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奎东农场医院 8332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往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短时间控制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人性化护理;效果
临床研究认为,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原因为呼吸道过滤能力下降、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吸烟、过敏、感染等使支气管粘膜、气管、周围组织的腺体处于异常增生状态,使粘液的分泌量水平明显增多,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近年来在临床的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病程时间长、病情进展速度较为缓慢属于该疾病的基本特点,如果病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提升该病治疗有效率,在积极开展相关治疗方案的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干预[2]。本文主要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47.9±6.4岁;男性22例,女性17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14年,平均5.7±1.6年;本次发病时间1-9天,平均3.4±0.8天;观察组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47.2±6.0岁;男性24例,女性15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17年,平均5.4±1.9年;本次发病时间1-7天,平均3.1±0.5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在患者入院之后即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将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致病原因、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药物、相关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预计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可以通过宣传板报、宣教手册、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普及疾病知识,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使患者对自身疾病能够有充分的重视,并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养成良好习惯,促进疾病治疗;(2)治疗期间应该时刻注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防止心肺肝肾等重要的脏器和组织发生病变。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强化进行咳嗽训练,避免频繁喘息现象出现,使呼吸道症状进一步加重;(3)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且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饮食计划,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食物,尽可能多的进食豆制品、奶制品、瘦肉、鱼类等;(4)整个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有意识的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调保持平稳、温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的同时,减少甚至完全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支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结束患者出院的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没有达到80分为不满意,8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观察组患者支气管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例数
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多发性疾病[3]。近年来临床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主要因素可谓多种多样,寒冷、大气污染、吸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三大因素,随着患者支气管炎疾病病情的不断发展,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性程度也在进一步的加大[4]。为了能够充分保证该疾病的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在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不仅仅需要依据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实际特点,为广大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还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5]。
与临床上以往应用的传统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相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服务模式的一种类型,在治疗期间为广大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护理工作理念,更加注重与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给予其全方位的、实用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充分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核心,为其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干预服务,对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为广大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蔡欢,鹿志军,孙艳红.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181-182.
[2]赵彩霞. 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3):173+161.
[3]李娟霞.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3):194-195.
[4]张丽芬.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2):300.
[5]袁立荣. 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90+86.
论文作者:周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支气管炎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时间论文; 症状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