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200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实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健康体检人员,将放置促凝抗凝真空采集管,将血液样本分为两组,其中溶血的样本为实验组,非溶血的样本为对照组。结果通过进行比较样本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ALT、AST、TP、ALB等水平研究组要相对高于参照组,同时TBIL和DBIL等水平相对较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临床生化检验期间,溶血现象能够形成一定影响,需要积极的防控。
关键词:生化检验项目;溶血现象;影响效果;预防举措
溶血现象为一种红细胞破裂及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逸出的情况,引起的原因是较多的,例如机械性强力振荡和过酸或过碱等等,临床常见的原因是抽血操作不规范。实施临床生化检验期间,一旦产生溶血现象,不仅对于检测结果构成影响,产生不良的差异,而且也会对于疾病检验构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预措施展开探究,提供实践工作有价值的指导。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我院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实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健康体检人员,将放置促凝抗凝真空采集管,将血液样本分为两组,其中溶血的样本为实验组,非溶血的样本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中最小患者为2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5岁,患者的年龄的平均数为37.9岁。对照组患者有女性20例,男性30例,年龄中最小患者为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6岁,患者的年龄的平均数为38.1岁。本文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于全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液样本4ml,分别置于2支试管之中,分为溶血组与正常组,其中,正常组血液样本于30min内送检,离心温度为26摄氏度,离心半径为15mm,离心速度3500r/min,离心时长为15min。离心后提取上层清液,对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尿酸、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生化检验项目予以检测。溶血组血液样本放置于-50摄氏度中冷冻,冷冻30min后,放置于常温状态下溶解,溶解后通过全自动震荡仪器予以震荡处理,震荡时间15min。震荡后常规实施离心与检验,其操作方式同正常组。
1.3观察指标
予以两组均实施检测的指标为:血清标本总蛋白、天冬氨酸基本转移酶、肌酸激酶、白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尿酸、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TP、AST、CK、ALB、TG、HDL、CHO、TBIL、DBIL、Cr、UA、BUN、ALT)等。各份血清均检测10次,最后统计平均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x±s)表达,计数资料采取(n,%)表达,分别使用t、x2进行组间对比。当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肌酸激酶含量,直接胆红素含量的情况实验组的肌酸激酶含量,直接胆红素含量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2.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含量的情况实验组的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含量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2.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的情况实验组的总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2.4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含量,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谷丙转氨酶含量的情况实验组的总胆固醇含量,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谷丙转氨酶含量高于对照,比较差别较大(P<0.05)。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情况
三、讨论
3.1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通过本研究结果证实,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GLU、UA、ALB、Cr值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溶血标本ALT、AST、TP、K+指标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同,不仅说明本研究结果客观可信,同时也证实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发生明显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溶血标本中红细胞所释放的内容物性质发生明显变化,且与血清中原有物质之间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导致血液成分发生降解作用.与此同时,红细胞被严重破坏后,细胞内液溢出,从而增加血清总体积,导致上述指标高于正常值.也有文献报道认为,部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红细胞破坏后,可造成大量血红蛋白、酶等成分直接进入到血清中,进而导致红细胞内部与外部浓度发生明显偏差,进而使检测值发生变化。
3.2溶血标本对疾病诊断的影响探讨
对于肝脏系统疾病、癌症患者或肾脏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开展生化检验,对其病情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如果血液检验标本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则会导致检验结果受到重大影响,溶血现象不仅会增加这种风险,同时也会对出现疾病漏诊或误诊现象。例如,ALT、AST作为肝脏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发生溶血后,上述两项指标明显升高,医师若根据升高的检验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则会增加误诊率.不仅肝脏指标判断受到影响,肾脏疾病、糖尿病等人群的相关均会受到影响,对疾病筛查、诊断、预后判断等带来严重影响。
3.3预防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的相应措施
多数学者认为,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员操作,应对相关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严把生化检验质量关.为此,要不断增强采血护士的服务意识及专业能力,重视细节管理,采血前,对采血器械进行仔细检查,对其包装、外观进行观察,要求采血人员正确区分,避免错误。采血人员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规范穿刺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不断改进穿刺方法,从而控制不良风险.血液标本运送过程中,注意不要剧烈震荡.为避免抗凝剂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对抗凝剂进行科学配比,保证相同室温和低温条件下科学控制标本放置时间,合理控制检验温度,避免温度差异造成溶血现象,造成检验结果不正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期间,溶血现象能够形成一定影响,所以,临床中需严格控制采血、运输及检验流程操作,降低溶血现象发生比例,从而保障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赵亚军,郭云霞,邢军.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预措施[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04):62-63.
[2]耿素亚,李国锋.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2):209-210.
论文作者:蔡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实验组论文; 生化论文; 标本论文; 含量论文; 现象论文; 样本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