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研究
——基于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炫耀性消费的关系调查
贺敏1,黄晋生1,黄莉莉2
(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2.如东高级中学,江苏沭阳 223600)
摘要 :为了探讨自尊水平,自我概念以及炫耀性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问卷以及由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年级、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以及生活费水平等人口学变量进行控制后,自我概念在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影响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自尊水平;自我概念;中介效应
大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而自尊与自我概念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阶段学生自尊感的获得更多是通过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对比自己在所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预期相应的自尊水平,因此大学生自尊感的获得容易受到周边同伴的影响,为了维持在同伴中已有的地位以及自尊水平,就需要通过外部活动或者行为表现进行维护。炫耀性消费最早是由凡勃伦引入到经济学中的,是指人们通过消费品的符号意义来实现夸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或经济实力,并且以引起他人羡慕、尊敬和嫉妒为目的的一种消费,并借此宣泄个人激情、获取虚荣心或荣誉感的满足[1]。它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高水平消费很直接地彰显个人的财力和地位需求,能够对个人的追求高层次的交往以及增强自信心提供一定的帮助[2]。但是也会带来同伴群体的嫉妒、攀比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等诸多问题。那么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是否需要通过炫耀性消费这种形式来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的面子、地位,从而保护自尊感的持续获得?这是该研究想要了解的问题。
国内外在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方面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国外研究大多认为自尊水平与炫耀性消费存在着负向关系。Sivanathan和Pettit在研究中指出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群体自尊水平也较低,由于存在自我弥补效应,他们对于含有炫耀性消费概念的商品和服务有更高的支付意愿,希望借助消费改变自身地位,而且自尊受到损害的个体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更强[3]。
本研究将海拔处于100~200 m之间的区域定义为丘陵,多为山区和平原接壤的地带,地表一般具有“二元结构”,即上部土壤、下部砂砾石,该区域每遇旱年和枯水季节,水资源不足,是易旱区。由于流域内的丘陵分布比较零星,且山体体积小,在以市为单元的基础上,不能单独地划分丘陵区,而是将与其邻近的平原一起组合成低丘陵平原区。最后根据流域内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特征,将其分为豫西低丘陵平原区、淮南低丘陵平原区、南四湖西部低丘陵平原区等3个二级区。
而国内学者更多认为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是正向的,自尊水平较高的群体在维护面子、地位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诉求也越强烈。王财玉等人的研究认为地位消费是一种恐惧管理策略,高自尊个体相对于低自尊个体的恐惧管理诉求更强烈,炫耀性消费倾向更重[4];陈刚从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护“面子”,面子文化较强的人群对高中档物品和服务具有更强烈的消费意愿[5];高永晨认为符号消费产生的背后心理机制是心理认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身份地位以及审美情绪等方面的一致性[6];袁少峰的研究发现自尊对个体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存在显著正效应,高自尊水平的中国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倾向更强;郑晓莹,郭泗清认为,面子是中国自尊感获得的重要来源,当自尊受到威胁时会产生补偿消费,更愿意通过购买带有明显标志品牌的服务或者产品挽回受损的面子[7]。
而自尊最早作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自尊水平的高低对自我的满意程度、心理自我以及自我批评等方面都产生着不言而喻的影响,它对炫耀性消费所产生的影响是否受到人们对自我认识发展程度的影响呢?基于以往研究结果和相关结论,该文提出以下假设:自尊水平通过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起影响作用,即自我概念在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模型见图1)。
图1 中介变量模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石河子大学抽取大一至大四年级的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3人,女生209人;大一101人,大二96人,大三104人,大四91人;独生子女119人,非独生子女273人。
甲醛标准溶液(100 μg/mL)、甲醇(色谱纯)、2,4-二硝基苯肼、磷酸,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
1.2 研究工具
以上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发放测试,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测试时间50分钟。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2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
该研究采用的自尊量表为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其设计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736,有较好的信效度。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1“很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8。
研究采用台湾学者林邦杰1978年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该量表共70个项目,采用1“完全不相同”到“完全相同”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概念程度越高。量表测评自我概念、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以及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1。
