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管理结构_银行论文

论建立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经营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财务管理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结构性差别越来越大。部分商业银行质量与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高速增长掩盖下的经营结构失衡矛盾不断加剧,实际上已面临“增长陷阱”的严重威胁。如何按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经营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经营规模的有效增长,以获取最佳效益,并增强商业银行的长期竞争能力和保障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财务政策组合体系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普遍性

在50年代和60年代,企业经营管理曾先后经历了以生产、市场为中心两个阶段,70年代以后逐步演变为以筹资理论、投资决策和日常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主,以公司财富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财务管理为中心。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也日见突出。

现代财务管理是全员、全业务、投入产出全过程的连续性管理,它涵盖一切影响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管理活动。当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确定后,就应当启动由财务计划政策、收益政策、成本政策和分配政策等构成的财务政策杠杆,对经营结构(见图1 )进行全面调节,实现资本、资源、业务和收益等经营要素的最优配置和经营要素效能的最佳发挥,使商业银行规模效益、范围效益、边际效益、结构效益、质量效益和派生效益联动提高。

(二)商业银行财务政策结构

体系完整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政策应包括:(1)财务目标政策,把银行的全部使命排列成金字塔式结构,在强调筹资效益、用资效益、机构效益、部门效益、用人效益和新的效益增长点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2)财务战略政策,包括经营方向、 业务增长、(机构、人员、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境内外市场、客户等)优先级管理。其核心是用系统的财务战略思想引导银行的长期发展与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的效能,确保财务目标领先的持续性;(3 )财务策略政策,即对资源最有效安排的政策,包括综合经营计划及支撑综合经营计划的分项计划;(4)财务控制与反馈政策, 主要将财务实际与标准或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分析差异,评定责任,奖罚分明。

图1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

(三)商业银行财务配套政策

财务管理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不是财务部门所能单独承担的,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工作,需要各种政策间的协调。财务管理要逐渐由个别的、分散的、少数人的管理,转变为整体的、集中的、各部门、各种政策间协调管理,确保财务目标在理想的政策环境里实现。财务管理的配套政策包括业务发展战略、一级法人与系统调控政策、分类指导政策、资产负债管理政策、机构管理政策、人事管理政策、内部控制政策等。

二、商业银行资本要素的财务性管理

(一)资本要素对商业银行财务行为的影响

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源投资和风险承担的基础,强大的资本实力可以保证银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不断增强竞争能力。维系商业银行与所有者关系的是资本纽带,银行对所有者承担的责任要重于对任何其他集团承担的责任,其经营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所有者愿望的影响,所有者会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通过税收政策或红利分配政策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股东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国有商业银行对所有者承担的基本责任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通常表现为利润和发展,所有者希望能挣得合理的投资报酬,也希望银行能发展壮大,它们分别构成银行资本管理的前提和目的。这需要银行管理者正确管理价值循环中的每个要素以及处理这些要素间的关系,成功地完成创造价值的循环。

从理论上讲,股东财富的增加靠的是在保持每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银行的风险,或者在风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每股收益。商业银行必须综合分析各种财务决策对每股收益和风险总水平的影响。银行资本率的管理,正是银行风险与收益长久性均衡的一大武器,它引导银行在控制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力求把资产规模控制在资本率允许的范围内,然后在此范围内确定能产生最大化资本收益率的资产负债结构。

(二)资本计划

从静态上讲,资本充足率、权益乘数、实际资本率等参数共同确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运作的杠杆极限。从动态上讲,为了使资本与资产保持同步增长,必须制订合理的增资计划。商业银行可以有不同的筹措方式,要实现以最佳方式获得和管理资本,必须综合考虑监管者对银行资本总量和结构管制的要求,所有者利益(包括股利、投票权、杠杆效应与股票价格等)的制约,以及适应预计资产的增长,保证资本总量充足,结构合理,来源有保障。首先在预期风险结构前提下,根据资本支持要求,对资产增长所必需的资本数量作出预测。其次决定如何筹集这些资本金,及时调整资本结构与增量。可选择的增资方案有:(1 )实行差别所得税率,增加利润留成积累;(2)如果是统一所得税率, 在没有外源资本的条件下,应提高资产收益率;(3)特别国债计划;(4)股份制改造,利用市场资源集聚资本;(5)附属资本计划。

(三)资本经营

如果资本全由国家拨给,则商业银行的资本经营就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财政,并具有政策决定的性质。而在股份制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本调整就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它有利于商业银行全面发展业务,调节风险与收益,实现最理想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股份银行的市场地位是明确的,一家银行的上市股票价格反映着它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同时决定着它的竞争地位。如果是上市银行,还要求它既要遵守商业银行的行为规范,又要遵守证券市场的行为准则,而目前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是模糊的,不可能受到社会投资者关注,经营问题很容易被掩盖,实际上,市场经营的弊端难以完全去除,也很难恪守市场经济的价值准则。因此,所有制改造应该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经营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此外,银行资本经营的其他方式还有:资产组合调整、负债组合调整、出售资产、资产重估、资产租赁、银行兼并与控股等。

