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碳排放与碳减排的主体。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技术水平、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节能减碳任务更加艰巨。为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文分析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对策
1、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统性政策缺乏
城市低碳生态化是“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系统发展模式,发展中“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实效成果”的流程与系统性政策的推进密不可分。随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低碳生态已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但在政策的执行端,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督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执行效果往往欠佳,或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部分城市因引导性政策的缺失忽略客观需求而盲目跟风,出现建设趋同化现象,存在发展定位模糊、规划与管理混乱的现象,脱离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初衷,忽略建成区的生态保护和规划。因此,不健全的引导政策、监督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基础障碍。
1.2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技术创新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清洁能源应用、污水处理、空气治理等先进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巨大推动力。但诸多行业过于依赖现有技术,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发展方面进步缓慢,更因高成本、高风险止步于此。国家虽每年征集低碳技术目录,但相应的激励机制、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低碳生态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所以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和环境从而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是重要原因。
1.3能源结构不合理
随着低碳经济、生态工程的推进,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升,但占比仍较低。煤炭仍是我国消费的主要能源,2015年我国原煤在一次能源中占比高达63.7%,而美国17.4%,法国3.6%,瑞士0.7%。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3.19亿千瓦,年发电量1.11万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仅占8.5%,而挪威66%、瑞典31.9%、瑞士30.4%。我国天然气生产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从2014年的5.7%上升到2015年的5.9%,但低于世界平均值23.8%。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低碳城市建设的方法
2.1推进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健全配套扶持政策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和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文件,各省市需建立和完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和落实责任考核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考评,与各省市重点节能减排工作结合。二是从财务、税收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设立区域合作投资项目,鼓励创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发展国家级实验基地、生态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区等。三是加大经济扶持,制定专项资金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对重大低碳节能设施、生态低碳产业等项目的资金和信贷支持。
2.2调整能源及产业结构,發展低碳产业
能源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低碳经济以最低限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两者间做好平衡杠杆,方可双赢。首先,梳理现有高耗能产业,加强整改措施,进行技术提升,挖掘低碳潜能,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明确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向高新科技密集型、生态型转型,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后制定生态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如金融、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快和创新第二产业中的风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低碳产品产业发展。
2.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土地使用模式
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合理规划布局才能确保生态保护用地的占有量。越是密集型越应合理建设绿色交通体系,规划多样化功能区,提高能源和土地利用率;对建筑布局进行容量控制,合理规划建筑体、道路、路口等,以功能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注重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碳封存的匹配度,除充分绿化城内空隙,还需考虑城与城的边缘带。研究表明,1公顷阔叶林年净供氧量为12t,但草坪的碳汇能力仅为其1/8~1/4,种树面积应不少于绿化面积的70%,由此可知,合理规划树木植株面积是城市碳汇的一个重要方面。
2.4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创建低碳化交通模式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建标准,针对老旧社区进行节能改造,逐步达到城市一定年限内的建筑均符合节能标准。减少交通能耗,首推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增加社区间步行空间,缩短通勤距离。增设地铁、BRT公交、专用公交道路等,鼓励使用共享单车。通过收取停车费、车辆尾气排放费等税费政策,约束车辆的使用率。严格执行车辆环保检查,要求汽车尾气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碳排放量。
2.5建设低碳消费市场,创新绿色生活理念
鼓励各城市制定低碳消费产品的补贴政策,如开发中小型节能产品的补贴政策,引导全民消费。集合城市各级单位、行业、媒体、学校等多方力量进行宣传教育,如绿色办公环境、绿色居家理念、绿色校园生活等。增强全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引导全民采用绿色生活方式,选购环保产品,重复使用;对垃圾物品进行分类回收;出行以公交、地铁等绿色交通工具为首选;选购汽车以环保节能、低排量为主等。
2.6加强区域低碳经济合作,推行低碳技术示范项目
低碳城市的发展应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源共享,可开发低碳生态产业带,成立生态联盟,建设经济碳圈,开发跨区域碳市场合作模式,多领域发展碳金融等。在理论规划和政策方案的指导下,结合各城市特色研发或引进低碳技术,开发低碳示范项目,特别是在绿色节能建筑、绿色交通、低碳循环经济产业、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生态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领域。
结论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格局下,城镇发展需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赋予灰色城镇色彩和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系统规划,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生态环保将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为稳固我国国际地位、承担环保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华斌,盛硕,刘嘉.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途径研究综述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2.
[2]刘利刚,袁镔.中国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趋势探索[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213—222.
[3]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规划,2012.12.
[4]王永安,恭映壁.计算城市绿化面积的碳氧平衡法[J].生态经济,2002(3):62-63.
[5]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1):32-39.
[6]黄斌,吕斌.低碳视角的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3(4):51-56.
论文作者:李中晖,李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低碳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能源论文; 政策论文; 我国论文; 产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