严峻的,市场竞争终究是无情的。如果过分强调完成出口任务,势必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二是价格水平的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虽比去年同期上涨1.1%,但6月份的价格水平比上月下降1.2%,其中消费品价格比上月下降1.6%;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3%,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分别比去年同期的涨幅回落1.7和3.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1.4%,但生产资料价格的环比指数自1月份以来一直下降,同比指数5、6月份分别下降2%和1.9%。下半年,这种价格水平回落的态势不容易扭转。三是工业产销率下降。上半年全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7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1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产销率自4月份以来逐月下降,6月份产销率比上月下降0.2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产销率的波动和下降,仍将是下半年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上三个不利因素,将严重地影响着下半年工业增长的速度,可能导致工业增幅的继续回落。
不过,下半年工业增幅是否真正回落,或者说,回落的幅度有多大,还要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稳定增长,那么工业增幅的回落将不会太大。预计全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将低于去年的11.4%,大概在10.5%左右,全年全部工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将低于去年的9.9%,大概为9%~9.5%。
3.从整个经济增长看,今年下半年的增长速度走势将有点类似于1999年,但由于内需的拉动作用较强,增速下滑的幅度会较小一些,预计全年的GDP增长率将为7.3%~7.5%。
对于我国今年GDP的增长速度,国内外有各种不同的预测数字。较高的预测数是8%或更高一些,其次是7.8%左右,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数是7.3%。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较高预测,主要是没有看到世界经济不景气对我国出口增长的重大影响。而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全球经济放缓和中国的贸易开放,将使今、明两年我国的进口增速高于出口,目前的贸易顺差将逐渐下降,但由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国外投资者开放,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将弥补出口额的减少。不少国外机构认为,内需强劲正使中国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内需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经济增长速度的季度变动看,今年的态势有点类似于1999年:都是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较高,第二季度的速度开始回落,下半年的速度继续下滑,导致全年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一年;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影响,也都是出口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降。不同的是,今年的内需拉动作用明显较强,除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稳定增长之外,更为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高速度,199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到只有6.3%,而今年全年的投资增速预计将能达到12%左右,至少可以到10%以上,比1999年的速度高出4~5个百分点;这将使今年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大幅度高于1999年。因此,今年下半年的GDP增长速度不会像1999年那样大幅度下降。
综合社会需求拉动和产业增长构成等因素,预计今年全年的GDP增长率,大概在7.3%~7.5%之间。如果实际GDP增长速度低于7.3%,那可能是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如果实际GDP增长速度高于7.5%,那么很可能与地方政府在增长速度(包括出口增长)上做了手脚有关。
三、关于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的两点看法
以上我们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和前景做了一些分析和判断,下面再就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宏观政策取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问题。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围绕着经济增长速度问题而展开的。追求高速度再一次成为宏观经济问题的中心内容。虽然中央政府在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只是将7%的经济增长速度列为指导性的目标,但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推行中,基本上还是针对或倾向于加快经济增长的。连续几年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就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中央政府的“速度偏好”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过去主要用行政性命令来实现高速度,而现在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高增长(行政性的作用依然在不同级别的政府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当然,经济增长速度关系到就业的增加,社会的稳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但是,过度追求高速度也会带来一系列代价和问题,除了引发通货膨胀不说,会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并导致增长过程的波动。特别是,长时间地通过推行扩张性宏观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还会影响市场需求的约束作用和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破坏改革开放20年所带来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成果。
从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看,由1999年最低的7.1%,到2000年最高的8%,再到今年介于两者之间的速度,这个7%~8%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条件下,已经是令全球瞩目的难得的高速度。如果说这个速度的实现与扩张性宏观政策的作用有很大关系,那么,当经济运行和增长处于这个速度框架之内时,宏观政策就可以不必再对此花费太多力气了。否则,扩张性宏观政策,尤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国债政策的长期实施,将会带来较大的弊端和后遗症。
从我国经济增长的经验教训和当前的经济运行条件看,7%~8%的增长速度是有利于经济增长优化的最佳速度区间。在这个速度区间中,市场需求和市场机制能够发挥较好的调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增长质量的提高。
现在在竞争性的工业部门中,当企业生产增长受到市场需求制约时,不再像过去那样生产继续增长而效益下降(产品堆放在仓库里),而表现为生产增长速度回落,但效益保持继续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它是市场调节作用增强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让扩张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长期化,阻碍了市场调节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2.关于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近几年,国有经济发展很快,国有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截止到2000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98859.2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73.1%,5年中年均递增11.6%。在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占了68.8%。
国有资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主要向基础产业和大型企业集中。到2000年底,基础产业占用国有资产的总量比1995年增长了1.1倍,占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53.4%;国有大型企业占用国有资产总量比1995年增长了1.2倍,占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已经高达60%左右。
