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状、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学考试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自学考试,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产物。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必然产物。从自学考试制度产生的那一天起,社会助学就随之产生。它的出现完善了自学考试制度的结构,凸现了自学考试制度的教育功能,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保障了应考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为自学考试制度能够在大范围内推广,成为一种大众化教育形式创造了条件。社会助学还为弥补自学考试活动中实践性环节的不足,拓宽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使其向应用型方向发展作出了贡献。没有社会助学,自学考试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本文以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发展现实为出发点,对当前社会助学中的热点、模糊点进行了探讨。
一、社会助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自学考试在80年代初重心放在选才上,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已开始认识到了它的教育功能,那么,到现阶段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和认真规划它的教育目标,从而使它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社会助学的高效益,给自身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在自学考试大发展的现阶段,社会助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1.社会助学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自学考试的发展,应用型专业开考的增多和国家对社会助学的重视,自学考试中参加助学的人数逐年增多。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统计,1988年以前参加助学学习不到自考者的70%,而1995年参加助学学习的增至90%左右。1998年上半年调查结果表明,占全国报考总人数75%的考生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助学学习。被助学人数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助学活动的广泛开展为更多的考生参加学习提供了条件;助学单位的增加,加剧了举办助学活动之间的竞争,也促进了助学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又增强了对考生参加助学活动的吸引力;大量应用型专业的开考,提高了自学的难度,也增加了考生对助学的依赖。
2.助学形式多样化
社会助学最初以学习小组、小型辅导班形式出现的。随着自学考试的发展和考试规模的扩大,社会助学活动得到蓬勃发展。1998年湖北省已注册的全省助学机构291所,浙江省148所,江苏省157所,至1998 年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已登记注册的助学组织2900多所。根据助学的方式不同助学机构可分为:信息咨询机构、自学辅导和资料编写机构、提供教学辅导机构。助学的手段有:函授、刊授、面授、全日制、半日制、音像制品、通讯网络及远程教育系统等等。目前社会助学的主要形式是举办教学辅导,由于助学和自学的彻底开放性,给社会各界办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社会各界举办助学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以下4类;
(1)高等学校的助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 %的普通高校和一半以上的成人高校参与了助学活动。高等学校参与社会助学不仅推动了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了自学考试的教育质量,而且也是学校挖掘教学潜力、稳定教师队伍的一条重要措施。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由于自身的优势,在社会助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社会力量办学。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有关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助学实体占整个助学单位数量的45%。这类助学实体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靠提高办学质量求得生存和发展。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民办大学,是自学考试助学阵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委托开考系统助学。自学考试受系统委托开考专业, 考生对象为委托系统在职职工。这种开考形式有效地利用了委托系统的教育资源,调动了系统的办学积极性,解决考生学以致用的问题。系统委托开考专业有两种形式,一是全国考委针对国家有关部委开考的专业;二是省考委针对所在地区有关部门开考的专业。管理模式是系统负责助学,自学考试机构组织考试。
(4)与电大、函授等形式沟通助学。自学考试与电大、 函授等形式沟通助学,其目的是发挥两个优势,即电大与函授部门远距离教学的优势和自学考试机构考试组织严格的优势。
3.社会助学发展的不平衡
尽管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根据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但是社会助学活动的开展却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这是影响社会助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而且还影响着社会助学的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助学手段的现代化,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当地文化历史背景。这是一种长期制约人们的文化沉积。就像科举制度与自学考试的渊源关系一样,它直接影响着考生生源数量。第三、当地的师资力量。社会助学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科发展不平衡上。
(1)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社会助学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据全国考办统计,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湖北等地参加社会助学学习的人数较多,而云南、西藏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不参加”或“没考虑过”。据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1998年10月统计,1998年湖北省参加社会助学班学习的人数达2,70000人, 受助面积占全省同期自考人数的68.9%,而实际上有90%以上的在籍考生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助学。城乡发展不平衡。据1983年、1988年、1998年国家教委自学考试办公室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历年农民报考率是非常低的,分别为1%、1.2%、2.4%, 农村考生中参加社会助学的就更少了。在城市,社会助学已初具规模,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却相当薄弱,大多数地方几乎为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农村的现代化步伐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科教兴国”战略中“科教兴农”是基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应注意到让占农村人口70%以上的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培养高、中等专门人才为主,适应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需要,从90年代初开始,全国考委就提出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问题,但一直非常困难。在我国农村,拥有众多的求学者,造成不平衡发展的直接原因:一是领导不重视,缺乏对建立社会助学机构的经济投入;二是缺少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三是缺少文化氛围。
(2)从学科发展来看, 社会助学的学科发展不平衡体现在文理科发展不平衡上。由于文科比较适于助学,而理工科的助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助学难度较大。这些学科的助学主要还是依赖于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却相当困难。
