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波
梅州市长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4499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很好的解决我国当前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本文将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作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并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落实到实处,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在进行水力工程建设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将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一、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水利工程建设是非自然行为的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活动
水利工程是用非自然手段调配和控制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构建于自然环境中,实际是一项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活动,它在融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1]。
2.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而且还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条件,它对抵御自然灾害、维持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需要依赖自然生态系统。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地方性用水问题,水利工程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相关,吃、穿、住、行、电、煤、油的使用等及农林牧渔业都离不开水利的发展,如果没有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那么我们的经济体系便会崩溃瓦解,南水北调、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都是支配水资源的重要工具,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合理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水利建设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具有“兴利”和“除害”的功能,一直以来,水利工程排涝、防灾等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工业建设生产、居民日常生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效益,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2]。
第三,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支撑。水资源是确保经济活动正常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水资源日益短缺,制约着许多地方发展。只有把水利工程建设好,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地方经济。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非污染性的生态工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帮助地方防洪灌溉、具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湖泊河水的枯水期流量,增强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方面。消减滞待汛期的洪峰洪水,增加枯水期下泄的流量,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工业用水等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水利工程建设时期的施工阶段,水电开发也具有一定意义,水电化石等工业燃料的替代者,而且作为一项不会枯竭的清洁能源,能够减少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它的开发成本比较低,带来的环境效益相对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地挽救地区性生态危机,同时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过快的问题[3]。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北方饮用水困问题,也缓解了南涝北旱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的三门峡和黄河小浪底工程不仅可以防沙排涝,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绿色植被的生长环境。
2.2消极影响
大型堤坝、储水库等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流沿途流经区域,自然而然的将会增加或减少河面的宽度深度,设置可能严重影响沿途绿色植被和其他生物生长环境,导致物种死亡和水土流逝。顶端土地绿化薄弱会引起降雨减少,还会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出现。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时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垃圾及其废弃物,废弃物不仅会对河流本身产生污染,还可能将其他垃圾深埋在土壤中,到时废弃物残渣堆会占用大量土地,残渣不断渗透进土地造成土地土质的破坏,严重影响环境的正常生态与植被生长。水电站还会使鱼类的饵料生物发生改变、影响它们的生活环境,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可能会使水质、水温、水文、水温等发生变化,这些影变化会造成流域水文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1.建立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在水利工程建成后让生态环境恢复到最佳程度,就要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补偿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损失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损失补偿方法;第二,建立统一的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区域居民协商、市场合理运作、用户公平参与管理的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利用才能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促进水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坏境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最重要的问题时水土流失,各地区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一定要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要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和维护土地防护力,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想重视水土问题,就要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政策落实、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可以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保障,增强居民节水意思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在得到较大支持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但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一定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如果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瓦解,所以在工程建设初期就要对工程的选址慎重考虑,提前做好规划,通过建立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坏境的协调发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把制度建设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凌云.四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41(8):161-165.
[2]桑森垚.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11):178-181.
[3]朱卫华.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7,2(20):142-142.
论文作者:温玉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资源论文; 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