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是万善之源 厌学是万恶之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源论文,厌学论文,万恶论文,爱学是万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会求知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首。求知的“知”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的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我们为学会学习确立了四大指标,即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其核心是勇于创新。
毫无疑问,爱学是学习好的第一特征,只有爱学才会真正的主动学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父母与教师的最大魅力,便是引导孩子热爱学习。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然而,让父母心痛的是,许多孩子从心里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成了普遍的现象。
作为父母,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需要看到,如果要让孩子乐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则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有四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加以特别重视: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要让孩子爱学、乐学、学好,父母务必要重视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比高分数更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分数名次更重要,这是我很深的一个体会。父母们一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考高分,得高名次。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孩子的名次能够一直保持在班级前面,他将来升学甚至考大学希望就大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学习习惯比他的分数更可靠,比名次更重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三个女孩子读高三了,在高考的当天她们拒绝参加高考,离家出走,躲起来了。三家的父母急坏了。事后三个女孩子很后悔,父母也很后悔,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父母都犯了多数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有一次,某个女孩子好不容易考到了95分,回家满心欢喜地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这次考了95分。她以为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她,这是第一次啊!没想到她爸爸眼睛一瞪:95分你就翘尾巴了?为什么只考了95分而没考100分?
诸如此类的质问使孩子丧失了信心。在她心里,她尽最大努力也不一定达到父母所要求的理想水平,她怎么能不沮丧呢?有这样心理状态的孩子,学习能学好吗?
1993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以其划时代的学术专著《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智能,八种独立而又平等的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的智能、自我认知的智能、自然的智能。比方说有的孩子对数字非常敏感,对解题特别有兴趣,这一类的孩子就属于数学逻辑智能发达:有的孩子对解字谜很感兴趣,对于优美的句子记得特别牢,对于好文章特别爱读,特别愿意讲故事,这一类的孩子就属于语言智能发达。比方说同样的一批孩子,都没有受到过舞蹈训练,但是有的孩子上来一表演,动作就比较协调。一般说来动作协调的人就是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发达,比如舞蹈家、运动员。
因为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决定了有的孩子在有些方面可以表现很突出,但是有些方面很努力,成绩也会不如意。
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他可能尽到最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达到您的要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好好反思!反思什么呢?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热爱学习!我赞成这样两句话: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
孩子只要爱学习就有希望,而且爱学习的孩子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持久地学习。我建议父母朋友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你们要真想让孩子好好的学习就要保持一个宽松的环境。就是说孩子只要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行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比分数重要。我相信孩子只要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只要热爱学习就一定能够发展下去,而且我们在研究孩子的人格发展的时候发现,认知需要就是说爱学习这是他最重要的、最稳定的内在动力。聪明的父母、有远见的父母都不要计较孩子偶尔的得失,而是鼓励他去善待生活,去发展自己的兴趣,这将使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长期奋斗、不懈努力,向着自己理想目标前进的孩子。
父母如何让孩子爱学习呢?我的建议是:
改变观念,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会有好的成绩,而且是取得好成绩最稳定的因素。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靠着很多的习惯来支撑。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它就是学习好的最重要的保证。所以我们做父母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比方说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写字坐姿要正确:作业要干净;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包括利用各种现代的工具,这些都是优良的习惯。
了解孩子的智能特点。作为父母要特别关注自己孩子的智能特点,比方说有的孩子如果他的数学逻辑智能偏差,怎么办呢?你可以给他通过补习,通过好好学习能达到一个一定的水平,比方及格或者是再好一点,但是你不能要求他拔尖。孩子在他强项的学科里面,他可以尽量地往前冲使他充满信心,使他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但是他的弱项要适可而止,只要尽到努力了就好。我们对孩子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制造冤案,不要逼迫孩子,否则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可能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最好的方法是采取扬长补短,父母要帮助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会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父母除了创设良好宽松的环境,指导孩子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帮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还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自己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
