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 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详细记录治疗过程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56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牙齿松动程度得到了显著的降低,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牙齿美观。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牙周不良状况进行显著改善,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
在临床口腔疾病中,由于牙周病而造成前牙移位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多发病,主要的病理就是牙周病对患者的牙周组织产生了破坏,进而造成前牙的移位,牙间缝隙也会相继扩大[1]。继续恶化发展患者的前牙就会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咬合能力,如果过度咬合病情就容易加重,对患者口腔美观也会产生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对于牙周病造成的前牙移位一般采取的是治疗牙周病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口腔正畸的方式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6.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诊断,与牙周病的诊断标准符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前牙松动、移位、牙间隙增宽,且伴有深覆盖、前牙前突明显、深覆牙合,同时有口臭、牙齿稀疏、咀嚼功能下降、牙齿扇形改变等问题。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1.2 方法
1.2.1牙周基础治疗 56例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治疗内容有采用抗生素治疗牙周炎疾病,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及用餐后都需要认真刷牙[3]。对患者的牙周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洁,将口腔污垢清理干净,通过治疗让根面平整,解决患者牙周及牙髓的病变问题,修复原来牙齿就存在的不良修复体[4]。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牙周病治疗,在患者牙周病症状接受基础治疗得到显著改善之后,再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问题。
1.2.2口腔正畸治疗 56例患者均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矫正治疗,在托槽粘结时尽量的与切方靠近,粘结过程中不使用带环,使用钛镍圆丝对患者的牙齿整齐程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多曲唇弓压低上下牙尖,对其后方采取连续结扎的方式,达到增强对牙齿支持的效果[5]。在进行前牙内收的时候采用橡皮链,应该按照患者牙周支持组织的具体状况和患者的实际临床适应性对实施的正畸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6]。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每3个月对患者的牙槽骨重建情况进行观察,通过X线进行观察。通常口腔正畸的适合时间在6-10个月,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的对牙周进行清洁,确保患者口腔的清洁,在接受牙齿矫正之后,使用Hawley改良型保持器维持患者牙齿的正常症状,同时定期进行检查,1年之后再进行牙周复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通过治疗,前牙功能恢复正常,同时牙齿畸形的情况得到修复,牙齿凑紧没有松动,牙周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3年之内没有出现牙齿脱落的情况,牙槽骨吸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没有发生继发性的咬合创伤,并且牙齿整齐美观,这表明治疗有效;如果经过治疗,患者的牙齿位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同时牙齿存在明显的松动现象,牙周炎也没有改善,3年内仍然存在结扎丝断裂、牙齿脱落的问题,这表明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改善情况对比
56例患者一共接受治疗的有600颗牙齿,接受口腔正畸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的有502颗牙齿,治疗有效率为83.7%。治疗之前,松动小于1毫米的牙齿有180颗(30%),松动1-2毫米的有230颗(38.3%),松动2-3毫米的120颗(20%),松动大于3毫米的有70颗(11.7%)。接受治疗之后,松动小于1毫米的牙齿有370颗(61.7%),松动1-2毫米的有100颗(16.7%),松动2-3毫米的118颗(19.7%),松动大于3毫米的有12颗(2%)。56例患者治疗后与治疗之前相比,牙齿松动症状得到的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及复查等情况对比
治疗前,56例患者的前牙覆盖距离平均值为(6.52±1.13)毫米,牙周袋深度平均值为(5.46±0.81)毫米,牙槽骨高度平均值为(5.15±0.42)毫米,前牙覆颌深度平均值为(5.71±0.69)毫米,牙周出血指数平均值为(97.68±6.74)%;治疗后,56例患者的前牙覆盖距离平均值为(2.34±0.22)毫米,牙周袋深度平均值为(3.17±0.52)毫米,牙槽骨高度平均值为(5.28±0.41)毫米,前牙覆颌深度平均值为(2.46±0.75)毫米,牙周出血指数平均值为(27.26±3.58)%。与治疗之前相比,患者治疗之后牙周病的各项指标(除了牙槽骨高度之外)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年之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患者前牙覆盖距离平均值为(2.28±0.47)毫米,牙周袋深度平均值为(3.23±0.49)毫米,牙槽骨高度平均值为(5.78±0.79)毫米,前牙覆颌深度平均值为(2.51±0.72)毫米,牙周出血指数平均值为(26.83±3.54)%。复查结果各项指标(除了牙槽骨高度之外)与治疗之前相比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1年之后患者的牙槽骨高度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本文研究,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起的前牙移位,疗效显著,患者牙齿松动情况以及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颌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均得到了显著改善,1年后复查患者均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问题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比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晓华.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06):209+214.
[2]邓昊,周立辉,鲜文,邵卓娜,张洋.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9):1732-1734+1743.
[3]赖小兵.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8):3825-3826.
[4]汪洪.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5-6.
[5]涂伶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0):101-102.
[6]王刚.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8):51-52.
论文作者:付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患者论文; 牙周病论文; 牙齿论文; 口腔论文; 值为论文; 正畸论文; 平均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