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的规划设计与自主生成论文

教学成果的规划设计与自主生成论文

教学成果的规划设计与自主生成

刘义国

总体而言,无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从类型学意义上看,在其产生、发展和被各省推荐出来参加国家评审的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运行逻辑:一是注重规划设计,行政和科研力量制度化地介入成果课题立项以及课题实施全过程;二是注重自主生成,由教师、职业院校基于自身专业教学的实际问题自主探究,研究主题和实践策略也随现实需求变化而变化,行政和科研力量只是发挥辅助作用。客观上来说,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从提高成果质量的角度说,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目前暴露出来的成果偏向中宏观,一线骨干教师、市级教研人员参与不充分,教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部分成果偏向中宏观,过于集中在体系、体制和机制层面,是相对突出的问题。尽管这些成果与微观的专业教学以及课程内容要求等有关,但是较少具体落实到课程、课堂上,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体现也不明显,或者即使材料中写了,但看不清楚真实的关联。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发挥规划设计的作用,减少对宏观、中观类教育教学课题的立项,增加对课程、课堂类课题的立项,并且在成果立项方案中明确提出指标要求,引导立项单位或者有志于申报成果奖的单位聚焦课堂和课程改革,关注实践探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要求申报单位通过测量教师和学生加以验证,以此引导成果切实关注质量提升。当然,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采取的策略应有所差异,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将行政主导和学校自主有机结合起来,而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更需要系统且符合实际的规划设计。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相对集中于行政领导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行政领导更易于调动与整合资源做好成果项目,但是一线骨干教师少,基层教研员参与不充分,容易挫伤一线骨干教师、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成果不具体、缺乏鲜活的生命力、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仅局限于做法经验的泛泛总结等问题。调动一线教师、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基层教师和教研人员立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做研究,在反思性实践中生成有价值的成果,需要优化成果培育、遴选程序和要求。

成果特色不够鲜明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对于特定职业院校的教学成果而言,既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施多元合作育人,落实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教育政策等,又要体现地域、学校和专业的固有特色,特别是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结合理念、对象、资源以及条件等主客观差异做出特色,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四年一届的常规性教研盛事,我们期望每一届教学成果奖都能留下独特、富有启发性的成果案例,留下可供借鉴但不可简单复制的做法和模式,并给我们带来更多扎根实际的行动智慧、反思改进的勇气与力量。

(作者单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标签:;  ;  ;  ;  ;  ;  ;  ;  ;  

教学成果的规划设计与自主生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