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央图书馆十年发展与未来展望_图书馆论文

上海中央图书馆十年发展与未来展望_图书馆论文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十年发展与未来愿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市中心论文,愿景论文,图书馆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一国际大都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举,借鉴了全球各国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文化方面的创新胸怀和理念,引领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提升自身品质的发展新路,为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也为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的创意与发端

2000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在经历了近五年的跨越式发展并步入新世纪之际,正面临着新的读者需求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上海图书馆在经历了自身较为成功的数年发展之后,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城市图书馆发展的顶层设计,如何谋划新技术环境下城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如何借助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图书馆品质提升的引擎,如何利用上海历史人文的深厚积淀和开放度较高的地理环境优势构想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愿景,如何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并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信息与知识的需求,这是摆在上海图书馆人面前的思考题。2000年9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在视察调研上海图书馆工作中,提出了建设特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应当打破行业的界限,形成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读者服务的联盟,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2000年11月22日,市委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对上海图书馆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上海图书馆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把上海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辐射到本市高校和各个区县,共同联手建设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是一个金点子般的创意,体现了新环境下都市图书馆发展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在中国图书馆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之后提出了一个进一步提升能级的发展新目标,率先提出了构建都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举措,为上海都市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从上海城市的发展而言,这也是全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上海城市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中的都市图书馆发展新模式。之后,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开始筹备启动,进行了具体的项目部署和落实。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启动工作从定位、切入点、经费、流程、启动仪式等进行了筹划和推动。以定位而言,提出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是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专业图书馆等为分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读者需求为动力,以共建共享为方法,以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为目的而组建的一种新颖的图书馆联合体。以切入点而言,上海图书馆在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市实行统一的借阅卡制度实行异地借书还书的一卡通,并将这一服务创新作为中心图书馆建设的切入点和重点。以经费而言,上海主管部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0年12月5日,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上海图书馆申请建设知识库和中心图书馆的批复》,明确提出增加中心图书馆及“一卡通”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流程而言,上海图书馆作为中心图书馆的总馆,负责向全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机构成员和各区县图书馆宣传组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意义,并向有意愿加入的图书馆发放《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业务工作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欲加入中心图书馆的各系统图书馆向上海图书馆提出加入中心图书馆成为分馆的申请,并经所在地区和系统的领导审核签署,在总馆核准后着手开展分馆开馆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启动仪式而言,首批加入的分馆有4家,分别为公共图书馆3家、大学图书馆1家。其中公共图书馆为位于中心城区的黄浦区图书馆和静安区图书馆,位于郊区的南汇县图书馆(后改为南汇区图书馆,再后并入浦东新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则为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同时,上海图书馆还初步研究了中心图书馆建立后的运行方式。2000年12月26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在签约仪式上,上海图书馆、黄浦区图书馆、静安区图书馆、南汇县图书馆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在仪式上签字并交换了协议文本,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的领导以及有关区县和大学的领导出席、见证了这一重要仪式,这标志着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的正式启动。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创意与发端意义在于,提出了未来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愿景,突破了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系统原有体制的藩篱,明确了以全城一卡异地通借通还作为中心图书馆业务发展的着力点,落实了共建共享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文献保障机制,为中心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前提。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创意发端让人们体会到了新的思路:这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城市图书馆新的大发展,面向读者需求谋划图书馆的发展繁荣,把均等便捷放在图书馆发展的优先位置,将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创新理念。

2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如果说,2000年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筹备和创始期的话,那么,从2001年开始,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就进入了她的持续的发展期,从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中,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始终将创新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创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主要经历了10次发展的跨越,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图书馆单一集群系统,一些服务数据开始进入了全球城市图书馆的先进行列。

(1)第一次跨越:树立起中心图书馆分馆的示范典型和创建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在经过了半年左右时间的积极筹备之后,2001年6月2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首批4家分馆,即黄浦区图书馆、静安区图书馆、南汇县图书馆、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并开始对外服务。与此同时,举行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启动仪式。在首批16位知识导航员的基础上,至2009年,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已发展成为有6个国家和地区、37家图书馆和情报所的80位参考咨询专家加盟的全球性网上知识导航服务机构,网上导航已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服务方式。第一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初步确立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公共分馆、大学分馆和专业分馆的三类运行方式,创建了集各行业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体现了正迈入新世纪的上海图书馆建立以知识导航为核心的信息枢纽的发展愿景,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示范的效应。

