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

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

魏明侠[1]2002年在《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不仅要求实现宏观、中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实现经济微观基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施绿色营销。本文集成营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博弈论、系统论、控制论、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绿色营销机理、绩效评价和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 其一,建立了全文分析的基础平台。主要内容包括:界定了绿色营销的概念,揭示了其基本内涵;分析了绿色营销的基本特征:绿色性、持续性、外部经济性、系统性和累积性;探讨了绿色营销蕴含的思想:绿色文化观、绿色伦理观和绿色哲学观。 其二,阐述了绿色营销的外在作用机理和内部实现机理。外在作用机理的基础是绿色营销的外部经济性,外在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企业--企业”和 “企业--消费者”的博弈,绿色营销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绿色营销中“逆向选择”问题。内部实现机理是在分析绿色营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外部经济原理、风险原理、持续原理、协调原理和累积原理),绿色营销的实现方式(营销绿色再造、绿色核心竞争力、联合绿色营销、绿色企业识别系统和绿色网络营销),以及绿色营销的实现过程。 其叁,初步构建了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绿色营销绩效评价的网状和树形指标体系;提出了绩优度、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等新概念;描述了绿色营销的综合指标和基础性指标;剖析了各种指标间的逻辑联系;研究了基于网状结构和树形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集成评价模型、评价步骤和评价思路;提出绿色营销的发展绩效、持续绩效和协调绩效的评价方法和模型。 其四,探讨了绿色营销绩效的控制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讨论了绿色营销绩效的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基本程序;研究了绿色营销绩效的优化控制模型、系统迭代控制模型和反馈控制模型;提出了协调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方法和较为具体的控制措施。 最后,实证分析了绿色营销的部分机理和绩效评价方法。从企业的绿色意识、绿色生产和绿色4P策略的实施状况,以及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等方面,调查了我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以河南天冠集团为案例实证了绿色营销绩效的一些评价方法。

李冰[2]2008年在《企业绿色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绿色管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产生的新的管理理念。企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力量,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大潜在威胁,企业通过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绿色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正是其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本文对企业绿色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绿色管理理念,是为实现企业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绩效评价是为绿色管理保驾护航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坚强后盾。定期对企业绿色管理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既能够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又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差距、找出不足,加快前行的脚步。因此对企业绿色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意义重大。首先,论文对现代管理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上述理论与企业绿色管理之间的关系,科学界定了企业绿色管理的内涵,明确了企业开展绿色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论文构建了企业绿色管理的内容体系。企业绿色管理基于不同的思想可以构建不同的内容体系,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将企业分为生产系统、流通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四部分,其中环境系统渗透于另外叁个系统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用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文化来反映生产系统、流通系统和社会系统绿色化的进程,为全面推进企业绿色管理绩效评价搭建了平台。再次,论文分别构建了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文化的绩效评价系统和企业绿色管理叁重绩效协调度评价系统。绿色制造是企业绿色管理的基础,论文从“大制造”的角度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进行了分析,这些内容的绿色性体现为环境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和经济属性,因此从这四个方面构建了企业绿色制造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积分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绿色营销是企业绿色管理的关键,论文从传统4P理论绿色化的角度对4GP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构建了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模型,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绿色文化是企业绿色管理的核心,思想决定行动,论文从绿色价值观、绿色精神、绿色形象的角度对绿色文化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绿色文化绩效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又构造了企业绿色管理叁重绩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叁角函数法对企业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文化的协调配合进行评价。最后,论文将上述企业绿色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和方法应用于哈尔滨市的A公司,一方面验证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各种绩效评价结果的协调一致性。同时,通过对A公司的实证研究,科学评价了该公司绿色管理成绩和效果以及缺点和不足,为公司完善绿色管理提供了依据。

唐立松[3]2007年在《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生态子系统指标研究及在TJ公司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于是绿色营销应运而生。但企业怎么实施绿色营销?其实施绿色营销的效果如何?政府该怎样去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因此,必须对绿色营销绩效做出准确、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所以建立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进行绿色营销绩效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当前对绿色营销研究的情况,再对绿色营销的理论、绿色营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绿色营销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概述,然后引进环境友好型企业评价指标对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中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指标做进一步的研究,重新建立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指标,同时对绿色营销的绩效评价方法做简约化探索研究,最后以TJ公司为实例对其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绩效进行评价。