三、商业银行资源要素的财务性管理

(一)资源要素对商业银行财务行为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源要素由资本资产、组织、劳动和银行家才能构成,其投资的重点为分支系统建设、电脑装备系统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调节银行资源配置的杠杆是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为了更好地生存,任何企业都要选择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无效率的企业迟早会陷入破产泥坑或被成本低、利润高的企业兼并。根据资本与劳动的比较价格,商业银行可作出符合效率要求的选择。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电脑装备系统等技术资源的相对成本不断降低。而人力成本则随社会工资平均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廉价劳动力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受到侵蚀。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由电子计算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理论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等构成的技术生产力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助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网络银行等构成了“虚拟化”的银行分支网络,以科技为依托的多元化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源投资必须主动适应经营自动化、业务电子化和金融工程化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在资源投入的时间上与市场机会相适应,在规模上要适度,在结构上合理应从绝对概念上减少用工,从相对概念上提高效率有助于满足现在与将来广泛的市场需求、并兼顾了技术先进与经济上合理的技术投资具有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的双重效应。衡量银行资本有机构成高低的参数标准有: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技术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电子化网点覆盖率。

(二)机构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机构资源配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按规模经济的要求调整分支机构,治理摊子过大、战线过长、布局不合理、以人财物的大量消耗来支撑系统规模“虚胀”的局面。有效率的规模(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可以使单位产品的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或不断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并使单个机构所占市场份额扩大,竞争能力提高。规模经济的形成既可以是单一产品产量的增加,也可能是产品品种的增加,后者又称为范围经济。衡量分支机构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参数标准主要有:机构业务保本点;机构平均业务量;盈利行占比;机构集中度(含机构占比、规模网点占比)和基本业务市场占有率。(2 )建立追随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职能部门结构,增加各部门对财务管理的敏感性。以市场为导向,追求顾客满意,通过服务客户赚取利润是现代企业价值观革命后普遍采取的经营策略,银行内部的职能部门结构应尽快朝执行该策略所应具备的机制去调整。现代西方商业银行已呈现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融合、职能部门灵活设置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解决部门过多、职责重叠、人员沉淀和效率低下的内部机构设置格局,按客户部门、产品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和内部行政管理部门的新格局精简重组,行使非企业化职能的部门要么取消,要么转换为企业非正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职能部门上收管理行,部分总务后勤工作则逐步利用社会化服务功能。在经营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对职能部门分而治之,建立收入、支出、利润责任机制,将各种费用和收益归结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中去,责任单位或其管理者要负责他们可以控制的因素对经营所产生的结果。与责任中心的建立相适应,银行内部应建立健全内部转移价格机制与内部模拟市场核算机制。

(三)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也是加快技术进步,全面提高银行素质的过程。实施减人增效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以人均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迫使各级行形成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率的人力资源配置格局。一是以收定支,费用分配与收入直接挂钩,彻底扭转过去花钱百分之百受益、盈利只能部分受益的费用福利化格局,调动各级行创收的积极性;二是工效挂钩,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应完成的任务目标紧紧连在一起。对于每一名行员,都应建立专门的费用帐户和效益帐户,年底根据各自的成本绩效情况进行总评价。银行家才能也是银行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会的把握与竞争绩效,竞争的加剧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使人力资源日显重要。所以,对高素质人才的投放应该是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重点。评价一家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高低的参数标准主要有:人均存款;人均资产;人均资本;人均费用;人均利润和高素质人才占比。

四、商业银行业务要素(业务、顾客、 市场三维一体)的财务性管理

(一)业务要素对商业银行财务行为影响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包括资产负债表内业务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包括承诺、担保、金融衍生业务和中间业务)。以下因素的作用,将使商业银行的利基发生历史性变化:(1 )直接金融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不断扩大,使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又有了新的业务机会;(2)电子信息网络在银行的广泛运用, 动摇了传统业务的人际关系基础。(3)综合性银行发展潮流的冲击, 使商业银行的功能不断调整,超级金融市场随之出现;(4 )个人储蓄在社会总储蓄中的比例直线上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具有无限潜力;(5 )我国开拓市场保增长战略的实施,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机遇;(6)从顾客需求出发, 围绕现有产品功能的扩展和不同产品间的交叉补贴,商业银行现有金融产品附加值将逐步得以开发。市场结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的变异将使现代商业银行由存放中介机构转变为综合理财中心。商业银行不仅需要提高经营效率,而且必须富有创造力,能洞察客户的最新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向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除传统业务外,满足客特殊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和高附加值的新业务将层出不穷。服务也是资产,资产经营收入、各种手续费、佣金收入、(外汇、证券、衍生产品)交易收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和间接收入的增加,将彻底改变银行的盈利结构。随着收益决定的重要性日趋上升,影响商业银行财务流的主要因素将由资金流逐步扩展为业务流,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心也由资产负债表转向损益表。从财务角度评估业务结构合理性的参数标准有:非利息收入/总收入;非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零售业务收入/总收入;外汇收入/总收入。