(2)第二次跨越:建立起季度馆长例会等长效管理机制。2002年春季,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发展实践之后,在实践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需要在管理层面上加以破解和统筹的新问题,呼唤管理层应当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在探索中管理提升,在发展中统筹协调。2002年4月8日至9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在周庄举行,这是一次中心图书馆实际运作以来务实性的总分馆馆长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将总分馆馆长联席会议作为议事的平台、业务的讲台、交流的舞台的思路。会议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如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四大意义,即方便读者、资源共享、提高层次、发展事业;发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五大观念,即实践观、共建观、互利观、发展观和服务观。2002年8月,上海图书馆又召开了中心图书馆大学分馆馆长咨询会,总结并探讨大学分馆的管理模式。会议初步形成了总馆和大学分馆之间共建共享的四大重点资源内容,即外文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第二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中形成了长效管理的馆长例会制度(后形成了年度的春夏秋冬例会,并由各分馆轮值主持),形成了大学分馆的共建共享模式,对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业务管理举措。

(3)第三次跨越:创立了理事会体制下的专业分馆发展模式。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002年4月18日,上海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达成了共建生命科学图书馆的意向并相应组成了筹备工作小组。2002年5月17日,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生命科学院签订了共建生命科学院的协议,并召开了首届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领导和上海市主管副市长担任名誉理事长,由上海图书馆馆长和生命科学院院长担任理事长,由上海图书馆和生命科学院双方的上级主管领导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领导、上海图书馆业务处、生命科学院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作为理事会理事。2002年7月6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生命科学图书馆举行了挂牌仪式。双方共同确定了“努力将生命科学图书馆建成一流的国际著名生命科学专业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双方形成了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权益共享的发展机制。第三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总分馆架构中理事会体制下合作共建共享专业图书馆分馆的模式,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机构率先探索了与地方图书馆合作共建的案例,率先尝试了由上海图书馆向派出专业管理人员担任生命科学图书馆执行馆长的共同管理新路径,在一卡通的基础上推动了生命科学院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

(4)第四次跨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发展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实现一卡通区县分馆全覆盖。2003年3月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图书馆承办的“部分省市城市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建立了公共、高校和科研三大系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布局和协调机制,建立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网络平台,引进和开发了一批文献资源共享数据库并建立了开放实验室,确定了一系列课题服务项目,特别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借助于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在各总分馆之间开展了资源共建、书目检索、书刊借阅、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数字资源共享等合作与服务,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提升和促进作用。在全国会议的推动下,10月22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工作会议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会上,青浦区、宝山区、金山区和嘉定区分馆揭牌,至此,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实现了区县(后南市区并入黄浦区,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现为18个区县)分馆及一卡通的全覆盖。第四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和一卡通的服务技术得到了全国的肯定,并引发了全国总分馆建设和城乡区域一卡通发展的热潮;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经历了三年左右的发展之后,分馆建设和一卡通覆盖了上海全市城乡的所有区县分馆,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市区两级总分馆体制的雏形开始形成。

(5)第五次跨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向街镇延伸,建立市区(县)街镇两级总分馆制。市区(县)两级总分馆制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发展的初始目标。在实现了一卡通区县分馆的全覆盖之后,许多市民提出了希望在街镇和社区直接实现一卡通,以方便读者的就近借阅。如何进一步满足这一市民的新需求和新期盼,如何破解尚无先例的承载量大的城域网单一集群系统,成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发展中的难题。发展需要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路径。上海图书馆聘请了世界知名企业进行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网络的压力测试,以验证网络系统能否承载向街镇延伸的重负荷,在得到了肯定的测试结果后,一卡通向街镇延伸开始起步试点。当时在市区和郊区各选了一个居民相对集中而发展尚需加强的点,即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图书馆和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取得经验后在全市推进。2005年10月27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基层服务点揭牌,上海市主管副市长亲自参加了仪式。这样,由市、区县和街镇组成的两级总分馆制开始形成,即市级馆为各区县馆的总馆,区县馆为市级馆的分馆,而区县馆又为所属街镇馆的总馆,街镇馆为所在区县馆的分馆,区县图书馆在中心图书馆架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并成为地区的业务指导中心、资源建设分中心、文献提供分中心、采访编目分中心、技术支持分中心以及图书物流分中心。第五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体现了公共服务的重心下移、注重基层、就近便捷、以市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服务理念,创建了市、区县、街镇两级总分馆制,有助于城市公共图书馆三级网络体系的均等、全面、协调和谐地发展,有助于发挥同城图书馆整体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效益,也有助于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为全体市民平等享用。

