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田咪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田咪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方案的好坏也关乎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针对水处理适应能力较强的城市而言的,这些城市对雨水有着比较好的吸收和储蓄及净化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水源释放和再利用。基于此在对城市进行给排水建设时,应采取相应技术与自然途径进行有效结合,在保证满足基本排水功能的前提下,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本文对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建设;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1、前言

给排水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城市发展中比较严重的内涝、水资源短缺以及径流污染等问题,在进行规划时,需要结合海绵城市所具有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技术,提高自然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海绵城市这个理念的提出对于城市给排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使水资源分配利用方式更为合理,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科技与自然相结合的理念。

2、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2.1基于城市规划体系设计

即以城市建设用水需求为给排水系统设计的依据,结合城市发展速度,对近年来用水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构建平衡用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供水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制定节水方案,在保证给排水体系基础功能的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为一项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城市规划整体角度出发,从供水、防洪、防涝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分析,统筹一切影响因素设计,提高系统建设的有效性。另外,应结合城市建设需求,保证方案设计满足当地发展目标,然后分阶段来对整个给排水系统进行完善。

2.2加强专业性技术的研究

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对于城市的发展综合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对其重要性要进行有效的明确,其建设时间比较长,投资还比较大,这样一来,对于具体的规划方案和建设措施都具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国海绵城市的相关建设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施工经验还是比较少,对于系统设计提供的支持比较少,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2.3注重顶层设计

针对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长的工作周期,我国的海绵城市仍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具体的建设经验,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对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经验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对于海绵城市的顶层设计,在国家的层面上出发,制定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案,使城市雨洪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

2.4落实体系建设责任

选择适合海绵城市的区域建立试点开发,其具体的对象就是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统筹分析和规划一家设计,使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针对给排水系统协调运行的要求进行满足。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雨洪水的利用技术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利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术,探索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经验,使其可以不断得到规范,变得更加标准,为我国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经验,为城市给排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3、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3.1海绵城市—渗

3.1.1透水景观铺装设计

城市在传统建设的过程中,铺装主要包括市政公共区域景观以及居住区景观,在其铺装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使用的材料透水性比较差,进一步影响雨水渗透性能的变差,利用过透水铺装可以有效的改善雨水渗透的问题,或者是利用水渠或者沟槽将雨水引流至周围街道中的滞留设施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透水道路铺装设计

对城市进行建设时,而传统城市面积当中大部分被道路所占用,基本达到10-25%之间,而造成雨水渗透性差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道路选择的铺装材料,其中景观铺装的过程中,利用透水铺装一方面可以改善雨水的渗透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将居住区以及园区的道路、停车场的铺装原料使用透水混凝土进行替代,不断的加强雨水的渗透量,降低地表的径流,与此同时渗透的雨水将流入到地下储蓄池完成储存,通过净化不断的排放到河道或者补充地下水,降低了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

3.2海绵城市—蓄

3.2.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蓄水模块设计分析

对于当前应用到海绵城市给排水理念的雨水蓄水池模块来说,其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科技产品,不但能够具有较强的承压力,还可以以相对较小的蓄水面积来实现比较可观的水储存能力。另外,其以约95%的镂空空间来完成更好的蓄水能力。在蓄水模块的设计中,水的存储和排放中主要用到了防水布和土工布来配合实施,同时在模块结构内部还需要进行进、出水管、水泵合理位置的确定和设置。对于通过海绵蓄水模块处理并存储的水,可以用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厕所冲洗,路面洒水,景区用水补充等,同时也可以用于消防及循环冷却用水。

3.2.2地下蓄水池的设计分析

地下蓄水池进行雨水收集的过程中,主要包含8个部分:蓄水池结构体、用于水过滤的沉砂井、出水井、水的流入流出水管、高低位的通气帽、曝气系统及溢流管等。同时,蓄水池的设计中还要结合所选用植物的品种不同来加以区分设计。对于选用了大型乔木或者灌木绿化植物时,蓄水层的厚度控制在深度大于60mm,骨料的积蓄以轻质中空的粗骨料为主,粗骨料直径要在25mm以上。当选用了绿篱、藤本科类等比较小型的植物时,骨料宜选用80mm厚的15~20陶粒。蓄水池内部以穿孔PVC铺设,保持土壤层的相对水分含量。

3.3海绵城市—滞

3.3.1雨水花园设计

边缘区常设置为草地,雨水径流首先在该区进行初步截留,继而进入缓冲区。缓冲区可以放置细石块,进一步过滤雨水中杂质并缓冲径流流速,同时作为分界线,缓冲区的植物需要一定的耐湿能力。为避免髙差导致雨水对植物的直接冲刷,雨水通过立道牙上豁进人后采用砾石进行消能。采用平道牙时,雨水径流直接进人边缘区,这种方式较立道牙式更为精简。但目前立道牙采用较为广泛且绿地高于路面,造成路面长期积水,而这2种设计方式大大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3.3.2生态滞留区设计

①植草沟的设计。首先,植浅草沟主要使用与居住区、工业或者商业区以及公园等区域,由于其输入能力尤其凸显,具有截污净化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将路边的排水沟或者雨水管渠系统进行替代。其中植草沟沟顶的宽保持在0.5m~2m,深度保持在0.05m~0.25m,边坡(垂直:水平)1∶3~1∶4,纵向坡0.3%~5%。作为预防处理可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前设置。②雨水塘设计。雨水塘实际上就是渗水洼塘,为了实现雨水渗透,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实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雨水塘可以高效的降低径流峰值。同时雨水塘护坡需要种植耐湿植物,若雨水塘比较的深(超过60cm)护坡周边就要种植低矮灌木,形成低矮绿篱,消除安全隐患。

3.4海绵城市理念中的水净化和使用排放应用

当前的城市绿地,在设计上还是普遍高于道路路面。这种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排放和利用。而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提升城市的吸水性能。其中的下沉式绿地在城市的绿化用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效果也比较显著。这种绿地在提升排水性能的同时,实现了蓄水容量的增加,从而也就达到了当前城市给排水施工设计要求。常见的海绵城市理念中水的净化,利用和排放主要形式有湿塘、湿地或者生物滞留设施等。

4、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城市的发展为前提,为了保证体统建设的可操作性,必须综合的分析各项因素的影响,建立健全海绵城市给排水体系,完善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的给排水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进丰.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171.

[2]王一川.“海绵城市”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J].江西建材,2015(05):43~44.

[3]车伍,张鵾,赵杨.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建设科技,2015(01):22~25,28.

论文作者:田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田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