王晋, 陆小成[4]2017年在《城市群大气污染跨域治理与绿色营销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群是城市集群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但大气污染问题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与生态效益。以京津冀为例,该地区为治理跨域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了不少的防控措施,但存在跨域治理机构缺乏、监督预警与绩效评价不完善和绿色营销机制缺失等问题。建议构建城市群大气污染跨域治理与绿色营销机制主要包括:创新跨域治理机构,深度推进联动执法;完善大气污染监测监督网,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搭建京津冀区域污染研究平台,倡导低碳技术创新;全面实施能源替代工程,完善绿色营销机制;减少利益博弈,加强跨域利益协调与全民参与。

于振伟[5]2011年在《基于产品特性的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和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已由短缺向结构性过剩转化。目前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相当突出,农业的直接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们应当通过改善农产品营销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到追求质量和效益上来,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本文以农产品营销为对象,采用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回顾国内农产品营销发展历程和借鉴国外农产品营销经验的基础上,分类研究了自然资源数量(规模)依赖型,自然资源禀赋依赖型和劳动力资源依赖型叁类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了强化农产品营销的对策建议。除绪论外,本文一共包括以下七个部分,其中四、五、六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这叁章对农产品营销进行了分类的、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是本文的主要创新所在。(1)依据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不同,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分析了每一类农产品的产品特性和营销要点,并在其基础上对营销模式的选择给出建议。本文根据农产品生产中自然资源和劳动投入比例的不同,把农产品分为叁类,分别为自然资源数量(规模)依赖型农产品,自然资源禀赋依赖型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依赖型农产品。每类农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导致农产品的基本属性和营销要点不同,因而,在农产品营销策略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侧重。在农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对应的农产品营销也被分为叁类,分别为自然资源数量(规模)依赖型农产品的营销,自然资源禀赋依赖型农产品的营销和劳动力资源依赖型农产品的营销。(2)在揭示农产品基本属性和交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的销售困境及其产生的根源,深入探讨了农产品营销帮助农民走出农产品销售困境的机理。界定了农产品营销的概念,分析了农产品营销的特征,并明确了农产品营销的目标,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农产品生产具有生物性、自然性、季节性、地域性、风险性等特征,因此在营销的过程中要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程度、加快农产品流通的速度、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最终实现高效、公平、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营销目标。(3)从生产观念主导时期、推销观念主导时期、营销观念主导时期叁个发展阶段回顾了农产品营销的演变历程,总结了农产品营销的演变规律,对农产品营销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农产品营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营销理念越来越先进、营销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营销手段越来越丰富。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中引入了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开发和改良、品牌意识也逐渐增强,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营销观念落后、产品整体概念不强、营销渠道落后等问题。(4)对美国、日本、法国、荷兰四国农产品营销的典型模式进行了研究,从营销主体、营销结构、营销方式和营销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从着力培养农产品流通主体、推进农产品营销渠道交易方式创新、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农产品营销的启示。(5)分析了自然资源数量(规模)依赖型农产品所具有的种植面积大且分散、生产规模经济和不可预测性强、用途多样性等特征。结合生产特征指出农产品营销的重点应放在质量分级和标准化、开发多种用途、拓展农产品的产业链上,营销策略的选择应主要为价格营销和关系营销。并依据营销策略的特征,构建了相应的营销评价指标体系。价格营销主要是基于对农产品质量分级和标准化的要求,并以桓台小麦的标准化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关系营销主要是基于对农产品拓展产业价值链的要求,论文对渠道成员间的冲突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信任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的农产品关系营销运行机制。在分配机制的分析中,运用Shapley值对供应链间企业利润的分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参考。(6)在总结自然资源禀赋依赖型农产品所具有的区域性、优势性、规模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产品的营销重点,分析了应选择的营销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此类农产品营销的评价指标体系。此类农产品营销的重点为:培育产品的差异性、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在营销要点的指导下,自然资源禀赋依赖型农产品的营销策略选择应以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为主,产品营销应注重农产品的产业化营销、标准化营销和质量营销,并选取福鼎市白茶的营销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品牌营销应注重培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注重品牌的传播。由于区域品牌的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等特征,品牌建设和培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搭便车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博弈分析,并从行业介入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思路。(7)探讨了劳动力资源依赖型农产品的基本特征,鲜活性、易腐性、品质差异复杂性,提出了在营销的过程中应注重的营销要点、和营销策略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此类农产品的营销要点为:突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产品的安全性,并加快产品流通的速度,营销策略应主要突出绿色营销和渠道营销。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对农业企业之间、农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在渠道营销中,分析了对劳动力资源依赖型农产品的渠道运行目标、构成主体、设计原则和模式选择,并选取超大农业集团进行了案例分析。(8)从创造良好的农产品营销环境、加大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经营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叁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强化农产品营销水平,改善农产品营销质量,提高农产品营销效率的对策。