4.社会助学手段的不发达
90年代是自学考试大发展的时期,种种形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呈现出多门类、多形式的现象。但进入90年代末,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助学手段的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自学考试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自学考试考生分布广,考生主要靠自学。缺少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习信息交流慢,严重阻碍着知识信息的吸收,直接影响着自学考试培养人才质量。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学,是实现自学考试远距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自学考试教学环节相对不足的好形式。
1995年海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会议提出了应用多种媒体发展自学辅导的计划,制定了《自学考试指导服务系统》和《自学考试远程通讯指导服务网络》。1999年1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答疑网开通,至1999年9月全国已有上万人访问了自学考试答辩网,至此, 自考生已经走上了现代化自学考试之路。
但是,从现有的自学考试答疑网和二大服务系统来看,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还很落后,特别是自学考试答疑网主页的内容还很单薄,理工科内容还未能进入。答疑网主页现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信息咨询,内容包括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开考计划、大纲教材、考试规定和助学情况等;第二部分是课程辅导,通过网络教育,有名师点拨、课程答疑、自测练习和电子图书等栏目,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重点难点剖析、答疑解惑、提供单元练习和综合练习、参考书目等(目前只开设了哲学、政治经济学、财政与金融、宏观经济学等课程)。二大服务系统中心站的建立远远落后于英国开放大学和日本开放式高等教育的运用。二级站的建立才开始,各助学点分站、三级站等还有待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 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 Publishing)和超媒体技术(Hypermedia Technique )等三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有赖于进一步开发,这三大系统的能否运用是影响社会助学信息网络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5.社会助学的管理不严
1995年10月,国家考委下发了《关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这是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第一个全面规范社会助学工作的政策文件。它对规范社会助学工作、发挥自学考试教育功能、促进自学考试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家考委制订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1996~1997)目标》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助学在自学考试制度中的教育功能,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形式,全面提高社会助学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社会助学工作法规,完善指导和监督制度;研究自学考试教育规律,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自学应考者,建立社会助学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学者有其校’的宏伟目标”,这些都对推动社会助学的开展,保证社会助学活动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学考试的大发展与社会助学活动的广泛开展是相辅相成的。从总体上看现阶段社会助学活动的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不严、质量低下的现象,有个别单位的少数人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大助学规模,给社会助学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些学校举办社会助学的指导思想不端正,以“创收”、“营利”为办学目的;一些主考院校既承担命题、评卷任务,又进行相关的社会助学活动,个别命题人员参与辅导,教考不分;一些学校大规模举办全日制社会助学班,挤占学校的教学设施,影响了计划内学历教育的教学秩序和质量;一些学校对社会助学班缺乏统一管理,院系自行招生办班,由于办班单位对社会助学疏于管理,少数学生打架斗殴,违法犯罪,扰乱了学校及周边地区的秩序。为了严格控制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保证和提高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质量,必须改革与完善社会助学管理。
二、社会助学的发展对策探讨
针对社会助学当前存在的问题,社会助学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社会助学中的教育功能问题,以提高社会助学的教育质量;通过加强社会助学的信息网络建设和自考文化体系的建构,以解决社会助学手段不发达和发展不平衡;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助学的管理监督机制,以提高社会助学的管理。
1.社会助学中教育功能问题
在自学考试酝酿和产生之初,人们对其教育属性的认识是不够的,这是历史局限的结果。对于任何教育形式,教和学都是其存在的基础,考试虽然具有导向、反馈、诊断等多种功能,但在教育中其根本职能还是对教和学的效果的评价和检测。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其基础也只能是在国家考试指导下的应考者的学和助学中的教。正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纪念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颁布十周年自学考试研讨会上指出的那样:“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在国家考试的指导下,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了广泛的多层次的社会助学活动,为自学者提供辅导,帮助他们完成教育过程。社会助学活动的蓬勃发展,各类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使自学考试作为教育形式更加完善。”
加强社会助学中的教育功能,首先应进一步发挥普通高校在参与社会助学中的积极作用。普通高校以其雄厚的师资实力和较好的教学条件,在开展社会助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这是社会力量和其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其一,专业设置多,学科门类齐全,且有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优势;其二,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众多的专业人才;其三,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其四,有较完备的管理法规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其五,有一批思想过硬的思政队伍,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事实上,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应考对象的变化,应考者大都是刚刚走出中学校门,既缺乏实践经验又缺乏自学经历,习惯于和中学较接近的全面系统讲解、课后多练的方式学习课程;他们的自理能力也较差,思想还不够成熟,也需要进行较正规化的管理和全面的教育。普通高校参与社会助学,把普通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借鉴到自考助学班的管理上来,在教学与管理、实践性环节的保障上,占有尤为独特的优势。普通高等学校的参与,使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薄弱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得高等教育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技巧、保障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落到实处;使得“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得到了体现。它不仅丰富了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的内涵,而且使自学考试作为教育形式更加完善,在保证自学考试健康发展提高自考生的培养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强社会助学的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社会助学的信息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99财富全球论坛信息技术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的深刻革命。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得以满足,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
