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妇幼保健院 5174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的护理。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收治的新生儿患儿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新生儿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16.00%)明显高于研究组院内感染率为(5.00%),P<0.05,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与院内无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对比,P<0.05,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
新生儿病房[1]是医院感染几率非常高的场所,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未成熟而且机体免疫力低,极容易受感染,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是目前重要解决问题,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避免或降低感染率[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的护理。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患儿160例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与研究组(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对照组新生儿患儿有80例,其中男患儿35例,女患儿45例;研究组新生儿患儿有80例,其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39例经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新生儿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新生儿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给予病房环境护理干预:做好科室病房布置的合理,重视病房采光度、空气对流,有效控制病房湿度与温度,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等;在病房内部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区分,包括感染病区以及非感染病区;重视医用器械的消毒工作,应分开消毒,禁止混用。②护理人员管理以及培训:结合科室实际状况,成立专项小组,定期分析探讨院内感染病例,以寻找感染途径,并结合实际状况做出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性的提高预防控制院内感染能力及水平。定期组织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学习巩固院内感染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具体检测方法、规范消毒杀菌操作、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各种辅助仪器操作与管理。并给予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试及抽查实际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预防或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③强化执行无菌操作:由于新生儿患儿疾病原因,需要给予各种侵入性操作,而且极容易致使新生儿患儿增加院内感染几率。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强化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手卫生。护理人员应护理前与护理后应给予双手严格消毒,同时,把握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适应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4判定标准
①血常规检验结果为(+);②新生儿患儿有肺部感染或其它部位有感染现象;③结合全面系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CRP>0.008g/L,或白细胞<6.0*109/L,或IT>0.16,或血小板<1.0+1011/L;④符合③,且皮肤出现发花,或体温有较大波动幅度,或反应力差,或出现呼吸暂停等症状表现。若新生儿患儿符合①、符合②其中一项,而且符合③其中两项,则为院内感染;若新生儿患儿符合③其中一项,而且符合④其中两项,则为院内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院内感染情况比较,对照组发生院内感染率(16.00%)明显高于研究组(5.00%),差异显著,P<0.05;院内感染患儿与院内无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细见下表1及表2。
表1 比较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院内感染情况
3讨论
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患儿由于疾病原因,需要配合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插管、呼吸机等,导致新生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极高。若新生儿被感染则病情发展迅速,需要住院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3]。针对新生儿病房院的院内感染因素做出分析,并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助于避免或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4]。
本次研究特选择20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并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或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从研究结果可知,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16例,院内感染率为16.00%(16/100),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5例,院内感染率为5.00%(5/100),P<0.05,两组对比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为(34.33±1.61)周,出生体重为(1.586±0.7594)kg,院内无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为(36.12±1.24)周,出生体重为(2.303±0.7643)kg,P<0.05,两组对比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提示,结合新生儿病房的实际状况以及常规护理同时,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病房环境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管理以及培训、强化无菌操作等临床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率从16.00%下降至5.00%,有效保障新生儿患儿的生命安全,促进疾病康复[5][6]。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的护理需要加以重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避免或有效降低新生儿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可以有效节省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秋平,马倩倩,封志纯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现状与对策思考[J].临床儿科杂志,2015,15(9):761-766.
[2]陈月凤,张金凤,于艳彬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同环境状态对早产儿康复过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4):2593-2595.
[3]欧阳晓红,谭万彩,丘惠娴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31-132.
[4]何海英,蒋海燕,刘利军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细菌学变迁及易感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22-925.
[5]曹炳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诱发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118-118.
[6]文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6(7):94-95.
论文作者:蓝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新生儿论文; 院内论文; 患儿论文; 病房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措施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