(6)第六次跨越:利用社会力量推进中心图书馆建设。2006年10月30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美罗城大厦基层服务点揭牌,一卡通服务在上海首次进入了寸土寸金的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车流、商品流、人流中融入了文献流,注入了一道读书的风景,也为数以千计的驻商厦高级中外管理服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场所。无独有偶,2007年7月18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达安社区星之健图书室揭牌,这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的首家会所基层服务点,星之健企业为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无偿提供了图书馆借阅的空间。不仅如此,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表现在与残联和邮局共同构建残疾人送书上门服务网络,组建面向全社会的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和社会监督员队伍,与社会各界共同建设丰富多样的主题图书馆,等等。第六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技术、运行机制的创新,对社会共同参与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和作用。

(7)第七次跨越:中心图书馆物流实行社会化管理。2007年12月11日,上海图书馆与上海邮政公司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文献物流社会化签约仪式”,双方交换了协议文本。经过近七年的发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已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分馆和街镇的三级网络,“一卡通”服务点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文献流量的急剧上升,而总分馆间未来的预约外借、文献传递等业务的拓展需求,对物流提出了更好、更快的要求。为了积极探索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创新,上海图书馆于2007年初就文献物流向社会邀请招标,共有上海市邮政公司的邮政物流局等三家物流服务商参加投标。经组织文献物流专家的招标评审,分别从物流基础设施、运输配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运作成本、服务水平和经验、经营风险等方面对参与投标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决定由上海市邮政公司邮政物流局承运,并从2008年1月开始实施。第七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率先完成了国内首家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物流社会化工作,为确保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之间业务工作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跨出了有益探索的一步,为中心图书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8)第八次跨越;提出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2008年5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国25个城市的80家图书馆汇聚上海,出席由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本着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与追求,肩负着城市图书馆科学发展的使命,与会代表对中国城市图书馆的建设的实践与未来发展愿景进行了富有创意的积极探讨,共同签署了《把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环渤海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等三大城市圈的众多城市图书馆分别交流了各自的城市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和体会。上海图书馆在会上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发展的七大问题,即中心图书馆采访编目的标准化、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网络服务的规范化、通借通还的一体化、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组织文化的行业化、管理运行的长效化;上海图书馆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中心图书馆提升了城市两级总分馆的总体品质和服务能级,表现在13个方面:加大了投入,改善了设施,增加了文献,催生了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了馆员的专业能级,拓展了网络服务的空间,加强了区县馆专业主题特色,增强了城市图书馆的整体合力,整合了服务资源,促发了社会的共建,推动了行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创新了管理激励机制,促进了图书馆利用率的提高。会议期间还编制印发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公共分馆、基层服务点管理手册》。第八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总结了中心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难题,形成并完善了一系列中心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9)第九次跨越;召开中心图书馆主题馆工作推进会。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领域(某一领域或数领域)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的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历年来主题馆建设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为加强城市图书馆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图书馆的文化品质和服务能级,2009年2月26日,上海图书馆召开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主题馆工作推进会,会上交流了主题馆建设的经验,签订了主题馆与社会各界共建的协议,并向一些专家颁发了顾问和网上咨询专家的聘书。主题图书馆的建设,适应了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推进了积淀、整合、催发城市文化的记忆。在主题图书馆发展理念的推动下,2010年2月10日,上海图书馆与新闻媒体的文新集团举行文新分馆签约揭牌仪式,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文献、网络、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合作,形成了全国首家公共图书馆的媒体专业分馆。第九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体现了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引领下的普及,体现了城市图书馆公益性知识服务体系和形态的创新。

