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机制创新论文_司广峰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机制创新论文_司广峰

司广峰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职业教育中心 476200

【摘要】德国双元制作为一种域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经过本土化过程才能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土壤。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证书模式等实施的关键要素,做好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创新。

【关键词】双元制 本土化 人才培养模式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171-01

1.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在双元制本土化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运行机制、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证书模式等是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在实施本土化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相互制约关系,这种关系我们用图示表示如下:

运行机制主要指社会大环境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实施,从双元制实施的大环境来看,促进双元制本土化的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和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制约。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就需要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导向、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学生跟进”的多方协调机制。在当前,国家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就有利于双元制本土化的实施,这种大环境要素的创新必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两个元,校企合作重要的体现企业元作用的发挥,校企合作的形式、广度、深度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职业能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基于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改革、评价制度改革,把“目标、方法、过程”整合到“内容、时间、场所”之中,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能力、素养、人格”目标要求。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本土化教学情境中不断扎根、发芽,切实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方法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因素,是学校元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也将影响学生企业元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一定要体现出“技能优先”的基本原则,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在本土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实施,我们突出工作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重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对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效能。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体现,促进学生取得多证书是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双元制本土化实施既要求学生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德国工商行会考试(AHK),获得相应职业资格。遵从国家职业院校实施“双证书”政策和中德合作办学要求,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做到国内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与参加德国工商行会考试(AHK)相结合、学生职业技能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认为,不考虑国情和学校学生实际,一味地追求德国工商行会考试(AHK)过关率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考虑学生技能核心目标,一味地追求知识的过关率更是错误的。

2.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机制创新

要做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有效实施,必须营造利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运行机制,通过各项机制创新,形成利好的双元制运行环境。

政策成面:以立法的形式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出台和强化营造职业教育氛围的相关政策,强化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各方义务与责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当前国家推行现代学徒制,在机制上将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强化企业的责任,在于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也将为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企业层面:创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作为利益主体其利益未能成分歆享,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就形成了当前机制无法解决的矛盾。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利益一致、责任共担”的基础上,企业层面的机制创新就是要求调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一定的机制创新,让企业担负培育技能人才责任。在当前,要建立与学校目标一致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应有的红利,这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第二、切实让企业在培育技能人才中获得利益;第三、更新企业认识观和人才发展观,培育技能人就是在为本企业培育优秀员工;第四、加强企业在实施顶岗实习中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企业实习技能学习的有效性。

学校层面:构建模拟校企一体的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在当前,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学校要注重内部机制的建设和创新。首先,要在学校建立集企业与学校于一体的模拟双元育人环境,在学校的育人情境中实施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对接企业生产一线,实施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和场景教学等;第三、加强学校双元文化建设,加强与双元相匹配的制度文化创设;第四、加强育人管理,对接企业要求,促进学生个人行为模式的改变。

个体层面:构建与双元模式相一致的个人认知。由于中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中职生个体人格存在障碍,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未来企业生产培育合格的员工,合格员工不仅仅是技能要求,还包括健全的人格。因此,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机制,还需要注重教育观念创新。要做到:重塑中职生由于基础教育所挫伤的个体人格;利用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进行观念架构,让他们感到自己有用,体验成功,这是未来合格员工必须具备的优良心态。

参考文献:

[1]罗勇.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与校企合作新探索[J].《才智》,2013(08)

[2]赵学瑶,卢双盈.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心用的再思考(下)[J].《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3]吴海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设计[J].《时代教育》,2014(23)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理想课题“基于能力本位下中德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立项编号:ZJB16141)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司广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的机制创新论文_司广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