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电子资源统计分析与评价体系的构建_数据库系统论文

构建区域性电子资源统计分析评价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统计分析论文,评价体系论文,资源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子资源已成为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四部委联发《“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扩大科技期刊、图书、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声像文献等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服务,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种类占国际主要刊物的50%以上,向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和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为此,应建立区域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本地域信息资源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1 河南省高校电子资源状况统计分析

1.1 团购数据库现状

高校在科学研究、资源投入和资源占有量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应该成为一个地区科技发展和信息资源保障的基地。为此,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参照“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建设模式,构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HALIS)”的基础框架,并投入配套资金,用于软、硬件购置和电子资源建设。在购进数据库资源方面,2002年至2006年共有24所高校参与团购中外文数据库10个(Springer、EBSCO、 CALL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国研网、新华社多媒体、中国资讯行、超星数字图书馆、全国地方志、四库全书),团购数据库总数达到96次,平均每校购买4个数据库。目前,全省83所高校可实现5000余种外文、8000余种中文全文期刊的资源共享。此外,郑州大学图书馆作为CAKIS的省级文献服务中心和 HALLS的管理中心,理、工、医文献中心,中外数据库拥有46个,并加强门户系统、联合编目、统一认证、跨库检索、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全省高校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在线咨询等网络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1.2 数据库占有量比较

根据CALLS组团引进电子资源2005年数据现状显示:全国31个省市地区的603所高校订购数据库经费投入前5名的分别是,北京地区47所高校订购58个数据库投入3157万元;江苏地区66所高校订购46个数据库投入2971万元;广东地区31所高校订购56个数据库投入2314万元;上海地区24所高校订购52个数据库投入2211万元;湖北地区26所高校订购55个数据库投入1656万元。

河南地区20所高校订购22个数据库投入603万元。河南省高校排在全国高校经费投入第16位,相当于全国发达地区高校电子资源购置经费的1/5;中外文数据库总量为46个,与清华大学275个数据库总量相比仅是他们的1/6,这在全国高校中所占位置处在中等水平。而西部不发达地区仅投入了13万-20万元订购1-2个外文数据库。尽管2006年河南高校在团构学校、数据库数量等方面有所提高,但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鸿沟”现象仍十分严重。

1.3 河南省高校数据库利用情况

根据对2005年度河南省高校部分团购数据库利用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Springer数据库16所院校的下载数为3.3万篇;EBSCO数据库10所院校的下载数为4.5万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1所院校的下载篇数为305万篇、中国资讯行14所院校的下载数为 25.3万篇、国研网11所院校的下载数为4万篇。在这 5个数据库利用率进入前5名的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在3个数据库利用率进入前5名的是河南工业大学,其次是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

1.4 郑州大学电子资源保障及利用情况

郑州大学作为“211工程”国家重点高校,对电子资源的投入给予了极大的经费支持,现拥有中外文数据库46个,基本满足本校科研教学需求,同时可为河南地区高校和河南地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需求保障。

2005年部分中外文数据库的利用率及成本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说明:以上各数据库因统计指标各有不同,尽量采用相同的指标作为统计依据,如,首先选择检索次数,没有检索次数的则以下载次数作为统计、核算标准。

根据河南省高校数据库订购和利用情况,分析结果如下:

(1)在数据库团购方面,参加团购的学校呈逐年上升趋势。EBSCO数据库河南的团购高校2004年在全国545个用户中访问排名在59位,2005年在全国 378个用户中访问排名占第63位;2006年参加团购 SPRINGER的学校达到31所,EBSCO为15所,维普科技期刊30所。

(2)在数据库利用方面,河南省高校和郑州大学 2004年-2006年数据库使用量、下载量等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例如,EBSCO数据库河南的团购高校利用率 2004年在全国545个用户中访问排名59位,2005年在全国378个用户中访问排名63位;2006年在全国 383个用户中访问排名43位;SPRINGER数据库利用率2005年度在全国600余个用户中排名第34位。

(3)在数据库利用成本方面,分别对郑州大学 2003年-2005年数据较完整的文摘型、中文全文、外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比较,其检索及下载成本均呈下降趋势。

2 建立区域性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已形成地区内部联合组团订购或者地区联合买断资源的趋势,根据河南省高校团购电子资源的实际情况看,多馆联合购买比一馆独家购买所支付的经费要少得多。因此,在各馆经费紧张、政府拨款很少而资源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应更加关注电子资源市场动向,加大力度联合引进重要数据库资源,使一个地域内电子资源成本最低化,以最少的经费购置更多的电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区域性的资源保障。

2.1 建立科学的电子资源评估体系的作用

建立科学的电子资源评估体系有利于优化、合理配制地域信息资源,促进整体信息资源建设,作用在于:

(1)评价电子资源的内容。例如数据库包含的学科情况、核心期刊收录情况、使用频率如何等,确定其是否符合本馆用户需求,是否是权威性数据库,是否适合采购或续订。

(2)促进电子资源的整体优化建设。调整电子资源的学科分布,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的比例,使其结构逐步优化,更大程度地符合用户需要。

(3)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电子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促进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的开展,使电子资源及其服务更符合用户需要,从而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

(4)了解用户需求。用户使用统计报告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用户对电子资源的学科、类型和软硬件环境的需求,据此调整建设方向和服务内容。

(5)评价相关服务。包括出版商对图书馆、图书馆对最终用户的服务的评价,这种评价对电子资源的采购、图书馆如何开展服务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6)合理调整传统出版物建设。例如取代部分印刷型检索工具和期刊的订购,根据电子期刊按刊名统计的使用情况订购外文期刊等,使传统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建设逐步结合,更科学、合理、整体化地发展图书馆馆藏。

