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市场对外开放与提高银行效率分析_银行论文

银行市场对外开放与我国银行业效率提升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银行业论文,对外开放论文,效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改善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

银行业效率指银行业实现金融核心作用的效率,就微观层面而言具体体现在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资金清算速度以及银行资产盈利率和资本盈利率水平的增长率上。一般而言,外资银行进入将通过两条途径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产生影响:第一,直接通过其自身的经营,带来高效率的金融服务;第二,间接地通过迫使其他希望存活的金融机构变得更有效率,并促进金融体系制度建设带来整体效率的提高。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外资银行进入是否导致了国内银行以及整个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以Stjin 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arry Huizinga所做的综合研究较有影响力。他们运用80个国家的7900家银行1988-1995年的财务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表明,长期内,外资银行进入增强了国内银行市场的竞争性,从而促使国内银行的经营更富效率。Claessens等对亚洲的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8个国家(地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同各自金融业效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开放度和效率指标具有以下关系:利差和经营成本与外资银行份额呈负相关关系,而获利水平却与外国银行的进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所产生的巨大的外部竞争迫使国内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同时积极发展与非利率相关的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在净利差缩小的情况下还能提高获利水平。

综合而言,外资银行的进入改善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主要为:(1)竞争效应。一国银行市场对外开放加剧了东道国国内金融业的竞争性。竞争的加剧有助于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2)技术转移效应。现代金融业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应用的技术既包括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硬件技术,也包括先进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交易手段以及风险管理等软性技术。银行市场对外开放将会使这些新的技术由发达国家扩散至东道国。(3)人力资本培育效应。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对东道国人力资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应,即外资银行对其从东道国招聘的职员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机会,以增加职员的技能和有关知识。二是间接效应,如对非金融机构人员提供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主要是对有可能成为其潜在职员的在校学生及与之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提供赞助和培训。(4)金融制度完善效应。主要表现为:第一,促进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推进银行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增强了一国银行体系的效率。外资银行使得一些交易更为便利,并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跨国金融机构的进入还能够提高服务的硬技术含量,特别是计算机和通讯系统的运用。由于有在金融中心的母行作为后盾,外资银行的进入便利了支付,特别是在对外支付上,而且新的支付技术的应用还会提高一国国内支付系统的效率。第二,促进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创新。银行市场对外开放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创新,促进发展中国家金融资产的多样化。第三,提高银行体系的信息披露及透明度。外国竞争者的竞争压力,促使国内银行提高生产效率,更好收集和评估信息,缓和信贷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资产定价的准确性。第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竞争程度的增强也可能促进本国银行管理的现代化,包括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竞争压力也将促使国内银行通过并购等方式提高其资本金。而且,如果受到国际评级机构和国际投资者的监督,国外金融机构也可能具有更大的动力强化风险管理。

二、东道国国内银行市场竞争状况对效率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银行市场对外开放对一个银行体系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效应的实现和开放时东道国国内银行业市场的初始竞争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国内银行业的初始竞争程度不仅决定本国银行业面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反应,而且影响技术转移效应的实现。在国内银行业处于垄断状态下,即使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国银行机构进入,本国银行也不会有很大的竞争压力,技术外溢效应也不会太明显。

下面运用局部均衡分析就国内银行业在不同竞争状态下银行市场对外开放的效应大小进行理论分析。图1描述的是国内存在自由竞争,而对外限制进入的情形;图2描述的是国内市场垄断,同时对外也限制进入的情形。

图1 国内存在竞争,对外限制进入时的效应价格

图2 国内市场垄断,对外限制进入时的效应

图1中,在自由的金融服务贸易条件下,世界价格是P[,w],国内需求为Q[,4],国内供给为Q[,1],进口量为Q[,1]Q[,4]。如果完全禁止进口,国内的市场价格又完全由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则此时的国内价格为P[,d]产量为Q[,d]。由于价格的升高,生产者剩余增加了面积P[,w]P[,d]A[,c],而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面积P[,d]P[,w]F[,c],两者相比,完全禁止进入的福利净损失为CAF的面积。如果允许进入一定的量,即采取类似配额的市场准入限制,则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相比,国内价格上升为P[,q],国内供给由Q[,1]升至Q[,2],而需求由Q[,4]降至Q[,3],进口量由Q[,1]Q[,4]降至Q[,2]Q[,3]。此时的生产者剩余增加了面积P[,q]P[,w]A[,B],消费者剩余则减少面积P[,q]P[,w]F[,E]。两者相比,福利净损失面积ABEF。当然,与完全禁止进入相比,福利的损失额减少了面积CBE。换而言之,即使是有限制的进入,与完全禁止进入相比也将提高消费者剩余与整个国民福利,但却有损于生产者利益。

