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自我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COPD患者13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现场培训、电话跟踪随访、家庭访谈等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3、6个月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根据评分评价呼吸训练依从性。结果:出院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并且随着延续护理时间延长其依从性不断提升,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降低住院率,在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依从性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危及生命。COPD已成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且COPD已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五位,对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公共问题[1]。临床研究表明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有效持续的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其肺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随着出院后时间的推移,患者及家属往往对医护人员的嘱咐淡忘,加上自身容易出现呼吸费力、气短,会不按时甚至懒于进行呼吸训练的现象。延续性护理干预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护理措施,不仅在患者住院时进行护理,还可将护理措施延续至患者转科、出院,确保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得到延续[2-3]。本研究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呼吸训练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我科的COPD患者132例,入选标准:1)诊断符合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且处于稳定期,意识状态清醒、生活基本能够自理。2)肺功能指标(FEV1/FVC)<70%。3)居住在本市并能接受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4)已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COPD急性期。2)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严重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3)有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者。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59例,年龄60~89岁,平均(74.5±0.5)岁,本文将13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干预组6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包括疾病症状,环境危险因素及相关诊疗、心理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出院后延续护理计划,对照组为被动咨询和电话回访状态。延续护理计划如下:(1)科室每月进行COPD相关知识培训,由一名护师或主治医师(及以上)主讲,护士长不定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科主任负责监督,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主治医师负责相关医疗文献查阅、诊疗措施讲解,相关责任护士负责延续性护理干预细则的实施与患者出院后随访、跟踪指导工作。(2)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实施肺康复锻炼。每日现场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上下肢功能锻炼,并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吹气球、吹蜡烛以提高兴趣。一般以保证患者身体感到舒适为宜[4](3)家庭氧疗的指导,出院后每日吸氧时间不低于15h,低流量1~2L/min为宜。(4)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月举办小讲座。(5)建立良好家庭社会系统,用“访谈法”进行心理护理,劳逸结合,指导家庭成员关心患者,调节不良情绪,以提高依从性。(6)出院后一周内完成第一次电话回访,主动解决困惑,对呼吸功能锻炼、饮食保健等方面再次指导。出院后第1、3、6个月通过电话或家庭访视完成相关问卷的填写。
1.3评价指标
问卷《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5]第一部分为患者一般资料,第二部分为依从性评价,包括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用药指导、呼吸训练方法的掌握及坚持锻炼情况。一周内每天坚持锻炼2~3次记3分,未能每天坚持锻炼但每周7~13次记2分,每周锻炼3~6次或不锻炼记1分。6~8分为依从性差,9~12分为依从性一般,13~18分为依从性好。分别在出院后1、3、6个月完成填写以比较2组呼吸训练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院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个月的依从性差异明显,干预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了系统的出院后延续护理计划,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3、6个月时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并且随着延续护理时间延长其依从性不断提升,将外源被动治疗变为内源性主动治疗,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降低住院率。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勃江,李为民.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4):290-293
[2]曹敏.慢阻肺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43-144
[3]高青.慢阻肺的特殊护理方法的研究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27-28
[4]吕富冉.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168
[5]谭春苗,周向东,陈海燕,等.呼吸指导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20):3146-3148
论文作者:毛韦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延续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疾病论文; 个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