资产总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998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对基础产业和公共产品领域的投入,促进了国有资产的持续扩张;二是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形成的资本溢价发行收入逐年扩大,有效地增加了国有资本及其权益;三是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在近两年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强了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扩张能力。
在工业领域,近几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尤其是增幅明显高于集体企业。这导致国有企业的比重由下降转为上升。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比重为57.0%,占全部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比重为33.1%,到2000年,这两个比重分别上升为59.2%和35.5%,分别提高2.2和2.4个百分点。而在1997年以前,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效益增幅很大。2000年,不包括金融行业的19.1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08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28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倍;在工业领域,5.4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42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实现利润总额2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倍(远远高于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利润增长幅度),累计税金总额3469.9亿元,增幅也达15%。同时,多数经济效益指标的水平都有所上升。今年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0.9%,而实现利润总额又增长了25.1%。
那么,现在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并带来了什么结果;另一个是,哪些因素推动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长。
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或国债政策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从1998~2001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国债5100亿元,安排项目8600项,投资总规模达2.4万亿元,到2000年底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这个巨大的投资规模,基本上是向国有经济倾斜的。也就是说,积极财政政策所拉动的投资扩张和经济增长,首先表现为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投资扩张和加快发展,经营性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因此获得了远比非国有企业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但是,在经营性以至竞争性的行业中,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比重上升,究竟是不是好事,或是否是必要的?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降低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程度,由此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国有经济在基础产业和大型企业中的比重上升,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上升,恰恰是与改革的大趋势相冲突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张需求的过程中不仅影响了市场需求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约束和调节作用(政府扩张需求首先是扩张了对国有企业的需求),而且也影响了市场竞争的有序发展和有效展开(国有企业从中又获得了有利的竞争条件)。
当然,如果国有企业能够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快发展,那么说明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已经建立或形成了较优的发展机制,这种条件下国有经济的比重上升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效、优化发展是有利的。而近两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是不是表明了这一点呢?
实际上,除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和促进作用之外,近两年导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的,还有一系列具体的原因:
其一,为了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国家推行了加大基础行业投入、降低贷款利率、提供技改贷款贴息、实施债转股等多项政策措施。前两年,国家安排了880个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总投资24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459亿元,国家给予贴息195亿元;2000年,有580户企业实施了债转股,金额达4050亿元,并从当年4月1日开始停息,此项大约可减少企业当年利息支出200亿元。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借款规模比上年增加1569亿元,而财务费用却减少238.5亿元。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均明显超过非国有企业的相应降幅。
其二,2000年,受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的拉动,大型石油企业实现利润成倍增长,而这些大型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如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海洋石油3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实现利润8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倍。这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其三,各级政府通过扭亏、破产、撤并、出售等方式,持续降低了国有企业中的亏损比重。如2000年,亏损企业数量比上年减少1.9万户,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298.9亿元。同时,中央加大了调控总量、淘汰落后的力度,加强了行业整治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行业大幅减亏或全行业扭亏。2000年国有煤炭行业比上年减亏77.7%,国有纺织行业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国有粮食行业也比上年减亏40%。
其四,国有工业企业的行业整治和破产兼并,使国有企业减少冗员取得了较大进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较快增长的条件下,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1999年减少了5.6%,2000年减少了6.7%,今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又减少了5.5%。这个从业人数下降的幅度,大大超过了非国有企业,从而使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显然,以上几个方面大多数属于政策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主要是这些因素带动了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这并不等于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已经解决,经营和发展的机制已经优化。相反,一当这些因素特别是政策性因素消失,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在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措施尚未有效实施,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尚未有效推行的情况下,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去促进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未必是合理的、可取的,甚至对于国有经济本身的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也未必是有利的。
标签:增长速度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产业增加值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工业增加值论文; 江苏gdp论文; 城市gdp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上半年gdp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