(二)负债结构调整

我国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负债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结构性问题、风险问题、效率性问题和效益性问题日益突出,必须从存款和借款两个方面分别解决。(1)实施存款有效增长战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国有商业银行应努力增加存款总量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吸收存款的人均量和单位规模效益,调整存款结构,强化功能优势,把竞争的重点转移到大型化、集团化、系统化、部门垄断化的存款客户群体上来。存款有效增长的评估参数包括:存款平均规模;存款市场占有率;存款付息款;人均存款。(2)遏制超负荷经营战略。从商业银行整体系统来看, 由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消除了高比例准备金与巨额再贷款共存的机制缺陷,基本理顺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和调控关系。商业银行应利用存贷增量杠杆调节存贷余额比例,加速自求资金平衡的进程。在遏制分支行超负荷经营方面,应严格遵循资金决定规模、质量制约总量、效益支撑速度的管理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管理行应运用行政手段和利率杠杆调度和调剂资金,增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系统调控能力。

(三)资产结构调整

在资产质量低下和利息收回率低的条件下,从增加收益的角度看,商业银行拓展新的贷款领域,扶持新的贷款对象,构建合理的基本客户群体,降低非生息资产占比,具有与开拓新业务相同的效应。(1 )优化贷款结构。商业银行必须以货币政策为依据,以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为导向,坚持信贷“三性”原则,正确处理信贷集约经营与分级管理的关系,优化贷款的产业配置、区域配置、企业配置和产品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从宏观上防范 和化解风险。(2)优化资产结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受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共同制约,应对不同风险和不同盈利的资产作出合理的选择,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组合资产。(3 )控制非生息的内部资产的总量与结构。银行的非生息资产由流动性内部资产(保证支付需要)和沉淀性内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应收未收利息、亏损挂帐等)组成。对前者的管理涉及管理技术问题,理想界限是确保流动均衡的条件下保持基本备付比例。对后者的管理既涉及管理技术问题,但更多的是内部人控制问题,如固定资产、费用、工资、津贴等的超常增长。在美国,商业银行凡是未事先取得有关联邦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超过自有资本数额购置固定资产,一律按触犯刑法处理,其主要负责官员要接受刑法处置。我国商业银行要遏制投资饥饿症,一方面应改革财务投资体制,另一方面应对超标准固定资产征收惩罚性费用,促使各级行重视资产经营,尽早释放被冻结的资金。评估资金运用效益的参数标准有:综合收息率;利息收回率;贷款质量比例;机会成本比例(含非生息资产比例、沉淀性内部资产比例、高盈利资产比例)。

五、商业银行收益要素的财务性管理

收益是投资回报的总称,表现收益大小的方式有两种:收益额与收益率。

资本充足率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通过扩大权益乘数来提高资本收益率。因此,在权益乘数一定的条件下,资本收益率的提高有赖于资产收益率的提高:(1)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创造出较高的边际利润。 商业银行既要注意成本费用的削减,更要发挥成本创造价值的功能。一方面要完善成本吸纳机制,另一方面应集中成本投入推动优先级系列战略的实施。(2)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遏制非生息资产的畸形发展, 充分挖掘盈利潜力,稳定利息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度。(3 )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突破传统业务的利润极限。一方面应重视开拓市场、扩大客户基础和创新服务产品的战略决策。邮电通讯业由一个严重亏损行业变为各行业的“首富”,主要原因是就把握了电话成为个人生活必需品这一历史机遇,服务对象由单一的对公扩大到广大消费者,服务品种也大量增加,值得商业银行借鉴。另一方面,某一产品费用成本长期大于收益回报,则应果断停办该项业务,防止隐蔽的业务粗放经营。如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出于成本考虑,曾一度中断万事达信用卡业务,其新加坡分行的信用卡业务则转卖给了大华银行。对成本低效益好的产品则加大投入力度和市场推广。(4)加强收入真实性管理,使收入真正到位,支出符合谨慎原则。(5)完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 正确处理红利分配、内部留成与资源再投资的关系,按银行的市场价值要求决定红利分配与再投资之间的比例。在银行内部则启动分配杠杆调动分支行多创利和扭亏增盈的积极性。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建立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管理结构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