认真听讲是学习好的第一习惯
按照我的观察,我觉得学生的分化,即孩子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时候,是在课堂上分化的。有的孩子坐在课堂里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东张西望,胡思乱想,老师讲什么不知道,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慢慢就会出现滑坡;而有的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总是跟着老师走,他就很容易成为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所以说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好的第一步,第一习惯。
一般来说,老师上课时的安排是有规律的,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讲新课,最后留作业。小学老师授课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要求来备课的。老师上课时语速比较慢,对所讲的问题,尤其是新课的内容,会反复讲,反复练习。如果孩子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老师讲新课时没有听到、听懂,回家写作业时就会出现不懂、不会或做错的现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新知识的掌握。
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孩子上课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原因,常常并不在学习方面。比方说孩子没睡好觉,他就烦躁不安:有的孩子跟同学关系不好,老担心下了课谁会欺负他;或者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还想着昨天的电视,或者刚看过的精彩电影;还有的孩子可能惦记着书包里装的小说;甚至还有一些孩子,是生理上有问题,比方说有的男孩他包皮没有解决好,上课经常在那里坐不住难受。所以孩子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希望父母老师能有一个清醒认识,为了保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我们需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帮助。我的建议是:
帮助孩子排除各种干扰,做好上课的准备。孩子需要成人帮助他排除上课时受到的各种干扰。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家时就做好上课的准备,要督促孩子整理好书包,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习用具。因为孩子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注意力不集中了,比方说某一门课的课本忘记带了,会不由得老害怕老师会来点他的名,一上课就在想怎么躲过这一关,这一课就上不好了。所以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让孩子心情愉快地、轻松地去上课,那么这样孩子就没有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我们大人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培养他的好习惯,要精力充沛,保持很好的状态。越在低年级越容易发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为小孩就是分不清楚什么是重要或不重要的,他可能因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甚至他丢了两毛钱,一天都惴惴不安。所以父母要细心帮助孩子。
保证孩子的正常睡眠时间。有的孩子不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度疲劳。还有的孩子因为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由于贪玩导致作业花费时间太长而影响了正常的休息。没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肯定会影响孩子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研究表明,如果人长期睡眠不足,脑供氧就会缺乏,脑细胞就会损伤,脑功能就会下降。睡眠不足,孩子的抵抗力会下降,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父母要认识到睡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剥夺孩子的睡眠,就是剥夺孩子的成长,甚至是犯罪行为。总之,中学生父母要保证孩子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父母要保证孩子每天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让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好习惯,是帮助孩子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
积极与老师配合。及时了解孩子上课能不能认真听讲,注意力是否集中,还要经常与老师联系。如果发现问题就赶快采取措施,消除各种干扰,使孩子能在课堂上快乐地听讲,因为上课认真听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
现在学生不会学、不爱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父母和学生处于烦恼之中。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有时太依赖父母。孩子对别人、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甚至是健康的,但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作为父母,就应当正确地帮助孩子掌握这个度。因为在学习上如果孩子过度的依赖就会造成孩子不会检查、纠正自己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在课堂上不能独立思考问题,或者不能主动结交朋友等问题,这对于他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常常叫苦:“现在孩子读书,大人比孩子还累!”这是因为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使孩子学习搞好,做“陪写”者,电视可以不看,其他事情可以放下不做,“陪写”是头等大事。孩子写多长时间的作业他们就陪多长时间,绝对一陪到底。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解答不出的难题时,就挺身而出地帮孩子解答,甚至替孩子写。
其实,父母“陪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陪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强迫感、压抑感。此外,“陪写”可能让孩子产生依赖情绪,懒得动脑筋。
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可以给孩子以适当的辅导、点拨和启示,但我不赞成包办代替式的“陪写”。书是孩子读的,作业应是孩子自己写的,不要越俎代庖。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是要靠自己的,父母尽量不要陪读。如果你陪读,也要以为了不陪读为目标,教是为了不教,陪读就是为了不陪读,这样是可以的。给他一个过渡,让孩子慢慢变成专心地写作业,比方说,写作业的时候不要看电视,不要吃东西,不要东张西望,慢慢他会养成好的习惯。有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就是他学习好的重要的保证。因为如果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就使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是珍贵的。
我的教育建议是:
