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外一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结果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并展开广泛肺门、叶间、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106组,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4%,N2(包含N1+N2)淋巴结转移率为30.38%;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跳跃性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肿瘤部位、肺癌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广泛清扫淋巴结,从而达到根治效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27-02
调查显示,近几年的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肺癌诊疗中,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外,学者开始向肺癌的治疗方向进行攻克[1]。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外科手术为手段方法,其可以尽量减少癌残留,获得接近实际的临床分析,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延长肺癌治疗后生存时间[2]。淋巴结转移为肺癌最为常见的一种途径,其会对预后和分期产生影响,术中规范清扫淋巴结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结果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计选择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93例,女45例,年龄34~88岁之间,平均(63.2±11.4)岁。138例患者中,包括中央型肺癌者84例,周围型肺癌54例;腺癌60例,鳞癌75例,腺鳞癌3例。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者128例,全肺切除治疗者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和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并展开广泛肺门、叶间、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治疗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以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为依据,对肺门、叶间及同侧纵隔淋巴结实施广泛清除。经左胸常规清扫5~9组纵隔淋巴结,经右胸常规清扫2,3,4,7,8,9组纵隔淋巴结,同时对肺门、叶间淋巴结进行广泛清扫,所清除淋巴结分别进行标记,而后开展病理分析。
1.3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x-±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取t检查,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取χ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106组,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4%,N2(包含N1+N2)淋巴结转移率为30.38%;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分期为T1期者1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数为6组,T2期78例,淋巴结转移组数为87组,T3期患者35例,淋巴结转移组数为70组,T4期患者10例,淋巴结转移组数为31组。
3.讨论
曾有研究指出,肺癌淋巴引流途径多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由近向远,由上向下,由肺内经肺门向纵膈引流,不管其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多数病例均为一站站地顺序转移,部分呈现出跳跃性转移,也就是穿越N1区淋巴结转移到N2区[3]。曾有文献报道,随着肺癌肿瘤的增大,或者是向外侵犯,淋巴结转移机会也会随之增加。非小细胞肺癌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T分期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会显著升高[4]。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结果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106组,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4%,N2(包含N1+N2)淋巴结转移率为30.38%;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可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跳跃性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肿瘤部位、肺癌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广泛清扫淋巴结,从而达到根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军,翁鸢,蔡铭等.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镜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4,18(12):2146-2148.
[2]石正军,林学军,李铁彬等.胸腔镜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03):456-457.
[3]逄旭光,蒋伟,王群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06):616-618.
[4]贺政,赵俊华,任慧雯等.448例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12(26):120-121.
2015年黄冈市校合作科技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3
论文作者:黄勇,易光辉,尹海江,张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淋巴结论文; 肺癌论文; 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纵隔论文; 对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