炫耀性消费调查问卷为2011年吉林大学硕士袁丽峰自编的“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问卷”,问卷共20个条目,采用从1“非常符合”到5“非常不符合”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炫耀性消费水平越高。问卷分为自我享受动机、松圈主义动机、面子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彰显个性动机5个维度,以上五个维度的 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 0.731、0.681、0.794、0.730、0.599,问卷总 Cronbach’s α 达到 0.911。 本次调查中该问卷的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自我享受动机:0.587,松圈主义动机:0.577,面子动机:0.824,社会交往动机:0.795,彰显个性动机0.648,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2。
1.2.3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林邦杰修订)
1.2.2 自尊量表
由文[1]表7.1可知,满足Ax.3则对于数学模型(3)有X=P,k∈{1,2};满足Ax.5,对于模型(3)有k=2;满足Ax.6,对于模型(3)有X∈{N,P,S,T};于是仅须考虑模型
1.2.1 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问卷
2 研究结果
(1)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观察法对裂缝有效性的研究,野外露头观察中可通过统计切穿层的数目测定裂缝面的贯穿性,岩心观察中,用每米岩心上裂缝相交的点数表示裂缝连通性,微观裂缝分析中,常使用薄片分析法求取裂缝岩心的宽度。
该文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改进的中介效应方法,先采用逐步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若不能检测出间接效应是否显著,则采用bootstrap进行间接效应的检验,若间接效应显著则对直接效应进行检验进行最后的立论,若不显著则停止检验,即不存在中介效应[8-9]。具体检验流程见图2。
图2 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图
表1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按照温忠麟,叶宝娟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对自我概念在自尊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个细节里面都包含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果不专心阅读,学生很容易错过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进而难以把握文章主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内心投入到文章之中把握住文章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得到阅读的乐趣。
由表1可知,在逐步法检验中只有系数a显著,c和b不显著;采用bootstrap法继续对H0:ab=0进行检验,在0.05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即ab显著不为0,进一步对直接效应进行检验,系数c’不显著,说明直接效应显著,即自我概念在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
3 讨论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影响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自尊水平对炫耀性消费影响背后的机制是自我概念。这一结果肯定了大学生群体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对炫耀性消费影响的重要程度。这是因为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清晰,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能够更加敏锐地对自身的优劣进行衡量,在维护自尊方面的意识和意愿更加强烈,对于炫耀性消费所蕴含的符号价值评价更高,更愿意接受由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同伴认同,自尊满足等。这提示我们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除了对于自身“面子”的维护,保护自尊不受损害,也受到对自我认识程度的影响。
而在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消费观才是重要的,不是一味地追求与社交圈子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大学生对自我概念的获得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攀比、跟风从众,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对自我进行评价,客观、准确地对周围同伴以及社交圈子进行评价,培养大学生对自我积极健康的认识,采用合理的方式获得对自我的认可以及自尊水平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袁少锋.地位与炫耀性消费倾向:自尊的中介效应[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Sivanathan N,Pettit N.C.Protecting The Self Though Consumption:Status Goods As Affirmational Commo dit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0(3):564-570.
[4]王财玉,孙天义,何安明,等.社会地位感知与地位消费倾向:自尊的恐惧管理[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74-76,80.
[5]陈刚.面子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6(3):157-160.
[6]高永晨.从跨文化视野看符号消费的心理认同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5):122-126.
[7]郑晓莹,彭泗清.补偿性消费行为:概念、类型与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9):1513-1520.
[8]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9]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5):714-725.
中图分类号 :F71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0(a)-0036-02
作者简介 :贺敏(1981-),女,江西永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消费广告心理学。
标签:大学生论文; 炫耀性消费论文; 自尊水平论文; 自我概念论文; 中介效应论文;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论文; 如东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