图2描述的是对外完全限制进入或者部分限制进入而国内存在垄断时的情形。P[,w],是国际市场价格,D是国内的需求曲线,MC为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当对外完全限制进入时,国内垄断厂商的行为就会同普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一样。对应于D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D],垄断厂商将会根据MR[,d]=MC的定位原则选择P[,d]的价格水平和Q[,d]的产量。与国内是自由竞争时的情况相比,价格上升了P[,p]P[,d],产量下降了Q[,d]Q[,p],社会福利净损失面积ABC。假设政府采取的政策是有限制地进入,即允许进入一定的量Q,此时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为国内需求减去允许的进口量之后的量。我们将实行有限制进入后的需求曲线定义为D[,q]D[,q]平行于国内需求曲线D,但向左平移了Q个单位。与D[,q]对应的是一条新的边际收益曲线MR[,q],受到限额保护的厂商使MR[,q]=MC,产量定为Q[,q],价格定为P[,q]。虽然与完全限制进入时相比,价格由P[,d]到P[,q],有所下降,但与国内自由竞争情况下相比仍然偏高,产量也下降Q[,s]Q[,q],社会福利净损失为EFG。

根据以上分析,国内市场的竞争度与银行市场对外开放的收益有很大的关系。国内银行业的初始竞争程度不仅决定本国银行业面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反应,而且影响技术转移效应的实现。从社会整体福利角度出发,最优情况是国内市场自由竞争,同时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在国内银行业处于垄断状态下,即使银行业对外开放,允许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国银行机构进入,本国银行也不会有很大的竞争压力,技术外溢效应也不会太明显,本国所得到的经济收益也就十分有限。国有商业银行的集中与垄断是我国银行市场结构最主要的特征。众多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仍处于较高垄断或竞争偏弱状态。我国应从制度上破除国有商业银行的寡头垄断格局,形成我国银行市场竞争结构,提高我国银行市场对外开放效率。

三、形成我国银行市场竞争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有银行重组资本、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的银行市场竞争结构开始形成。在形成我国银行市场竞争结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打破国有银行垄断与巩固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集中度之间的关系,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及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等问题。

(一)破除国有商行寡头垄断格局与巩固我国银行市场结构集中度之间的关系

理论和实践都显示,银行市场的可竞争性与高集中度并不一定会发生冲突。一个竞争性的银行体系并不一定需要有大量的金融机构的存在,关键是这个体系是开放的,即任何机构在符合要求时都可以参与竞争。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准入通常是被政府管制的,政府对新竞争者的进入采取非常严格的管制措施。由于不会受到来自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威胁,这些国家的银行结构呈现高集中度与不可竞争性并存。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中,由于国家所实行的透明度很高的许可程序鼓励竞争性的做法,新的竞争者能够随时进入市场提供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虽然这些国家的银行数量有限,最大的三家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大,如英国为29.1%,日本28.3%、法国为63.6%、德国高达89.5%。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也不具有垄断的特点。准入银行在市场中所面临的来自于其他金融机构或其他类型的金融中介的竞争要比在发展中国家强得多。

银行业一定程度的集中对于稳定是必须的。富兰克林·艾伦和道格拉斯·盖尔在《比较金融系统》中论述到,无论是静态或动态考察都证实一个集中的银行业系统比一个竞争性的银行业系统更有效率。其原因是银行业部门中竞争加强和相关利润下降扭曲了银行的激励机制,提高了银行冒险投资的动力,而随着集中程度的提高,利润水平也提高,这种扭曲被弱化。从实践上看全球银行业变得日益集中,而且政府一直都在鼓励这种变化。以最大的三家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比重代表银行的集中度,转轨经济国家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为:捷克74.9%、爱沙尼亚84.5%。匈牙利67.5%、斯洛伐克84.5%、保加利亚86.7%、罗马尼亚85.0%、俄罗斯53.7%、乌克兰64.4%。

