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细菌病原学、病原菌抗原以及血清抗体检查作为金标准,分别对比单纯血常规检验、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以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单纯血常规检验、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论: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细菌性感染;儿科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89-02
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儿科病症,细菌性感染存在显著的多发性特征,临床发病主要是与支原体、细菌以及病毒等存在联系。现阶段,针对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将血常规检查作为前期的检验指标,然而血常规检查本身会受到药品、温度以及日间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使得最终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临床效果并不理想[1]。细菌感染尽管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然而因为检验周期相对较为漫长,并不适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C反应蛋白主要是通过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进行调节,然后通过肝细胞进行合成的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通过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针对患者体内感染源进行判断,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仅仅依靠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效果依然不够理想。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纯血常规检验、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分析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价值,现将相关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进行本次研究,86例患儿均通过细菌病原学、病原菌抗原以及血清抗体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疾病。当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3±2.6)岁;泌尿系统疾病24例、脑膜炎20例、肠炎15例、肺炎27例。86例患儿家属均完全知情并同意本次临床研究。
1.2 检验方法
①血常规检查。在患儿住院以后的第1d采集空腹静脉血,共计2ml,将其注入到EDTA-K2抗凝管当中,进行均匀、充分的混合,血常规检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6600),观察血液当中的WBC类型、数量。②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Genus PA 120进行检验,检验的质控剂、试剂均选择设施配套的试剂。
1.3 临床判断标准
①血常规判断标准。WBC数量>12.00×109/L,表示检验结果为阳性,即存在细菌感染性疾病[2]。②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10mg/L,表示检验结果为阳性,即存在细菌感染性疾病[3]。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准确率采用%表示,χ?检验。
2.结果
单纯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为61.63%(53/86),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为63.95%(55/86),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为95.35%(82/86)。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的单纯血常规检验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详情见表1。
表1 单纯血常规检验、单纯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以及联合检验结果[n(%)]
注:血常规检验准确率与联合检验准确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0.025,P>0.05);血常规检验准确率与联合检验准确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8.959,P<0.01);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联合检验准确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150,P<0.01)。
3.讨论
作为儿科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细菌性感染主要是因为细菌所引发的各种症状,比如泌尿系统病症、肠炎、肺炎以及脑膜炎等。当人体免疫功能处在正常状态下,能够有效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但只要发生抵抗力降低的现象,各种病原菌就存在入侵其他位置导致感染的情况[4]。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临床主要选择抗生素治疗,然而对于药物的选择来说,是否能够在早期进行准确的判断至关重要。血常规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进行细菌性感染早期诊断的主要方式,两者均具有不同的优点,但单纯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检验的效果均不理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方案。
通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本身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状态。由于白细胞介素炎症因子会直接调节C反应蛋白,健康机体内部的C反应蛋白合成量往往较低,而在发生炎症的情况,C反应蛋白则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倘若机体遭受创伤、感染等刺激,C反应蛋白在5~9h内就会表现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24h往往会数百倍于正常值,当感染得以有效控制的情况下,C反应蛋白则会快速下降[5]。与此同时,C反应蛋白往往不会被其他因素所感染,比如年龄、红细胞以及脂类等。近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临床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的检验准确率得以不断提升,进一步排除了血压、呼吸以及心率等诸多方面的干扰,在细菌性感染方面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6]。通过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进一步提升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需要注意的是,当血常规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构不相同的情况下,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具体来说,当血常规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呈现为不协同增长的情况下,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两点:①血常规指标增高、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的情况下,应当参考检验的时间,通常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5h以后才会表现为显著增高的情况,需要针对患儿实施复查,以此来保障检验的准确率;②血常规指标正常、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的情况下,应当综合参考患儿体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的具体程度。
本组研究数据中,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血常规检验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提示,血常规联合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秋剑,高海锋,乔正梅等.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细菌和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20(06):772-773+776.
[2]柳颖,林慧铭.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9(14):2016-2017.
[3]靳四海.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8(17):24-25.
[4]马清峰,熊亮.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5,14(02):41-43.
[5]李萍.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5,17(03):351-352.
[6]卯建,赵滢,代蓉蓉等.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14(07):79-82.
论文作者:邓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蛋白论文; 血常规论文; 细菌性论文; 准确率论文; 儿科论文; 细菌论文; 白细胞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