从检查自己的行为开始。许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的某些行为造成的。父母要不时地检查自己,孩子做作业时,不要总留在一旁监督、辅导。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你自觉地完成作业,我们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
启发诱导,不包办代替。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贪玩,父母对其进行一些督促是必要的,但应适可而止。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可以提出适当的质量要求、时间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可给予提醒;写完后再检查完成情况。但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决不能喧宾夺主,孩子需要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美国社会行为研究专家库柏教授认为:“学生家庭作业的真正目的,并非是使学生很快地提高成绩,而是促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破家庭不是学习场所的观念。”所以,应该教会孩子学习与思考的方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常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地做事情,而不要怕犯错误。有一位母亲,曾经让女儿自己用录音机听写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她认为用录音机听写的好处很多,因为录入听写内容的时候就是一次专心复习的机会,让孩子操作录音机使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录完听写内容后让孩子把书交给父母保管,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诚实的重视,培养孩子诚实的作风。
与老师保持联系。让老师知道你对孩子的担心,并和你互相配合,以便与你的措施和奖励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预习者是主动者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我们都知道,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的体会是——预习者是主动者,因为他可与老师“同频共振”。
“同频共振”是什么意思呢?
“同频共振”是声学中的一条规律,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别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就能够使人们之间增进友谊,结成朋友,发生“同频共振”。
在课堂教学中,“同频共振”是指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时,师生间就会产生认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会出现师生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如果具体地针对于上课前预习这个情况而言,也就是说,预习者是主动者,他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与老师实现“共鸣”。
在学习新课之前,孩子如果已经有所预习,就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么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会有所侧重地听讲,而且思维会一直跟随老师,注意力会很集中,这样的听课效果就很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准备就能更好地学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
因为我们也当过学生,都有很深的体会。有的时候孩子贪玩,根本没看书,进了教室还不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老师进来之后才摸出书来,老师讲什么这个时候才开始听,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自制力稍差的话,玩心没有及时收回,很容易开小差。那结果是听课一知半解、接不上茬、稀里糊涂,那么一堂课一堂课稀里糊涂下去,学习成绩必定下滑。
如果你在课前做了认真预习,你发现了疑点,你提出了问题,你已经做好了听课的一些准备,这样你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因为你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你是来向老师提问的,你是有意地要听老师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而且孩子还都有天真的表现欲,都有这样的心理,如果今天在课堂上能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提出一个高水平的问题,会感到特别的自豪。要知道,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是非常适合于学习的状态。带着问题上课,他就能提前进入角色。相比之下,别的学生可能是心不在焉,而由于你注意力非常集中,上课所讲的知识你都能掌握,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能转化为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现在尤其是在今天,我觉得课前的预习尤为重要,为什么?因为教育部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也参加了其中的某些项目。现在新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呢,题量减少了,上课的创造性给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动脑筋才能发现问题。因为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就能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养成一种探索的精神,这将会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中指出,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终身学习是 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实现。其中提到的学会求知就是要求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索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丰厚的人文精神等。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许多教师和父母都反映,孩子越大,上课越是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大多数成年人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孩子长大了,害羞了;二是认为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增加了,愿意自己独立钻研。我们曾经在一个相关的课题中发现,当堂举手提问和回家问父母的人数比例随年级增高急剧减少;翻阅教科书或参考书,自己找答案的情况随年级增高逐渐增多。这虽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独立性随年龄增大逐步增强,但是也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所以说我们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我国当前崭新的教育教学背景,适应世界教育的潮流,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但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并没有对这个习惯加以重视,也就忽略了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一般说来,许多父母认为,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都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何谈预习呢?没有时间与精力呀!