王妍[6]2017年在《利益相关者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层出不穷的能源问题及环境事故等恶性事件使得各利益相关者越发认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2002年《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颁布之后,关于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在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为了全面掌握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机制,降低消极环境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结合我国实际现状确定了研究主题及内容,并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绩效和利益相关者相关概念与理论作简要阐述。基于此,按照利益相关者在博弈过程中影响企业决策的能力、意愿和合法性,将其划分为政治型、经济型和投票型利益相关者叁类,并从影响因素、影响动机、影响路径等方面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对绿色供应链绩效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深入分析了动力机制、运营机制和反馈机制下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研究假设。随后以中国217份汽车制造企业问卷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利益相关者对绿色供应链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1)政治型利益相关者能非常明显的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轻微改善运营绩效。2)经济型利益相关者无法改善绿色供应链绩效。3)投票型利益相关者能较大程度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其次是运营绩效。最后,文章提出利益相关者深度参与环境监管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报告与评估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协调与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实施积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为。

刘刚[7]2015年在《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动力因素与绿色创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处于工业体系的核心地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特别是以能源和资源消耗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往往以巨大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制造业产值增加和规模扩张。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自然资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绿色创新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就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情况而言,通过创新资源投入和开展创新活动,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创新能力,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强度是最根本和最可行的途径。因此,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影响因素与绿色创新模式进行研究,在解决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结核构不合理、绿色创新模式不匹配等问题的同时,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解决我国制造业的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具体内容如下。本文在对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及绿色创新系统等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及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剖析,从技术推动、市场拉动以及政府规制拉动/推动叁个方面,确定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的动力因素。在绿色创新动力因素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影响机理方面,本文从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政府规制动力因素叁个方面,理论探讨了绿色创新动力因素对绿色创新系统绿色研发绩效、绿色制造绩效和绿色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分别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研究概念模型;在样本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创新动力因素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在修正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在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中,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政府规制动力因素作用于绿色创新主体,促进了绿色创新的产生。本文对不同的绿色创新模式进行分析,确定绿色创新的主体及主体行为,深入分析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政府规制动力因素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技术推动绿色创新模式、市场拉动绿色创新模式、政府规制绿色创新模式以及混合绿色创新模式,并对不同绿色创新模式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中,每个创新动力因素都发挥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叁者之间互相促进并协同作用于创新主体,从而保证绿色创新技术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能够健康地发展。本文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的开放性、随机涨落性、超循环性、协同性和非线性进行了剖析,在其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演进机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对实证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方法对我国各制造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技术推动、市场拉动、政府规制叁种绿色创新模式的组合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制造业技术推动、市场拉动与政府规制叁种绿色创新模式对绿色创新系统的作用效果整体在走向协调,在叁种绿色创新模式的协同作用下,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将不断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从有序状态向更加有序的状态发展完善。最后,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旨在正确把握衡量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能力的尺度,科学准确的评价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确保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良性运行,本文分别从市场拉动、技术推动、政府规制等叁个绿色创新动力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合理利用绿色创新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政府规制动力因素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相关对策建议。