我国银行业的低效率根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不健全的治理结构下的国家所有制垄断,而不是银行市场结构的集中。对于我国来说,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从金融安全考虑,在放松银行业市场准入限制下,应巩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集中度,而不是分散之。国有商业银行应采取收缩性和扩张性战略并举的并购策略,来保证必要的市场集中和竞争力的提高:(1)按照区域化优化组合原则,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交叉合并、收购、重组分支机构,组建部分侧重于不同经济区域的全国性分行制的新型股份制银行,由国家相对控股或者通过国有控股企业集团间接控股。(2)在国内市场上寻找一些产权明晰,运作规范,但网点覆盖率低的中小股份制银行进行并购,同时允许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商业行为收购、兼并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3)在国内市场上寻找外资银行,通过股权开放和相互持股,汲取外资银行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也可在海外市场争取外资银行的支持,实现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加速形成国内银行业竞争市场结构应坚持“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对民间开放”的原则,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要同步,不要脱节。金融领域对民营经济开放的本身,应该是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壮大而逐步发展的。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小银行与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非常有限,但小银行可以通过破产、倒闭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来给大银行施加强制性的市场约束。调查显示,民间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如广东、福建、江浙一带已经运行得相当有声有色,民间金融如钱庄、各种基金会、民间借贷,规模相当大,它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地缘、血缘和商缘之间,借贷双方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虽然出过一些小问题,但总体运行良好。原来中国金融运行风险由国有金融机构一块承担,现在变成由国有、地下民营共同承担。允许以股东或会员的出资金额为限注册成为互助性金融机构,成为草根金融的基础力量。对于吸收存款的民间金融机构,则要从金融机构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逐步注册成为私营金融机构。培育民营资本银行,引进银行业的竞争机制,这是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才有实力与外资银行竞争。

(三)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问题

在银行体系由封闭转向开放时,给国内的银行业一段调整期以使他们能够维持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国内银行可能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借贷以及过度风险的活动以增加收入,从而恶化自身的资产质量;面对经营状况的恶化,作为对竞争的反应,国内银行必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银行很难正确衡量这些新业务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价,同时这些新的业务也可能包含很多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种对竞争的反应直接加大了经营风险,进一步恶化了国内银行的经营状况。而且,如果国内银行先天不足,如存在大量不良资产或资本不足甚至资不抵债,在存在或明或暗的政府存款担保的情况下,这些不足将激励银行从事收益高但坏账可能性大的高风险业务,而不顾及稳定性及其债权人的利益。这种道德风险行为将进一步加剧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当资本严重不足时,银行可能进行“生存赌博”游戏。从国际上看,允许国外竞争者进入并不意味着政府对进入市场的金融机构的数量采取毫无节制的态度,很多国家出于谨慎性的考虑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限制。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方法,确保本国银行体系中的份额,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金融市场垄断经营或控制。美国就将许多外资银行拒之门外。

2006年底,中国政府给予外资银行以国民待遇。在所剩不足2年的过渡期后,我们只能在审核申请程序上保护本国银行了。为取得较好的开放效果,中国应借鉴国外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应限制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以及参股比例,给中资银行以调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国有银行之所以在低效率。低的资本充足率,特别是高的不良贷款率情况下能“正常”运行相安无事,是由于政府信誉支撑下的国有银行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支撑,一旦存款资源的急剧收缩,潜在性的问题就会立即显化。若过快放松银行业进入壁垒引入竞争主体,不仅会削弱大银行的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会加剧金融资源的分流,进而触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中资商业银行都是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好、历史包袱比较轻。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掌握着我国最好的一批金融客户资源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对手,一旦外资金融机构控制了这些银行,就意味着外资金融机构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中国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无论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对于整个金融的稳定,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标签:;  ;  ;  ;  ;  ;  ;  ;  

我国银行市场对外开放与提高银行效率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