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的初步构思
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以改革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我们认为,完成这个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社会化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问题要从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体系的优化两方面来探讨。
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看,90年代以来,以产权结构调整的资产重组为重点的改革,加速了“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和资源扩张”同时并进的路子。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组织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结构的优化必然带动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体系的优化。其次,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自身结构体制看,目前,在解决未来目标和资源矛盾方面,还没有从全社会角度研究资源重组和打破教育内部各类之间的“围墙”;还没有充分利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运用其他产业部门的资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教育结构与教育职能是计划体系下的产物,是教育改革中首先要予以破除的。目前办的各级各类教育将面临社会化的问题。所谓社会化有两种含义:从微观的角度,相对于学校来说,是消除和分离自身不应承担的一些社会职能;从宏观的角度,相对于整体来说,资源重组应采用适应市场体制,并具有机制创新的新方式,即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教育生产体系与服务体系。这种分离与聚合,实质上是国家整个教育结构体系的转型过程,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相一致的。单就学校内部而言,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以学校自身的教育结构和教育职能的科学化、合理化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职能的确定又是以教育结构优化为前提和依据的,而教育结构的优化又是和教育职能的科学化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学校的情况、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出的教育职能在范围与层次上又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各类学校的教育结构也就有所差别。所以,学校自身的社会化程度以及它从整体的社会化进程中得到的收益与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的改革趋向是由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转型带动的,因而,除学校自身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职能合理化以外,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化进程还必然触及整个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办学体系化问题。
总之,只有经历社会化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得以优化,教育资源才能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教育的规模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是我国政府办教育的旧体系向建立社会和多元化的非政府办教育新体系过渡的必然阶段。
(二)个性化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社会化阶段,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并投资教育之后,就进入了建立新体系的核心阶段,即个体性形成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是既着眼于当前上岗能力的需要,又十分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就业弹性需要的教育和培训,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与其他教育类型、教育形态不同的一些特点:
1.产业性。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产业性,它是直接涉及到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它和个体所处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密切相关,是企业生产、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2.增值性。职业技术教育是企业和个人增值的手段和形式之一,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和个人实现人生阶段目标的重要途径;
3.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着眼于整个生涯。它的性质也由终结性教育演变为终身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由狭义的职业技能拓展到综合素质,由单独满足上岗要求走向适应社会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的这些性质、特点,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形式与教学等方面应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独特性,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和岗位培训阶段。前者由学校负责,后者由企业完成。也就是说,职业岗位能力的获得是由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这两类职教共同完成,而不是一次到位。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建立具有灵活性。一个学校需要拥有什么类型与层次的教育或培训,职教专业设置和课程模式如何体现多样化,办学规模怎样,如何布局,完全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来确定。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制度具有整体性。它不单独考虑教育、培训活动的管理,而是要与各产出部门或行业的技术以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相结合,与就业需求以及职业的变换和工作的变更相结合。
第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类:一是集合教育,即以较长的连续时间,系统地培养基层一线的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层次;二是技能(情境)模拟,主要是依靠模拟性的工作场所、设备条件、工作情境等来训练操作技能;三是非学历教育与培训,一部分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任职资格证书为目标,这种教育和培训时间相对较长,教学安排也较系统。另一部分是短期职业培训,时间较短,教育内容针对性强。
第五,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专业性和技能性。即教学不仅要突出岗位技能培训与职业能力训练。而且要特别注重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训练。
职业技术教育如果在上述几方面形成特色,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就具有了核心和基础。
(三)合作化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在完成社会化与个性化两个阶段的改革后,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完善内外结合,共性与个性互补的开放、灵活、高效的体系与机制。
经历社会化过程后,现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功能、结构在微观层次上进行分化而最终在宏观层次上得到重聚组合,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教育网络。这个网络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相通相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化教育生产与服务体系。经历个性化阶段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日渐成熟。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提高的重任,但是对要达成其培育熟于动手、精于实务的优秀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个学校不可能全部承担下来,也不一定全部在学校内实施。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实务专题”课程可以通过产学合作模式进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培训要由企业与行业、社会共同完成。因此,仅仅建立相对分离的社会化的教育生产与服务体系及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使两者有机结合,开放合作,形成学校内外交织的教育培训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各类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
由于教育实行合作化能够有效、灵活地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大幅度提高。因此,西方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创造和完善了符合本国特点的合作化教育体系与模式。如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的“产学合作制度”;德国的以企业为主的“双元制”合作教育;美国、英国等采用的以学校为主的合作制度,等等。合作教育不仅仅作为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而且它已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政策为各国普遍接受。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随着学校转换办学机制,走向市场;随着社会化教育生产与服务体系的建立,校内个性教育体系的完善,这就要求学校与行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教育体系,价值共识,课程共建,资源分担,产出共享,它将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高级发展阶段。
二、改革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心是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要以学校内教育管理体制为核心和基本内容,建立起学校自己实施教育管理,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办教育的内部机制,以及协调职业技术教育具体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外部机制。
(一)学校内教育管理的基本体制
目前,学校内教育管理体制一般分为几种形式:“统分结合”、“一体化”、“董事会制”、“自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内教育管理体制的形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体制的形成要能够有效地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各类学校在实施教育的管理的原则和方式上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机制的市场化,使职业技术教育由包揽型向自我发展型过渡;服务的有偿化,使职业技术教育由义务型向有偿型发展;模式的社会化,使职业技术教育从实施型为主向管理型为主过渡;发展的多极化,使涵盖所有的岗位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的体系;接轨的国际化,使职业技术教育遵循国际惯例,在模式、内容、设施各方面具有国际型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管理的行为化,使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管理的轨道。
(二)职业技术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政府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最大限度地协调本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力量,与行业、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并且为所有办学者的利益而促进技术教育发展。其具体职责是:
1.制定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法律政策、资格标准、证书考核程度、有效的考核办法。
2.调整宏观教育结构,规划学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
3.协调、建立质量保障的任务,并且通过明确和实现社区服务的职责,保证职业技术教育面向所有的人。
4.改革资金投入的机制,包括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肩负起创造和保持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活力的责任。
(三)教育性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
政府要使对学校的宏观管理产生效果,学校要把自身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反映出来,就必须有一条真正灵敏的渠道,即建立教育性行业协会。教育性行业协会由专业相近的学校为一方,由一批行业相同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另一方,还有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行政部门为第三方参加,以促进校际之间、校企之间优势互补,产教之间紧密结合为宗旨。教育性行业协会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信息咨询,组织教育培训,推动横向联系。特别是一些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条件和实力有限,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产生了强烈的相互合作的内在要求。组织教育性行业协会,加强学校间的联系与合作,可解决人才培养和人才供需的矛盾,提高教育效益。
总之,学校内教育管理体制、政府的宏观管理体制以及教育性行业组织的协调管理体制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共同构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