黄晓杏[8]2016年在《绿色创新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化”,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一背景下,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清洁、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培育绿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此过程中,绿色创新是构建绿色产业和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绿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创新能力尚为薄弱,绿色创新绩效不容乐观,如何促进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绩效的提升成为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本文从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背景出发,梳理和界定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绿色创新的机理这一研究命题,提出了叁个科学问题:(1)绿色创新的发展在微观层面有何内在规律?(2)为了促进绿色创新,如何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出发,对绿色创新进行制度设计?(3)如何测度和提升绿色创新绩效?针对这叁个科学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系统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资源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鉴于我国绿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深入剖析了实施绿色创新比较成功的叁个典型案例,即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的生活污水处理集成装置制造及其服务、江西铜业集团的循环经济发展、江西省规模养猪引领的生态农业,通过对叁个案例企业的调查分析、理论推演和访谈佐证,参考宏观层面的绿色发展状况,归纳出绿色创新的技术路径:传统工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绿色产品链创新→绿色业态创新(绿色转型),从中提炼出绿色产品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叁个关键环节。其次,针对这叁个环节,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以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绿色发展为对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求出解析解,寻求绿色创新发展阶段转化的技术经济条件。绿色产品与技术研究开发贯穿在绿色创新的全过程,对于第一个关键环节,建立了一个绿色产品(技术)研究开发成本效益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降低研发投入是绿色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企业可通过增强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降低风险成本,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实现绿色产品(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必须要相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对于第二个关键环节,构造了传统模式和专业化定型制造生产模式的数学模型,对两种生产方式求出最优解,通过比较,结果表明:专业化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传统模式,企业可通过创新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提高科技进步和管理效率及资金和劳动生产效率,通过契约建立有效的企业联盟来减少交易费用,从而促进绿色产品(技术)创新的顺利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第叁个关键环节,针对金达莱环保公司利用“互联网+”从提供污水处理设备转变为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转型事实,构建数学模型对两种服务模式中企业和用户的支付费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用户而言,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支付成本均小于前者,企业通过了解本行业的绿色技术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拓展业务范围,借此进一步引导和扩大绿色需求,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这叁个模型虽然主要针对金达莱环保公司建立的,只要适当进行结构调整,其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于其他企业、其他情景也是适合的。再次,本文继续从微观层面深入探析了绿色创新各利益主体的复杂内部利益关系,分析绿色创新的叁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地方政府-企业”、“企业-消费者”两组动态博弈模型,利用雅可比矩阵的稳定性判断影响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几个参数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是否实施绿色创新受政府监督、政府补贴、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及损害公共利益事件的处罚力度、企业的声誉效益、绿色产品的价格几个参数的影响,企业严格自律、良好的社会舆论机制、政府严加监管并适当补贴、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增长是实现博弈叁方共赢的关键。最后,从宏观层面,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例,利用模糊ahp法,从环境绩效、创新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了绿色创新绩效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层次总排序求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确定了排在前列的4个投入指标(环保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研发经费投入(r&d)、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4个产出指标(环保产业产值、专利授权数、新增就业岗位数、叁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分别将其作为后续dea计算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由此计算了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过去16年的绿色创新绩效值,比较了江西省各地级市的绿色创新绩效的地区差异,最后,用面板tobit法对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创新绩效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综合效率值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除了南昌市和景德镇在部分年份的绿色创新综合效率达到DEA有效以外,其他城市的绿色创新绩效值均为DEA无效。从分解的技术效率来看,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绿色创新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说明绿色技术创新正在起到促进作用;江西省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较差,表明江西的绿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从各个城市1999-2014年分解的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来看,江西省11个地级市均处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状态,规模效率高于纯技术效率的城市分别有南昌、萍乡、鹰潭、吉安、抚州;景德镇、赣州、九江、新余、宜春和上饶的绿色创新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绩效的差异较为明显,南昌、景德镇、九江的绿色创新绩效值在11个城市中领先地位,处于第一梯队;新余、鹰潭、萍乡、赣州四个城市的绿色创新绩效水平较为接近,但与以上叁个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属于第二梯队;吉安、宜春、抚州、上饶四个城市的绿色创新绩效值的平均值低于前两类梯度的城市,属于第叁梯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对绿色创新绩效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和市场需求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不显着。究其原因,虽然国家和地方就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法律法规对绿色创新的作用不明显;江西目前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需求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任务。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叁个方面。1、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绿色创新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绿色创新技术路径中的叁个关键环节的数学模型,求出解析解,对不同阶段转化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路径、机制和着力点。2、从制度层面入手,分析了绿色创新的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和企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构建了反映创新主体的行为决策过程的博弈模型,通过探析绿色创新各利益主体的复杂内部利益关系,提出了当前促使绿色创新的关键参数条件及保障措施。3、绿色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社会绩效部分,利用模糊AHP和DEA相结合对针对省域(江西)范围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江西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对于落实江西省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文辉[9]2009年在《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矛盾的加剧,面临日渐兴起的绿色消费、绿色贸易壁垒、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绿色经营已经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绿色经营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使企业经营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绿色经营不是企业的经营策略,更不是一种促销手段,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全面调整。