其实,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不难。我的教育建议是:
父母要认识到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仅自己要清楚预习是学好知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还要让孩子也知道,做好预习,是他能上课认真听讲以及真正掌握好新学知识的有力保证。认识清楚了,才能使父母在家教实践中坚持指导并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如果父母不能坚持下来,孩子也难以养成这个习惯。毕竟任何一个好习惯都贵在坚持。
教给孩子—些预习的方法。在学习新课之前,首先让孩子把新的课文提前读一读;其次让孩子学会对新的知识提问题,要有“疑问”;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让他学习分析所学知识的重点是什么,做到心里有数。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做一个预习的笔记,提示自己。课前预习一般有四步:把课文 (新知识)看一遍、发现问题、考虑课文(新知识)的重点、做好预习笔记。我想凡是这样做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一定集中,因为他是带着问题来的,他的收获一定比别人大,这就是成功学习的奥妙之一。
“重复是学习之母”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这都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复习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
读书学习有一个把书变薄再变厚的过程,即读完厚厚的书或学完长长的课本,经过反思会悟出最紧要的东西,这就是把书由厚变薄。抓住最紧要的东西,加以联想、引申、升华,薄薄的东西便逐步加厚,又成为一本厚书。但这已经不是原来的书,而是学习者个人独造的书。这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体现出的是复习对再造式学习的“神奇”力量。
具体说来,复习是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温习,这样会对他的学习有很大的巩固作用,是一个融会贯通、梳理整齐,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整体的巩固过程。可以说,复习的水平决定掌握知识的水平。因此复习水平的好坏,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复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孩子因遗忘或记忆不清而导致在做作业时的“磨蹭”现象。
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科目和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课上能认真听讲,课后做很少的作业,最多默写一些生字,学习的内容就能基本掌握了。即便如此,那种忘了带书本,忘了老师留了什么作业,或忘了写作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内容逐渐复杂,学习的科目也增多了,这时如果没有消化好老师课堂讲的知识,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做起作业就显得磨蹭了,往往几十分钟的作业要花上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甚至第二天还交不了作业。父母为此很苦恼; “才写两个字就开始玩,要是他能拿出看电视的认真劲儿写作业,就不用操心了。”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他们往往会边写作业边翻看书中内容,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顾前顾后,不能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其实,如果父母能督促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先进行复习,则可能会改善孩子写作业拖拉的状况。因为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能把所学的内容都包含进去,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前先复习,则可以在做作业时做到心中有数,即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了。
如何让孩子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我的体会与建议是:
及时复习。及时复习的方法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总结出来的。父母可要求孩子在每次大考之前必须复习,小考之前也要复习,复习要成为平时养成的一种主动的学习习惯。比方说学完一节课或者学完了几节课就要复习,最好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如果孩子自己每天能主动地复习,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比方说复习英语,英语就是特别需要及时复习的一门功课。因为孩子不一定非常喜欢这种外国语言,所以复习的方法就是需要多加练习。学英语没什么诀窍,就是一定要多讲多练。我有一个朋友学外语学得非常好,他是怎么学的呢?他在冰箱上、柜子上到处都贴上英语单词。甚至父母跟他交谈、洗澡、吃饭、刷碗、睡觉时的交流都用英语来对话,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给他自己创造了很多不断复习的条件。也可以指导孩子进行阶段复习,包括章节复习和科目总复习。让孩子学会通过看课本的目录,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并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眼、耳、手并用,即自己看,与别人讨论,用手等各种方式交换使用,读背结合等等。
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档案。什么叫学习档案呢?当面对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着急,而是让孩子自己把问题或错误记录下来,这样会有助于他改正错误,避免重犯。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我有个发现,比方说当他在中考、高考中容易犯的错误,往往就是他日常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小错不改,终成大错,因为人就是容易形成定式,一种错误的理解不去认真地校正,他就会错下去,而且成为一种错的习惯,这就是比较可怕了。所以建立学习档案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遏制这种习惯性的错误,把规律性的错误改掉了,再偶尔出现的错误就比较好办了。比方说孩子做错的题,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个题错了,错在了什么地方,搞一个错题集。也可以指导孩子把经常错的字记下来,叫一个错字集。慢慢他就积累多了,然后就发现错误的规律,什么样类型的题容易出错,找原因;什么样的字容易出错,也找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发现他在学习上容易出错的原因。经过老师指导或父母辅导,孩子犯过的错误会很少重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经验,希望广大父母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