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论文_徐福玲 李健 陈丽娟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63)

【摘要】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应用积极心理护理的效果,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蒙特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护理,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以及认知功能,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护理;帕金森病;焦虑状态;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3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206-02

帕金森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临床数据显示,帕金森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目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年龄老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均有可能参与其中。在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改善、消除患者的焦虑状态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对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消除为主题,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在其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提到的相关诊断标准;(2)无继发性或症状性综合症;(3)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4)以往无精神病史;(5)患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介于56~69岁之间,平均年龄(62.9±2.4)岁,病程0.8~11年,平均病程(4.9±1.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护理对策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心理护理方式。以下对两种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常规护理:(1)加强巡房,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告知其相关健康知识以及注意事项;(2)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采取治疗措施。

积极心理护理:(1)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大致情况与病房环境,告知其治疗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治疗程序;(2)鼓励患者多与同病房的病友交流,消除其孤独感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3)合理应用各项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在不违反规定与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4)与患者家属建立沟通渠道,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以及家庭关系,针对存在明显焦虑表现的患者,深入剖析其病因,与患者家属共同完成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5)在巡房的过程中,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其睡眠质量、饮食情况等,指导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6)告知患者心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同时分享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实施护理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蒙特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护理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对比护理前后的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评分之间的差异。HAMA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0~4分),得分越低,则说明焦虑程度越轻。根据HAMA量表得分,将患者的焦虑状态划分为四类,即严重焦虑(得分>29分)、明显焦虑(得分为21~29分)、焦虑(得分为7~20分)、无焦虑(得分<7分)。MoCA量表共7个维度,17个项目,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AMA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的评定结果见表。

2.2 MoCA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为(7.5±3.1)分,对照组患者为(7.9±3.2)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为(18.7±4.5)分,对照组患者为(12.4±3.8)分,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心理焦虑以及认知功能问题等非运动性症状具有较高的并发率,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鉴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原则为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患者焦虑状态的缓解、消除,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文献[1]指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帕金森病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其心境与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护理过程中,积极探讨、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进行对症心理干预,并主动挖掘患者自身的潜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治疗,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此外,相关研究[2]还就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积极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与类似文献的结论大致相同。从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认知功能状态来看,心理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积极心理护理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借助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徐臻,夏进.耳穴埋豆联合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73-74.

[2]卢颖,刘浈,倪文娟.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影响[J].蛇志,2017,29(2):206-207.

论文作者:徐福玲 李健 陈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积极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论文_徐福玲 李健 陈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