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刘全栋,何沛林,刘学

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刘全栋,何沛林,刘学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有着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耐锤击性好、穿透力强、造价便宜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实效。本文介绍了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最后分析了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锤击法是传统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常用方法。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静压法逐渐应用于预应力管桩的施工中。静压预应力管桩具有承载力强、造价低、使用性能高等优点。在采用这种新型施工技术时,工程单位必须严格监控施工质量,这是保证管桩性能充分发挥的基础。

1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1)熟悉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监理计划和实施细则。

(2)审核施工队伍的资质,检查质量保证体系,并给予回复。

(3)监督并积极参与业主主持的各现场会议,明确全体人员的职责,组织施工技术、安全、监督工作,重点关注项目的施工程序和方法。

(4)积极参与项目设计交底以及图纸会审。

(5)掌握本工程的地质条件、打桩方式、打桩方法和技术要求,静压管桩应主要通过控制桩力和控制桩长来确定;对锤击的最终穿透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注明配桩长度,节数应该控制在五节内。

(6)严格检查打桩设备,检查其设备录入及性能测试报告,不符合本施工要求的不允许使用。

(7)协调业主调查施工段地下设施(管道、管线、隐蔽)的分布情况及具体情况,做好线路控制点的测量工作。适用于在垂直方向或角度上测量控制点,并在相邻建筑物上做测量标记,观察施工过程中施工轴线是否位移以及挤土作用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8)做好业主规划控制点的施工现场交接记录,并在记录中明确标注施工现场位置与放线位置的地下位置的相对位置,组织2人以上2人的复测。

(9)审查开工报告和施工条件、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证齐全与否、人员和设备的位置、场地是否符合桩机工作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并着重研究施工单位对施工单位在技术方案中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压桩

压桩过程中的控制重点是保证桩的垂直度,每压进一段桩,都要测量桩身的垂直度,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管桩的垂直。施工人员在压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桩位是否出现偏移,一般压桩入深达到1m后要停止施工,检查桩身的垂直度,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2接桩

接桩的施工应以桩头与地面的距离为依据。通常,当两桩之间的距离达到1.0至1.2米时,就可以启动焊接接桩。焊接前,将钢板上的杂物取出,确定焊接前的连接位置。技术人员应控制焊接层数和焊接后15min的冷却时间。为了保证上下桩是同一中心线上的桩连接点,一旦发生两桩之间的偏差,应及时纠正。

2.3终压

终压方案应考虑桩型、桩长、桩土等方面,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终压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技术指标通常是结合两个条件,一是确定终压参数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二是分析底部压力钢管桩深度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对终压形成的桩顶标高应该通过测量仪器实行观测。

2.4特殊处理

施工过程中,静压预应力管桩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施工人员应及时处理。如遇雨天,施工现场应开挖排水口或设置水口以及时排出雨水。如果垂直度偏移,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管桩需配合机械设备进行调整。

3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1桩身破坏

原因分析:①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桩现象的发生或桩顶和桩身的不均匀性,桩顶的应力集中导致桩帽滑动或桩头爆裂。②桩机施工压力值超高。③在打桩机施工过程中,打桩机擅自移动框架,纠正桩身位置和垂直度,导致桩身断裂;桩机施工后的人工桩的施工及土方的不合理开挖。④桩身材料质量。防治办法:①采用合理有效的打桩机施工方法,控制桩身垂直度,避免斜桩发生。②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重视施工的质量和水平,这直接关系到桩基成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小心。③施工中应加强对桩的原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在桩基破坏过程中,宜采用小应变等有效手段对桩身进行检测。

3.2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

在管桩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是避免和减少挤压土的影响,记录桩的驱动和振动对相邻房屋的影响。其原因如下:在锤击施工中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经常会引起桩周土体结构在沉桩时受到扰动,从而改变土的应力状态,产生土挤压效应。在桩机的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节点较多,焊接质量不佳,桩端在硬夹层中停止;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不合理,每天堆积了太多的桩,桩压速度过快,桩的密度过大,加重了挤压效果。防治办法:①为了控制桩的密度,针对桩距比较紧密的部分管桩宜采取预钻孔沉桩法,孔径大约小于桩径50至100毫米,深度最好是桩长的1/3至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者采用间隔跳打法,可是在施工中放置封闭桩的形成。②根据桩的深度,应该是先长后短,先高后低。如果桩的密度较大,离建筑物较远,应在场地开放时在中间进行。如果桩体密集,场地较长,两端离建筑物较远,应从中间进行到两端。如果桩靠近建筑物,且靠近建筑物,则应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从近到远。③设置袋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孔隙水压力过大,减少土壤挤压现象;设置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水沟,消除土挤压的影响。④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停歇时间,避免长时间停车,增加摩擦阻力,影响打桩机的施工,造成打桩困难。同时,应避免在砂质淤泥、砂土等硬土中进行焊接,并合理地进行桩长组合。

3.3浅层障碍

原因分析:浅层障碍是阻碍静压顺利进行的一大因素,在管桩下压时常因旧基础、大孤石等的影响而延误正常施工。防治办法:①在打桩前,要详细了解场地原有的施工情况,安排好探桩施工。浅层的屏障可以被挖掘机挖掘出来。施工不方便时,可通过钻机进行钻孔,然后将桩插入孔中,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板的方法纠偏。②当桩深到可以拉出时,可以用小钻在管桩中间的孔中钻孔,钻完障碍物后继续堆积。③打桩机的能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地质条件相匹配,即桩型选择和配重应满足施工要求。

3.4桩身抬高

原因分析:管桩施工中的“挤压效应”会导致桩体上升,尤其是在向下压力下发生沉降时。防治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在桩基施工结束后应调整施工方案,连续抑制桩身3次。土方工程施工作业应在埋设期间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相应的静压试验。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后,可进行以下施工工作。

结束语: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越来越普遍。在采用这种管桩施工技术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对一些常见的施工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案。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管桩的位置、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为后期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西兴.预应力管桩施工及其通病处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6):273-274.

[2]郭鑫.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44-45.

[3]刘露.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7):265-266.

[4]郭忠峰.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及施工技术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115.

[5]郑敏.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6):27-28.

论文作者:刘全栋,何沛林,刘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浅谈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刘全栋,何沛林,刘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