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指标名称、指标定义和指标值,每一个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定义,以求数据准确,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构,以求利用客观、准确、可靠的数据论证河南省高校及全省的地区资源建设,比如从数据库采购、数据库质量、数据库利用率、学科覆盖、读者倾向、经费合理利用等多方面给予准确评价。

2.2 建立电子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方法

电子资源评估的分析方法就是网络资源计量分析的重要应用,遵循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强调对资源的整体评估,因此各方面的指标不是孤立的、分散使用的,而是要成为一个系统化的完整体系;(2)针对性,即有目的地设计指标体系,不能盲目和千篇一律;(3)准确性,指标概念、含义、统计界限和计量单位等要有明确定义,数据要准确;(4)代表性,即抽样的样本要有广泛的代表意义,才能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分析结论的可信度;(5)可比性,在设置指标和统计数据时,必须注意数据的可比性。具有可比性的统计数据是分析判断的基础,对电子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得出各数据库利用状况及使用成本的分析结论。

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即构建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用于分析和评价的指标整体。

确定综合指数,即对统计指标进行的分类、汇总、分析和评估,如指标分类、数学模型的建立、指标的选择和应用、指标值的确定、参照物的选择等。

数据积累采集。对电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以及反复实践和应用。

2.3 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区域性电子资源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电子资源内容:在购买某一种电子资源之前,要对其收录内容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如学科覆盖面及收录年代等,确定数据库收录是否全面、准确、权威、时效性强,是否符合本馆需求。

(2)检索系统及功能:在对资源的内容进行评估的同时,也要对电子资源的检索系统进行评估,因为系统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使用。有时同一种资源会有不同的检索系统,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对系统进行评估。

(3)成本与价值核算:应成为评价电子资源价值的主要指标,成本核算包括订购成本和使用成本,主要从各项指标中体现出来。

数据库价格:主要指各数据库的单价,在采购电子资源时同等类型的数据库之间要进行价格的比较,同时视各馆经费而定。

数据库价格上涨幅度:目前通行的标准是年涨价幅度最多不能超过8%。

数据库文献量:指该数据库中电子资源的种数或篇(本)数。

检索成本:每检索一次数据库的成本投入。

全文下载成本:每下载一篇全文所需的成本投入。

登录成本:用户每登录一次数据库的成本投入。

订购成本=数据库在一段时间内总投入/数据库在一段时间内总用量

使用成本=数据库在一段时间内总投入/数据库在一段时间内总用量

平均使用率=数据库在一段时间总使用次数/数据库使用的总时间月份

将计算出的订购成本、使用成本、使用率等指标按年排序,即可分析出各个数据库的使用成本是否降低、利用率是否上升,以此评价该数据库的订购、利用价值等。

(4)存档:是指可以长期拥有、保存和使用已经购买的电子资源。

(5)出版商/数据库商的服务:同样影响着电子出版物的质量和用户的使用,也是在购买和更新数据库时必须考虑和谈判的问题。

(6)使用情况: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属于后评估指标,主要用于更新、续订数据库时使用,一般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提供使用报告,再据此进行各类分析。各种数据库检索功能、性质不同,统计项目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数据库统计指标有:①登录访问量(sing on/ session)。统计用户在特定时期内访问数据库的次数,如年月访问量、月均访问量、增长量等。②检索次数 (seach/query)。记录用户进入数据库实际发送的检索指令次数。③浏览数量。记录用户已经浏览或下载的文摘或目次数量。④下载全文或文摘量(full text/ab stract)。下载数量最多的期刊列表,按全文数据库中被下载频次依次列出期刊名称。这项统计能对期刊采购提供参考依据。⑤IP访问数量。记录访问数据库的IP地址,登录次数、时间等。有些数据库提供按IP访问频率排序,从中可以判断哪些用户是该数据库的高频用户,这项统计能对电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⑥全文下载量。记录全文下载的篇数或页数,下载量是用户利用数据库的重要量化指标和有效使用量的核心数据。⑦检索命中数(题录或文摘)。⑧引用和被引文献统计。记录一篇文献引用他人文献或被他人文献引用数量,以分析出某类或某篇文献被利用情况。

数据库各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可做出两个方面的评估:一是对数据库统计系统的评估,也就是数据库提供的统计报告是否符合需求。二是通过使用情况的分析,对电子资源本身进行评估。即在出版商的统计报告基础上选择符合实际需要的统计指标,进行二次统计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了解各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情况,如:年度月度访问量、学科使用量、人群分布、增长量等,并利用分析结果制定电子资源的订购计划和宣传、培训方案。

2.4 电子资源评估的流程

所订购的资源是否可以满足一个地区、一个系统或一个单位用户的需求取决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判别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需要从资源利用情况的各种指标中做出统计、分析,而要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利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则需加大电子资源的宣传和使用的培训力度。以此形成“数据库试用(前评估)—订购—宣传、培训、使用—技术支持与服务—利用情况统计—分析、评价(后评估)”的电子资源评估循环流程。

电子资源的分析、评价(后评估)阶段是对前面的各个阶段的跟踪,并具有反馈和指导作用:一是建立科学的前评估体系,指导电子资源的合理采购,使资源配置科学合理,用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指导电子资源的宣传与使用的培训。根据各数据库学科覆盖面中用户利用的差距或对利用率低的数据库加强重点宣传和使用的培训。三是及时发现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和用户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建立区域性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将会大大促进电子资源建设的不断发展,相信这方面的工作会逐步深入、扩大、科学化和系统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系统。

收稿日期:2007-01-08

标签:;  ;  ;  ;  ;  ;  ;  ;  ;  

区域电子资源统计分析与评价体系的构建_数据库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