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疗效分析论文_武敏,卢道远(通讯作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观察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36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作为观察组(高压氧组),常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常规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快,后遗症少,脑电图结果恢复快;对照组临床症状相对观察组恢复慢、易留后遗症,脑电图结果恢复缓慢。结论: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更快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脑功能。

【关键词】高压氧;硫化氢气体中毒;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63-02

硫化氢为无色易燃的有害剧毒气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目前,有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制糖、食品加工等.在我国硫化氢中毒占职业性急性中毒的第2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接触有害气体人群大,是急诊科常见疾病。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改善重要脏器细胞代谢,促进受损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恢复。笔者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36例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共36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0.5h~24h。均为工作过程中出现硫化氢气体中毒。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在(40.20±15.40)岁,从中毒到入院时间最短0.5h,最长时间为24h,平均时间为(4.52±15.12)小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联合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各18人,高压氧组无高压氧治疗禁忌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史资料完整;(2)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诊断明确。

排除标准(1)排除具有有严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异常患者;(2)排除哺乳期、妊娠、儿童等特殊患者;(3)排除入院前已死亡患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及高压氧组入院后均积极常压高浓度吸氧,同时给予营养脑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抗生素防治感染等对症治疗;并予常规完善心电图、胸片、尿便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有呼吸抑制者给予呼吸兴奋剂;有肺水肿者、脑水肿、抽搐患者予对症治疗;休克病例未用升压药物,经激素及氧疗均可纠正;眼部损害给予氧氟沙星眼药水及素高捷疗眼膏局部对照治疗。

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每日1~2次,每次持续约2小时。舱内压力0.2MPa,加压时间20min,带面罩吸纯氧60min,减压时间2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以2~3疗程为宜。

1.4 疗效评定

高压氧组在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第11天,两次检查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分析。对照组亦在相同时间点分别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症状分析。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脑电图结果正常。

(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脑电图结果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3)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但仍有较明显临床症状,脑电图结果改善不明显。

(4)无效: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脑电图结果无变化。

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硫化氢气体中毒患者脑电图及临床症状比较分析,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疗效评价

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6例硫化氢气体患者中,高压氧治疗组:平均1.2舱次(7小时内)意识转清,中毒轻者合并有眼及呼吸道局部刺激症状均在24~48小时内消失,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3~5天全部消失,除1例重度硫化氢中毒患者临床症状恢复不明显,脑电图无明显改善,其余平均7天症状完全消失;未经高压氧治疗的18例,平均48小时意识转清,但平均治疗16天仍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3例中毒中毒者临床症状恢复差,脑电图无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出院时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X线胸片均已正常。

3.讨论

当空气中硫化氢质量浓度超过30~40mg/m3即可使人中毒。其中毒轻重与接触环境内硫化氢浓度、接触时间及个体耐受性有关,可表现如下:(1)长时间接触较低浓度硫化氢可对黏膜局部产生刺激作用,如眼部表现为畏光、流泪、结膜充血;重者视物模糊,结、角膜水肿。呼吸系统表现可有刺激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严重病例可发生中毒性肺炎、肺水肿。(2)高浓度硫化氢可因其对细胞内呼吸的抑制作用而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全身中毒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突出,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等;并可随缺氧加重很快出现意识模糊,进入昏迷状态。其次是心、肝、肾等器官受损,表现为心肌损害,心律失常,蛋白尿,转氨酶升高等。(3)极高浓度硫化氢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突然呼吸抑制、昏迷,甚至呈“电击样”死亡。以上几种表现,年龄超过40岁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重,可能与脑细胞对缺氧耐受性较差有关。但有些严重病例,其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并不严重,可能因其病情严重掩盖了刺激症状,或昏迷后眼睑迅速闭合,减少了硫化氢的刺激作用之故。硫化氢中毒患者均应积极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内加压,使舱内的气体压超过1个大气压,同时让患者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提高氧分压、血氧含量、提高氧的弥散量和弥散距离;可促进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再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血粘度,提高机体功能,增强吞噬细胞消化坏死细胞和组织的能力。使机体得到较高分压的氧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组,对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高压氧辅助治疗对硫化氢气体中毒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高普通人群对高压治疗了解少,高压氧治疗过程在完全密闭的氧治疗舱中,患者会因不适感而产生心理恐惧、耳鸣等情况,导致治疗失败。压氧在治疗过程中应防止患者屏气、防止造成患者肺内外压力不平衡、发生气胸,老年患者尤其注意。因此,医护人员对首次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该做好提前准备,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简单流程讲解,使患者精神放松、增加治疗的依从性。但一旦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要及时的去除面罩,停止吸氧并及时抢救,同时缓慢减压出舱。行高压氧治疗前,要严格按照适应症及禁忌症。使高压氧治疗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娟.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硫化氢中毒130例疗效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6年12月20日.

[2]李宁,黄怀,高压氧临床治疗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08.01.

[3]刘景昌,高压氧医学的理论与新技术[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10.

[4]方克美,急性中毒治疗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论文作者:武敏,卢道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高压氧治疗急性硫化氢气体中毒疗效分析论文_武敏,卢道远(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