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慢阻肺;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效果;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慢阻肺,在临床上出院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病程时间进展慢,且极易反复性发作,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肺功能会出现弱化,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慢阻肺患者治疗期间要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以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护理效果[1]。此次对本院收治的部分慢阻肺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干预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研究对象全部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阻肺,入院接受治疗,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心肝肾器官严重性功能异常者等。对照组男女患者各15例,10例,年龄50-79岁,年龄均值(63.1±1.4)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各16例,9例,年龄50-80岁,年龄均值(63.5±1.5)岁。患者资料差异对比不具有可比性(P>0.05),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核。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为其介绍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遵照医嘱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研究组行呼吸功能训练,本组基础护理内容与对照组一致。评估患者肺功能时间状况,根据情况不同制定靶向性呼吸功能训练方案。
1.2.2.1缩唇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闭紧嘴巴,使用鼻子吸气,缩唇慢慢呼气,呼气与吸气时间按1∶2比例。
1.2.2.2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选择卧姿体位、坐姿体位及立姿体位开展训练,腹部处放置一只手,胸前放置一只手,手轻微用力按压腹部呼吸。吸气,腹部要隆起,对抗手压方法,缩唇,使用鼻子深呼吸而后慢慢呼气。
1.2.2.3坐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盘起双腿,手掌心置于膝盖上,慢慢深吸气直到肺部容量不能吸入为止,而后屏气7s,再将气缓慢呼出,连续重复进行10次。
1.2.2.4立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上举双臂,合拢双腿,吸气,双臂放下同时进行呼吸,重复10次[2]。
1.3观察指标
1.3.1借助肺功能检测设备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评价。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及EV1/FVC。
1.3.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呼吸困难情况得到显著减轻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呼吸困难情况有好转为有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情况,病情甚至加重为无效。以(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计算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比临床护理效果
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慢阻肺患者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均低下,身体耐受情况也较差,病原体极易侵袭呼吸系统,给治疗工作增加难度。基于此,慢阻肺临床治疗期间要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已改肺功能,增强护理效果[3]。
慢阻肺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必须从改善其肺功能方面下手。此次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提示,呼吸功能训练课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护理效果。分析认为,经过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及坐式呼吸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实施全面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有效增强患者呼吸肌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护理效果[4]。
综上所述,慢阻肺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护理效果,该模式在临床上应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智辉,钟志超.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运动并呼吸训练的临床价值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4):3757-3759.
[2]李广涛.应用运动、呼吸训练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8,23(11):21-22.
[3]索媛.呼吸康复训练操在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14(2):160-162.
[4]张晓东,李琳,岳崇梅.呼吸操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14(25):22-25.
论文作者:段文敬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功能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情况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