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诊;严重创伤;绿色通道;护理管理
前言: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1],此次将探讨观察急诊严重创伤绿色通道的护理管理模式优化与实用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前诊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优化后的严重创伤患者40例纳入实验组。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4分以上[2]。排除标准:因非创伤性疾病于急诊就诊患者;年龄89岁以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58.4±6.9)岁;实验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88岁,平均年龄(58.6±6.5)岁。此次探讨观察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各条件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化后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将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完善相对应的制度,保证患者抢救顺利进行。(2)对绿色通道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完善相对应的制度,患者送到急诊室,分诊护士应立即推送到抢救室,再由相应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应及时上报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其他科室见“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章印时一律优先处理,单据由专人统一保管,方便查找和总结。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紧急交叉配血。为解决以往术中等血情况,将设计“紧急配血卡”。将送血时间以及血标本一同送至血库,缩短配血时间。(3)严格按照相对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将责任落实到每位医务人员身上。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抢救质量,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影响抢救流程。护士长做好排班表,保证24小时抢救室都有医务人员值班。(4)严格按照“五常法”对物质进行管理,按时对抢救设备进行维护检查。保证物质齐全和抢救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观察中失血量、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整体诊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来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满意度。总分100分,问卷分数≥6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的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25.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S )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失血量、抢救时间对比 实验组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失血量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不及时就诊、安排手术等,将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使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死亡。急诊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对抢救时间以及成功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延长患者的抢救时间。因此对急诊严重创伤绿色通道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优化[3],完善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将严重创伤患者的就诊流程简化,提高抢救效果。
此次探讨观察急诊严重创伤绿色通道的护理管理模式优化与实用性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实验组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失血量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绿色通道护理进行优化能有效改善抢救指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士海, 王进, 史菲,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时效分析[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 6(6):313-317.
[2]叶峰, 王舟波, 何平杰. 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22):2894-2897.
[3]虞琼.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22):2979.
论文作者:薛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绿色通道论文; 创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