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论文_叶帆

安乡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600

【摘 要】目的 探究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52例患者接受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53例患者接受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分别设置为参照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优化手术指标,改善腰椎功能,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尤其是近年来手术手段不断更新,经皮内镜的应用实现了微创直视摘除突出组织,受到推崇[1]。本次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将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与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两种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5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52例患者,以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其中男29例,女23例;患者的年龄在23岁-76岁之间,平均(43.01±4.29)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3.31±1.64)年。

研究组:53例患者,以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其中男31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75岁之间,平均(43.27±4.31)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3.42±1.65)年。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数据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纳入标准:(1)经MRI、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接受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3)病历资料齐全;(4)对本次研究知情,由本人/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残缺;(2)合并有器质性疾病、肿瘤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3)腰椎不稳定;(4)伴有发育性中央椎管狭窄症;(5)证实凝血功能异常;(6)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采用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以俯卧位接受手术治疗,行全身麻醉,以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确定病变椎体,于正中位置入路,做7-15cm手术切口,在椎板下玻璃骶棘肌,使病变阶段棘突、椎板关节突完全分离、暴露。在透视定位下确定定位、方向、长度,置入椎弓根螺钉,实施椎板切除减压,注意暴露两侧关节突,放置融合器,彻底冲洗手术切口,实施负压引流,探查无异常后撤出手术工具,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适应证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方式,本次研究中32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

椎间孔入路:以健侧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垫高健侧腰部位置。正侧位情况下以X线透视、可是站标记椎间隙、关节突位置。于椎间隙平面头侧位置的2-3cm处穿刺,旁开后正中线8-12cm。消毒、铺巾,以20ml的浓度1%的利多卡因局麻。以C型臂X线透视机为引导,使用18G穿刺针定位、穿刺,置入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目标椎间盘间隙。以导丝置换穿刺针,在穿刺点位置做0.7cm手术切口,由切口置入导管、扩张套筒,椎间孔扩大成型,反复透视,确定工作通道处于目标位置,置入椎间孔镜,于镜下使用一次性双极射频手术刀头进行止血,确定关节突、目标椎间盘位置,以镜下髓核钳、蓝钳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硬膜囊做减压松解处理。再次使用一次性双极射频手术刀头进行止血,探查无异常后撤出手术工具,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椎板间隙入路:俯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将腹部悬空,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以X线透视确定L5/S1椎板间隙位置,消毒、铺巾。与棘突旁1.5cm处做0.7cm纵行手术切口,切开腰背筋膜,使用软组织扩张器对多裂肌做分离处理,至S1椎板上缘为止,置入工作套管,取出扩张器,防治椎板间隙镜,全面清理黄韧带周围软组织使其充分暴露。镜下蓝钳对黄韧带做切开处理,使S1神经根、硬膜囊暴露,以双极射频手术刀头、镜下髓核钳分离,暴露S1神经根、硬膜囊交叉“腋部”,旋入工作套管,切除腋部突出椎间盘;将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外侧,切除神经根肩部突出椎间盘。彻底探查,无异常后以射频刀头止血,撤出工作套管,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两组患者均予以术后抗感染、镇痛处理,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并以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2]评估术后3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分数越低腰椎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以()表示,对比以T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准,0.05为界值,低于界值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主要病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病变,外力冲击下,椎间盘的纤维环被损坏,髓核组织由破裂处脱出至后方、椎管内,相邻的脊神经根被压迫,进而产生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3]。手术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为传统治疗方法,在直视情况下清除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但是手术创伤严重,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术后所需康复时间长,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手术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因此腰椎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卧床时间长,于三个月后患者基本康复后以ODI评分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患者的ODI评分高,腰椎功能差。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为现代微创手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所需康复时间短。且此种手术能够降低、避免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减轻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因此,术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好。许天明[4]以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对比分析内镜手术、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内镜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开放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高于开放组的73%。本次研究结果与许天明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本次研究各科学性。

综上,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可优化手术指标,改善腰椎功能,效果可靠,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陈小明,张洁,颜学亮,等.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4):57-61.

[2]邱鹏程,潘略韬,邱鹏远,等.超声引导下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1):861-864.

[3]周晓忠,李超,孙鸿涛,等.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9):44-45.

[4]许天明,倪斌,郭群峰,等.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9):774-779.

论文作者:叶帆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论文_叶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