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集约化及其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和作用_科技论文

论农业集约化及其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和作用_科技论文

论农业集约化及其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与效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化论文,作用论文,规模论文,效果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集约化概念的界定入手,论证了农业集约化自身的这种技术经济属性,在于坚持科技为主导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来获取高效益的内在功能与机理及其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依存关系。并据此阐明了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指标与系统构成。进而以国有农场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经验为例,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农业集约化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 农业集约化 功能与机理 适度规模经营

在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贫乏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推行以科技为主导的集约化经营尤为重要。集约化既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和重要方式。当前以先进单位形成的统分结合、适度规模化双层经营体制为依托,揭示和探索农业集约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作用与效果,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1 集约化的概念、内涵与机理

集约,属技术经济学范畴。农业上系指为增加总产以提高单产为目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是相对于广种薄收式的粗放经营而言(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27页)。 这种精耕细作式的集约经营方式曾是近几年来国内外专家构建集约持续农业或精久农业的理论基础。而集约化则是这种集约经营方式的升华和内涵的扩充。从经济系统看,就是为增加经济总量以提高土地或劳动等单位产出率为目标,依据客观条件和相应规律,将一个生产经营体系内的技术与生产资料等软硬件进行合理投入和科学配置,以便在系统运作中充分发挥各要素间协同组合效应的一种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的经营方式。集约化包括一个生产经营体系内各要素潜力或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合理集中、精细组合、科学分工与协调运作等功能。这些集约功能的根本作用在于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不是增长数量来获取高效益。

2 农业集约化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指标

就广大农村来讲,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由分散的微观集约化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过渡到集体与个体双层规模化经营体制,是一种在党和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引导下的自组织过程。其至少具备以下六大基本条件:①当地乡村(或国有农场)的有关组织特别是农业生产者在思想观念上是否认识并存在着集约化的积极性。②农业生产者专业化及技术水平是否达到集约化的最低要求,并是否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追求目标。③集约化的启动或垫底资金及相应的物质与工程技术装备是否配套或经集约化后有能力配套,包括农田水利、耕作机械等。④产前、产中与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并到位。⑤当地政府和有关组织在土地、劳动力流转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是否制订并对集约化能否产生较强的引导、规范与制约作用;且当地非农产业在资金、人才与技术上能否给予必要支持。⑥为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劳动密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能否吸纳农村60%以上劳动力和农村劳动者收入的8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

另外,在这些条件大体具备情况下推行集约化还必须确保以下七大指标大多高于同类未集约化的相应指标,否则这种集约化很难持久或进入高层集约化。该七大指标包括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率、公有经济增长率、个人收入增长率、资金或资产利润率及生态合理性。实质上这七大指标是集约化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协同组合效应的表现量集,可从总体上看出推行集约化的实际效果。

3 农业集约化的内容与方式

农业集约化就一个集约体系来讲,其集约内容可概括为思想观念集约、生产要素集约及体系构建与运行中的环境条件集约三大方面。其可细分为以下十点:①思想观念集约。这种集约旨在图谋共识,以便达到目标一致、思想统一,产生相应的精神合力。②硬件资源集约。包括土地和集约经营所必须的机械、工程技术装备等。③组织集约。即政府、部门和各有关组织形成集约化体系,为产生协同组合效应提供组织保证。④实用科技集约。主要系指各类实用技术的集约开发、合理组装与配套应用等。⑤管理集约。包括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以及管理思想、方式与技术手段集约化。⑥劳动力集约。包括科技与管理人才在内的劳动力优化配置与协调配合等。⑦资金集约。包括投资方向与结构的优化、投资效益等。⑧政策法规集约。为集约化提供积极有效的引导、制约与保驾护航作用。⑨产品、市场与信息集约。包括产品的集约生产以及市场体系构建与探测、营销策略研制和信息开发与传输等集约运作。⑩流通集约。主要为集约化体系内部及与外部环境间形成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等提供便捷的流通渠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成本。

其次,从集约化的方式与规模层次上看,可大体分为,①微型或小型集约:如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采用立体化种养式集约方式,以某类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应用为主线的技术密集型集约方式,以及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集约方式等,多表现为小型专业户或家庭农场等形态。②中型集约:如以公司制形态出现的有限责任集约方式、股份合作集约方式以及种养加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综合型集约方式等。③大型集约:如生产经营集团化、国际化等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约方式。

4 农业集约化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与效果

当前一些先进的国有农场,在立足自身存在的集约化意识、优厚的自然资源、较高的职工素质和较强的科技实力,以及农田水利化、耕作机械化和农畜产品系列化加工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与优势,在合理探索与配置统分结合的双层规模化经营体制基础上,以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以科技开发为主导,以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与突破口,在资金投入、调整结构、体制探索与科技开发应用等方面,逐步推进经营机制与方式向适度乃至高度集约型转变。不断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4.1 投资集约化

