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协调运作与管理,建筑项目的承接,首先需要企业采购相关的生产原料与工具,机械化设备的引入与管理,成为建筑工程高效运行的基础条件。本文阐述了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成集商务操作、过程监控和供需协调等多功能电子化物资处置平台,形成线上交易、线下物流的“互联网+”物资处置管理体系,重点突出三项机制的建设:更加突出开放,强调处置权力的公有化;更加突出竞争,挖掘处置效益的最大化;更加突出制衡,发挥异体监督的有效化。提升了处置各环节的合规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营造了公开公平、透明诚信的竞争氛围,打造了物资采购领域的阳光生态。
关键词:建筑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互联网
一、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和快捷性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高效化,从而更好地为项目工程的决策、项目施工的调整、项目风险的规避以及项目效益的管理提供信息情报方面的支持。
1、能够进一步优化工程项目规划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规划工作过中,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这样不但耗时长,而且容易出现错误。然而如果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该项工作则能够更全面准确的搜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让管理者对工程整体信息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从而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执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2、能够合理设计工程建设流程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合理的设计施工流程,这是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管理者对项目建设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使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这不仅能够为施工人员的具体作业提供便利的参考标准,同时还能够实现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提升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3、能够提高工程项目规避风险的能力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材料采购、作业操作、安全管理工作等等都存在对应的风险,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对上述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这常常会给项目的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然而如果利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就可以构建一个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风险预警系统来提高项目的风险预估的能力,提前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各种风险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4、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优势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因而网络技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可以对工程信息进行对应的搜集、整理、计算、加工以及处理。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方式能够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快速的与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施工作业人员可以实时的进行施工质量报告、反映工程进程、提出施工建议等,并且处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工程施工季度、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实时上传至企业总部,从而迅速的缩短信息传递和沟通过程中的耗时,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构建“互联网+”物资处置管理体系做法
1.提前做好采购计划
项目采购管理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物资采购计划的重要性,严把计划关口,建立完善的物资计划管理制度,使计划采购始终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操作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同时提前进行采购资金预算,使物资采购计划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前景性与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物资需求计划,提高计划提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杜绝了无计划采购、超计划采购和临时计划采购现象的出现与发生,避免造成资金积压,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材料大量的浪费,避免对建筑企业本身造成非必要的经济损失。
2.完善操作流程、打造分段制衡的运行机制
更加突出制衡,发挥异体监督的有效化。梳理处置过程的核心权力,将计划环节的物资提报权和物资鉴定权、商务环节的信息发布权和竞价揭示权、出厂环节的物资发货权和计量称重权分置在不同的管理部门,用制度和流程固化,形成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降低廉洁从业的风险[2]。资产所属单位负责处置计划提报、管理部根据分工负责技术鉴定,处置小组负责信息发布、监察人员负责竞价揭示,资产所属单位负责现场发货、押车,计量单位负责出厂计量称重,在车辆进出厂称重时,资产所在单位、处置小组、计量单位、购买商共同对进行确认。
3.搭建网络平台、建设公开透明的商务系统
更加突出竞争,挖掘处置效益的最大化。开发物资处置商务系统,将物资处置固化为公开竞价,实现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购买商网上竞价、网上在线揭示、发布中标信息、网上信息归档、信息在线查询、在线监督管理等功能;对实物进行拍照,发布公开竞价信息和实物照片,陪同现场核实查看,确保竞价物资的信息准确;通过互联网在截止时间内完成竞价,竞价揭示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开标前协商处置最低价形成统一意见,处置小组人员与监察人员共同登录进行揭示,高于底价的最高竞价为中标价,系统自动确定中标信息,并发送通知,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
三、构建“互联网+”物资处置管理体系的成效
构建“互联网+”物资处置管理体系,物资处置市场更加开放,增强了市场竞争度,提高了物资处置收益,比2014年前溢价收益约30%,国有资产保值增效得到显著提高;物资处置管理体系是本着诚信、公正的原则制定物资处置规则,倡导公平竞争,规范购买商商业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使市场发挥合理配置资源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资处置全过程网上运行,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制度和流程,实现了物资处置标准化和程序化;从根本上限制了从业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降低了廉洁风险。
四、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互联网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作为新概念,互联网信息化的提出经历了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席卷了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建筑行业的管理涉及大量的信息交流,然而,需求并未刺激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相比较原有的人为管理资源的模式,互联网信息化初期投入成本大,因而在观念与实际操作中制约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过程中的应用,加上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不成熟,管理者对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主客观的原因均限制着信息化的长效发展。
与我国建筑行业项目软件供需矛盾的情况不同,国外高度互联网信息化的生产过程所借助的项目软件使其占据了信息时代尖端的优势,也提示着国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有待增强,此外,制约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物资普及的观念偏差是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部分建筑企业内的高层管理者认为,只要实现了上网发电子邮件,就是实现了互联网信息化,显然,对信息化的肤浅理解在当前也并不是个例。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给互联网信息化的普及设置了不同的难度,建筑企业的物资管理流程,经济发达地区占据着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明显的优势,建筑行业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利用信息化优化了物资管理的环节,在资源管理、配备、利用上的优势,带动了整体档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丁冰.现代西方经济学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3]陈艾仁.现代企业物资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覃奎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互联网论文; 物资论文; 计划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