加强社会助学中的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克服自学考试中的一些局限。首先,树立现代信息网络管理观念,有助于加强社会助学的管理,有利于合理布局助学服务系统结构,调整管理模式;其次,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可为社会助学开发新的教学软件,调整自学考试答疑网页的内容,加大助学力度,提高助学质量;第三,信息网络中的各种音像制品、教学软件、光盘等媒体,解决了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农村缺乏教师教学问题,有利于自学考试在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
3.加强社会助学的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教考字[1995]8 号《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立的教育机构可进行社会助学活动,举办助学活动要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教育行政部门发助学许可证。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面向社会举办助学班。进行社会助学活动的教育机构应定期将其开设专业、学习时限、辅导形式、教师来源等向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登记,以便于各地自学考试办公室加强指导和监督”。其管理模式见图1。
图1 我国社会助学管理模式
由此看来,社会助学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加强社会助学的管理,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研究社会助学,建立健全社会助学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1)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机制,特别是省、 地市两级考办社会助学办公室的监督、指导职能,形成以省级自学考试咨询服务中心为核心、地市考办为基础的覆盖全国的助学指导体系和服务网络。
(2)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理顺管理体制。 高校挖潜参与社会助学,要将其发展的规模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按高校办学条件设置标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必须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坚持质量第一和社会效益第一,坚决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想。在行政管理上,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归口管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由学校学生思政管理部门负责,并保证足够的办学经费和基本的办学条件。
(3)严格履行“教考职责分离”原则。
对于主考学校参与社会助学过程,应认真教书育人,而不是“拔苗助长”。坚持“教考职责分离”的原则,命题的不辅导,辅导的不命题。这是一种教育责任和教育道德。特别是学校归口管理部门应严把质量关。
(4)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办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所在。助学班学生来学习是为了学知识、学技术,将来在社会上能谋到一份合适的职业,成为有用的人才。普通高校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社会力量助学起到了典范作用。
(5)开展助学单位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
从研究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特点入手,介绍推广先进助学经验,提高整个自学考试助学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助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自学考试文化体系建构
自学考试从产生至今已十八年了,自学考试教育不仅对我国社会、教育、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起到了重塑作用。一方面,自学考试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分散的、孤立的、潜在的文化力量优化组织,形成了一种没有围墙的自考文化,并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自学考试充分发挥了自考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积极地吸取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自学考试专业课程及其知识信息,再通过考试测评来规范自考文化,既强化了自考生的文化知识,又有效地规范了自考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因此,创建自考文化,是自考教育观念和育人环境的一场革命,也是跨世纪的创新之举。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第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把建设高质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摆在突出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自学考试在沿着大众化方面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应注重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专业结构、培养层次上还应向着更高层发展。这不仅是自学考试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下世纪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自学考试文化体系建构,对于提高自学考试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解决社会助学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自学考试从产生至今已经形成了很多较好的价值取向,如“教考职责分离”、“灵活性”、“开放性”等等。这些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自学考试计划大纲的制定、自学考试的管理、命题,而且体现在从事自学考试工作者的行为之中,同时也影响着自考者的创新意识和价值取向。
建构自学考试校园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自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会助学在创造、建构、传承自学考试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向21世纪,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改变大学教育的固有观念,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壁垒,通过适合本国情况的某种途径,挖掘、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以逐步实现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专门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的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世界数量最多的急切需要接受专门教育的青年群体;我国又是一个经济、科技、教育不够发达的国家,在现有的教育构架和制度下,无论是怎样努力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目标都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学考试沟通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把某些散在社会教育整合入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并使现有的包括潜在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指出的:“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
收稿日期:2000-04-14
标签:自学考试论文; 成人自学考试论文; 学校文化论文; 江苏省自学考试论文; 大学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