(10)第十次跨越: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实现同城街镇全覆盖。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在2009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开始提速,原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市街镇一卡通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开始提前实现。2009年至2010年,先后推出了办证即办即用、网上预约就近取书、手机图书馆、编目加工提速、物流增加传递频度等一系列便民措施。2010年,上海市政府将2010年全市实现一卡通街镇全覆盖工作列入当年市政府的重点工作。2010年3月30日,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图书馆召开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推进会,会上下发了上海市文广局《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到2010年5月‘世博会’召开之前,各区(县)的街道(乡镇)图书馆一卡通覆盖率要达到70%,到2010年底实现街道(乡镇)图书馆一卡通的基本全覆盖。”至2010年5月,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布点已达177家,其中总馆和各区县分馆等26家、各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等151家,在卢湾、徐汇、青浦、静安、奉贤、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嘉定、闸北11个区实现了街道(乡镇)全覆盖,提前完成《上海市公共图书馆行业迎世博600天暨创文明行业行动计划》70%的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图书馆会同有关区县就尚未实现一卡通全覆盖的“四区一县”(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松江区、崇明县)的推进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在发展中破解难题。上海图书馆针对广大读者希望就近提供参考外借的需求,于2010年6月25日推出了“网上委托借书,就近取书还书”服务,并在长宁区图书馆率先进行了试点,并逐步推广至黄浦区图书馆、徐汇区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在试点的基础上将把此项服务延伸至更多的分馆,使上海图书馆的馆藏成为各分馆共享的资源。第十次跨越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主导协调的功能,在三级财政体制下实现了同城三级图书馆网的一卡通全覆盖,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并实践探索了参考外借的文献提供服务。

3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愿景

十年磨一剑。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10年发展,成果令人振奋:一卡通累计办证量已超过百万,据2009年的全年统计,常年持证读者已达到32万人,一卡通年文献流通总量达1792万册,同比增长19.5%,人均借阅量达到56册;据预测,2010年常年持证读者将发展至40万,一卡通年文献流通总量将达到2000万册,充分显示了一卡通向基层延伸所发挥出的就近、便捷、高效的服务优越性,体现了多年来构建的覆盖城郊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发挥出其积极的持续的同城整体效益。而网上的参考图书预约外借量,网上的讲座和展览、电子文献传递的e卡通、数字文化网、情报服务平台等的访问量也呈大幅度上升的态势,呈现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共同繁荣的服务新格局。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信息系统建设暨向社区基层服务点延伸项目荣获了2007年颁布的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项目荣获了2009年颁布的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经过了10年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战略发展的新起点上。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发展10年之际,我们应当以全国的眼光和世界视野来谋划未来的新发展和新愿景,把握全球城市图书馆发展的规律,结合中国和上海的实践,以创新精神面向城市图书馆的明天。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上海图书馆的未来愿景,就是要在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目标指引下继续建设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过去10年注重量的发展的基础上在未来发展中着力于提升其管理和服务的内涵品质,进一步完善城市图书馆发展的顶层、中层和底层设计,构建并完善文献、网络、服务和人才四大体系,引领全国城市图书馆的科学持续发展,跻身世界城市图书馆的先进行列,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都市记忆、城市教室、知识引擎和智慧泉源。

在文献体系方面,以积淀文化和城市记忆的使命和功能、以上海城市的发展定位来设计并谋划全市文献的总体布局、特色馆藏和共建共享,并融入全国的文献保障体系之中。通过跨行业系统的共建,有些领域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当走在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

在网络体系方面,目标是实现同城四个一的发展目标,即“一城、一网、一卡、一系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行一卡通用的前提下,使个别区级分馆的原有网络系统与全市的统一网络平台并存,通过一定时期两网融合的过渡,解决全市技术的统一性与区县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最终走向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使全市的市民便捷地共享全市的资源,也尽可能地规避网络并存条件下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并做好安全防范的预案和演习。对外通过运用云计算的信息新技术,为中心图书馆各基层成员馆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云服务;对内通过中心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实行科学化的知识管理。

在服务体系方面,以一卡通为物理空间服务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完善采访、预约、物流,并进一步统一规范服务的各项政策,将少年儿童服务、残疾人服务、进城务工者服务、外籍居住市民服务等纳入中心图书馆服务的统筹规划之中,形成全市统一的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将数字资源为特色新的服务载体作为网络空间服务的着力点,在新起点上整合并建设有规模、有特色、受欢迎的中心图书馆网上服务平台,与一卡通共同形成服务的品牌。

在人才体系方面,着力建设并培养四支队伍,这就是馆长队伍、参考馆员队伍、国际化人才队伍和社会专家咨询队伍,提高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水平,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整合全社会的人力资源为我所用。通过项目载体、政策措施和环境营造等途径和方法,建立并完善国内外广泛的人才培养和培训通道,让各类人才发挥其创造的潜力,让各类潜在的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持续成长的梯队,注重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的人才为我所用,使上海图书馆在业界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标签:;  ;  ;  ;  ;  ;  

上海中央图书馆十年发展与未来展望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