投资集约化的作用与效果是:①以少量或精量投入来启动或激活存量资产,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带动存量资产的技术改造与优化重组。如江苏新洋农场以开发名牌产品为目标,创造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优势的“美尔姿”羽绒服等系列产品,进而以此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龙头带动原有肉鸭饲养与羽绒等副产品加工设备的改造与重组,使该场经济总量迅速增加,投资与资产利税率等均在30%以上。②以重点投入保证集约规模,以集约规模来图谋最大的协同组合效应。江苏东辛农场通过对几万亩低产田理化生物学性状的调查分析,在诊断出原有水利设施老化与地势低洼等是造成农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后,集资1000多万元对低产区电排灌站进行更新改造和配套加深与拓宽大中型沟渠,建设高标准大范围匡圩全封闭式的排灌降体系。使3333多hm[2]低产田农作物单产净增31%—60%,不但第二年收回全部投资,还多创600多万元经济效益。且土壤肥力迅速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大力改善。 ③以优化投资方向与结构来盘活经营机制,以机制集约化来发挥投资效益。一些先进农场的做法是:以市场开拓为投资重点,以实用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主攻方向,以建立购销网为配套工程,全面优化投资方向与结构,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4.2 经济结构集约化 经济结构主要是指产业、产品、 生产结构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其集约化的作用就在于从经济的宏观构成方面探索系统功能,以各类系统功能的协调运作发挥最大的结构优势。经济结构优化是企业产生集约化效果的基本保证。在国有农场业已形成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和类似工厂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基础上,根据农场大农业内部存在的动、植、微生物间的生态依存链和农畜产品系列化加工增值链,以进入市场的最终产品的加工营销为龙头和主线,积极推行种养加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经营方式,是近几年一些先进农场的主攻方向。

4.3 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体制集约化。 当前一些先进的国有农场构建与推行的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双层规模化经营体制,为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种体制内的“统”:①统在生产要素的集约规模上,如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②统在重大资源的配置决策上,即集中力量办大事。③统在宏观规划与布局上,如种养基地规划、重大资源的分配布局等。④统在总体经济效益的发挥上,即确保人财物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公有经济实力的增强。⑤统在技术密集的措施上,如种植业统一机作、统一灌溉、统一关键性技术措施。⑥统在思想观念与政策法规上。⑦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上。⑧统在企业整体形象与重大社会效益上。

体制内的分是以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创造性与积极性为目的。①分在责权利直接集约的责任制上。②分在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上,如一些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的农作物田间管理等。③分在专业化生产经营上,如种子、果蔬及畜禽等专业化生产经营等。所谓“双层”就是以总场和直属的各类专业化生产经营实体作为第一层面;而这种专业化实体与其下属的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构成第二层面。规模化既包括要素构成规模化,又包括经济总量规模化。规模化的程度或大小是依据客观条件等综合确定。有关与这种管理体制相配套的经营机制,一些先进农场从纵向上看大都以各类职能系统的“条条”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横向上按生产经营实体的“块块”推行交纳风险抵押金的承包制和有限法人制。全场形成一种统分有序、纵横交叉、条块结合的人财物科学配置与协调运作机制。全面实行工作或生产经营实绩与自身的工资总额挂钩办法,双向考核,自加压力。各类人员的责任利上下调控,左右制约。确保各体系生产经营功能高度统一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协同组合效应得以有效发挥。

4.4科技集约化 科技集约化就在于通过建立合理的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服务机制和体系,在保证科技成果的实用性、高效性与可操作性基础上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社会实践表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正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与主导作用。当前,一些先进农场在大力引进开发各类科技人才和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基础上,以重点构建场内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机制主导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轴,一头联接种养加体系内的科研机构,一头联接各专业化生产经营实体乃至种养专业户或家庭农场。做到生产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服务出效果。在科技人才的开发、管理与使用上,以“四力”即“尊重发挥个人能力、全方位开发科技潜力、努力构造科技合力和以政策激励科技动力”原则,为科技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而且每年根据科技发展规划提取足够的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和制订各种激励措施,如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益与科技人员收入直接挂钩等。力求使科技人才各尽所能和优先致富。正是这些机制与体系的协调运作,使科技进步率迅速提高。如江苏垦区由于普遍构建这种科技开发应用体系,使科技进步对大农业贡献率已由“七五”期间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45%以上,先进农场已达6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至15个百分点。同时正是这种科技集约机制的加强使一些高科技已进入部分经济领域。现该垦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特种产品、绿色食品与名牌产品已形成主导产业和规模化经营格局。其产值、效益等约占全垦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总之,随着科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与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收稿:1995年10月13日)

标签:;  ;  ;  ;  ;  ;  ;  

论农业集约化及其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和作用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