绿色经营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绿色经营主要包括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是企业进行绿色经营的理论依据。基于此,企业绿色经营创新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向消费者大量提供其所需的绿色产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的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的本质是全面协同创新。绿色经营创新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经营创新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循环原则、节约生产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绿色经营创新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在了解绿色经营创新的动力机制、压力机制、运行障碍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绿色经营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生产模式创新、市场营销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企业绿色经营的生产模式创新具体表现为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主要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采购、绿色包装、绿色工艺设备、绿色回收处理等技术的创新。清洁生产在我国大体经历了引进传播、政策(研究)推进、逐渐规范叁个阶段。清洁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整体推进、审核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绿色营销以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开拓绿色市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应执行的“3P+5C”的策略组合,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到企业决定生产;从市场营销的绿色目标,到绿色营销战略的确定,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绿色营销体系。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中心,我国企业也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但我国的绿色营销客观上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企业绿色市场营销理念匮乏;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与清洁生产的要求不匹配;现有营销策略组合不适应绿色营销;政府对绿色市场营销的支持措施不够。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规划、强化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创新绿色营销策略组合、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就成为我国促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创新的必然选择。适应绿色经营的要求,企业必须全面系统地解决企业组织结构与运行以及企业间组织联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企业绿色经营的需要。企业微观绿色管理在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绿色问题的态度、核心利益选择等方面与传统企业管理存在诸多的不同,它要求企业全方位的“绿色化”。绿色企业文化是绿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绿色经营制度创新的包括绿色税收制度、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制度、企业融资的绿色约束制度等。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的制度基础薄弱,存在一定的缺陷: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虚置;税收制度功能有限;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度差;宏观控制制度供给不足。与此相应,对上述制度进行创新就成为我国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的正确取向。企业绿色经营创新效益与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是绿色经营的内在要求。论文在阐述评析企业绿色经营创新效益、能力指标、方法的前提下,以EoCM理论在浙江省的实践为例评价了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的效益。针对我国企业绿色经营创新能力的不足,论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绿色经营创新能力的对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制定环境政策促进企业绿色经营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国际经验,环境政策主要有环境规制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协议政策、绿色公开政策。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表明,现行促进绿色经营的环境规制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绿色公开政策与绿色经营的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论文分析了中国现行促进绿色经营的环境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翟宇[10]2010年在《企业绿色价值创造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以掠夺自然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和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企业绿色价值创造概念、理论和含义内容,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创造企业的绿色价值。此外,本文从经济学、财务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在非完全竞争市场(除完全垄断市场)环境中,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经济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探讨了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替代关系模型,分析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之间存在的交叉替代弹性对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影响作用,并且结合上述经济学分析结果说明政府的财税激励政策效应对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影响等问题,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本文指出了一方面政府对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财税激励政策是绿色产品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政府的财税激励政策决定了绿色产品项目能否满足企业获得正常经济利润的需要。最后本文根据绿色产品成本增量模型分析,结合经济学分析的结果,构建了绿色产品项目投资评价模型,分析考虑了环境成本,以及产品本身的环境友好性、资源利用充分性等特点,评价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经济收益如何,为企业的绿色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意见。国内外学者大多数以绿色融资、绿色贷款、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消费等方面为切入点,为企业实现绿色经营和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提出的企业绿色价值创造的概念,是以企业实行绿色化经营战略为目标,使企业可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降低产品能耗,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能力,创造绿色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 魏明侠.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2]. 企业绿色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李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3]. 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生态子系统指标研究及在TJ公司的运用[D]. 唐立松. 广西大学. 2007

[4]. 城市群大气污染跨域治理与绿色营销机制[J]. 王晋, 陆小成. 企业经济. 2017

[5]. 基于产品特性的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D]. 于振伟. 东北林业大学. 2011

[6]. 利益相关者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D]. 王妍. 湖南科技大学. 2017

[7]. 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动力因素与绿色创新模式研究[D]. 刘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8]. 绿色创新的机理研究[D]. 黄晓杏. 南昌大学. 2016

[9]. 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D]. 刘文辉.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0]. 企业绿色价值创造探析[D]. 翟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绿色营销的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