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扶贫报道
——以新华社互动H5《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为例
文/于卫亚 焦旭锋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积极转型,致力于跨平台、多形态、全流程的新闻生产,力求实现新闻策划、生产、分发等流程的重构。2019年7月1日,由新华社推出的互动H5《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广受好评,产品点击量超过1200万次。这组报道以9张饱含真情实感的祝福卡片为传播点,邀请网民向驻村干部、支教教师、产业带头人等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们送去祝福。H5发布48小时后,后续报道《这是一份绕地球5000圈的祝福!》即跟进推出,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深度剖析了这些祝福卡片背后的新闻故事,其中对扶贫干部的采访视频打动了无数网友。该组报道设计精巧、把脉精准、感情充沛,采用了全链条、多波次的传播,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响,为建党98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技术驱动:实现智能融合生产
这组报道中,新华社在数据、位置、传播等多个维度上运用了新技术。例如,与高德地图进行数据合作,深度剖析了网友发送祝福背后的大数据。在产品前端获得用户允许后,每一张祝福卡片都被单独标记发送时候的地理位置信息,技术在抓取到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和卡片接收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后,将发送端与接收端的路径距离进行数据化处理,并以GIF动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数据分析结果展示了祝福跨越的总里程、发送者和接收者所在的省份分布、发送祝福卡的高峰时段、传递的最远祝福、被选择最多次数的卡片等维度,并对其进行了智能化排序。
数据技术的使用不仅使人们可以关注、参与到送祝福的情感互动中,还能够更直观地对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分析、呈现与解读。例如,对9张祝福卡片中被选择最多的3张内容进行解读,可以看出,人们对扶贫攻坚“战士”的期待和赞许集中在“理解”“初心”“无私付出”等方面;将发出祝福卡片最多的省份与收到卡片最多的省份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更多扶贫“战士”的深度信息。这种模式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受众从不断变化的数据中感受到了产品真实的传播力,激发了其强烈的参与感。通过技术对新闻产品和新闻报道进行内容深化和意义升华,有效地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也提升了新闻作品的深度,更好地弘扬了主旋律,实现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陶器的制作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在古代,作为生活基础品的陶器,除了作为简单的盛放器皿外,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更迭,在陶器的器型与外在纹样的描绘上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时代性。无论是单纯为了实用,或者描绘图腾用以祈求风调雨顺,都是人们对于陶器这一器物的人性温度。说明了手工技艺体现人类文明和人类劳动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手艺的实用品格是它最本原也最为重要的本质特征,又如日本学者柳宗悦所说:“实用的工艺是最正宗的工艺。”
此外,新华社还曾经与百度AI团队合作,开发了一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黑白旧照片变成彩色照片的新闻产品——《给旧时光上色》,这也是主流媒体利用技术驱动新闻生产的一次尝试。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将成为通用性技术,媒介生产的智能化趋势将进一步推动“人机协作”和机器之间的协同生产,为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提供技术动能。
社会化传播:感知受众、触达受众
融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从策划阶段就要对受众需求、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需求进行洞察与感知,传递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H5《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在网络上的走红正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把握了网友的情感共鸣点。该产品通过介绍扶贫工作者的海报和9张富有亲切感的祝福卡片,将扶贫攻坚的宏大叙事主题与亲朋好友的美好情感相结合,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感、联络交流的平台,吸引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和互动。表现扶贫工作者收到祝福卡片感受的3分钟微视频,体现出了脱贫攻坚进程中无数扶贫“战士”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场景,激发了人们对扶贫攻坚一线工作者的尊敬与感动。
同时,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移动手机和社交网络成为网民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这也对新闻生产过程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在传播渠道上,融媒体新闻产品要积极借助社交机制,提升新闻产品的交互性,将社会化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手段,对新闻产品进行多渠道投放,以适应当前信息传播的移动化、场景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保证新闻产品能够在最大范围内触达散落在互联网空间中的受众。作为一个情感分享式的H5产品,《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在“两微一端”进行发布,并通过社交网络的转发、分享形成圈层传播。在中宣部和中央网信办的协调下,《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及各地省、市、县级媒体纷纷转发,学习强国等主流新兴媒体平台也进行了重点推荐,其他媒体的配合报道也形成了丰富的话题圈,进一步扩大了该新闻产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据统计,截至7月3日17时,这一产品覆盖了1.7亿网民,超过1200万用户使用H5发送祝福。截至7月7日,微博话题#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阅读量已达5160.5万。此外,新华社与社交媒体平台抖音短视频开展合作,发起话题#家乡的变化#,让网友参与到诉说家乡变化、致敬脱贫一线奋斗者的互动中。这种“跨平台”“跨介质”的传播方式弘扬了主旋律,提升了新闻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从二者差异性的分析来看,地图制图数据更具丰富的数据表达形式,空间数据则对数据的内部质量有着更为广泛和严密的要求,因此,可通过地图符号化的方法将地图制图数据分解为空间数据与符号化信息,并在生产地图制图数据过程中强化数据内部质量即可得到空间数据。
流程革新:内外协同发力
为制作H 5《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新华社形成了“跨部门”“多工种”的项目组,由新媒体中心具体落实。主创团队前期通过多次“头脑风暴”,确定了产品主题、呈现形式、产品逻辑,具体的生产、制作则由团队内部进行分工协作,并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了创意策划、资料收集、开发调试、数据分析、视频制作、文字编辑、制定宣传推广方案等工作。在数据新闻《这是一份绕地球5000多圈的祝福!》这一延伸报道中,扶贫工作者的相关视频拍摄则由新华社国内分社配合完成。部门融合、内容融合、人才融合的项目制运作方式,加上多方力量的调动,合力生产了优质、高效的新闻产品。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逐渐转变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素的组合表现形式。其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与传统采编过程有着本质不同,是一种中心统筹、采编联动的运行模式。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变化,在媒介组织内部,传统媒体需要组建多媒体化的专业采编队伍,从选题策划、内容制作、传播分发等各个环节入手,采用专业的团队负责精细化打磨。这就要求媒体内部不能仅仅只储备采写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具有高技术性、具有美工设计思维的新型人才,力求使新闻产品在视觉效果、包装设计等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对外合作是推动新闻产品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借助拥有广泛活跃用户群体与影响力的媒介平台可以实现引流,扩大新闻产品的辐射范围。新华社脱贫攻坚主题H5系列产品形成了全网热议、舆论共振的效果,得益于对商业平台的利用。该产品与抖音短视频、微博合作刷话题,形成全民参与热潮,借助这一年轻化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传递正能量,在年轻群体当中传播了主流价值观,塑造了媒介的正面形象,增强了媒介自身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竞赛式的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有效性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中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角色感,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结语
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首先应当洞察社会与人们的实际需要,将其作为新闻生产的出发点,通过借力新媒介技术以适应媒介生态的变化,生产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闻产品。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在内容上应注重多样化媒介形态的融合使用。这对生产团队的专业性、丰富性与运作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在生产流程上,需要内外协同合作生产,各自发挥优势,合力打磨精致新闻产品。在渠道布局上,需要“跨媒介”“跨平台”的传播渠道,以此形成立体环绕式的传播效果,在更大范围内触达受众。
作者于卫亚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融媒体部副主任
焦旭锋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融媒体部主任助理
标签:新华社论文; 扶贫报道论文; 《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论文; H5论文; 新媒体平台论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融媒体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