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备课教学:语文集体备课的新举措_孔乙己论文

备课与备课教学:语文集体备课的新举措_孔乙己论文

主备试教:语文集体备课的新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举措论文,语文论文,集体论文,主备试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场景描述

主持人(备课组长):今天上午,仲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主备试教课——《孔乙己》第二课时。现在,首先请仲老师谈谈这节课的内容安排和设计意图。

授课教师:今天为大家呈现的是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和学生们一起扫除了文字障碍,了解了创作背景,梳理了故事情节。这节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围绕几个关键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形成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几个关键句呈现、探究的顺序是: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③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④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⑤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安排是为了从个人到社会,从表象到本质地去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主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学生思维不是很活跃,请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主持人(备课组长):经典篇目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鲁迅作品的教学更是热议不断。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听课感受,说说思考和困惑,以不断完善此类文章的教学预案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

教师甲:仲老师的教学充满激情,对文章几个关键句的提炼也很准确,尤其是第4句,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似乎未见重视,而这一句恰是“短衣帮”们“做稳了奴才”的劣根性的体现。但整个课堂的设计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些关键句都是老师在呈现,而没有让学生去发现,学生的兴致不高也就不奇怪了。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指向较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发现,比如“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看,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吗?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部分老师表示赞同)

教师乙:其实还有一种处理办法,就是确定一个句子为引发句,其他句子让学生自己找,比如就确定“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围绕“大约”、“的确”来设疑引发思考。有时,老师总自觉不自觉地越俎代庖,不经意间消解学生发现的权利和乐趣,导致课堂氛围不尽如人意。

教师丙:《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他在与孙伏园谈自己的创作时曾说自己的这篇小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有大家风度”。以往我在讲这篇小说时,总感觉到人物分析好像不太到位,总感觉到课上得缺一点重量、厚度、深度,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感受到“大家风度”。今天在听课过程中,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借助一些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来弥合一些时空的隔膜?比如,剪辑电影《孔乙己》中的片段,等等。

教师丁:仲老师找的这几个句子很好,是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通道。但听课的时候,觉得师生的思路都撒得不够开,总觉得师生都还是站在“圣者”的角度评判人物,还没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没有与人物形成真正的对话。我在想,课堂上是否可以用一些指向更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去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呢?比如,在众人的嬉笑声中,孔乙己除了尴尬,会有恨吗?如果有恨,他会恨谁呢?“短衣帮”笑过孔乙己之后,内心会有什么余波呢?

……

创意寻踪

以上的场景,是我校初二语文组一次普通的集体备课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备试教课评课和研讨”。这样的活动,在每个星期、每个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都会出现。大家在表达感受、提出困惑、探讨对策的过程中,真正地进行着以团队互助、互动、互启为基础的校本研究。

主备试教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从下周教学方案的主备人当中,确定一位教师在集体研讨前提前上一节主备试教课,集体研讨时首先用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研讨主备试教的这个课例,从实施层面反思教学方案设计是否可行、是否高效,同时进行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探讨,并对需研讨的其他教学方案进行推敲和修改。

原来,我们也与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采用相同的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含主备人说课,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修订教案——各位老师个性化修改——课堂实施及反思。提出并尝试主备试教,是源于我们在集体备课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困惑一:定稿的教案、课件操作效果不理想,有纸上谈兵之嫌。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尴尬:某个主备教师提出的教学方案,听起来实在、新颖,甚至让人怦然心动,但在实施的时候效果并不理想——或源于对学生定位失准,或源于环节设置逻辑错乱,或源于内容设置畸轻畸重,或源于教学策略选择欠妥,甚至是源于课件色彩对比、字体大小设计不当……是否可以借助一节课的教学研讨来引发思考,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这样的尴尬呢?经过几番斟酌,我们产生了主备试教的设想。

困惑二:研讨时间与研讨内容的矛盾,需要有一个能以点带面的环节来解决。

通常,大多数实行集体备课的学校,一般每周安排一次大约两个小时的集体研讨。两个小时,要研讨5个课时的教案、课件和作业设计,想要真正把每一篇研讨到位,时间安排难免捉襟见肘。于是乎,有些学校的集体研讨便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干脆不研讨,集体备课也演变成了“一人主备,众人分享”的偷懒模式。如何化解难题?我们注意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单元”编排模式,一个单元内的课文有内在的相通之处,这就为实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构想提供了可能。前面提到的那次备课,我们在主备试教课研讨的基础上,重点优化了《孔乙己》一文的两课时设计,为确定下一篇文章《范进中举》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借鉴的范本,整个研讨活动热烈、紧凑,给老师以深刻的启迪。

实践感悟

主备试教这个环节走进我校的语文集体备课流程已经有两年了。在实践过程中,这个环节不仅破解了一些集体备课的难题,也带给我们许多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启发。

1.主备试教为深入研讨打开了通道。

“教什么”、“怎么教”,一个关乎价值追求,一个关乎教学效率,集体备课必须兼顾两者。但是,由于受时间限制,不少备课组集体研讨时常常会顾此失彼,浮光掠影。而主备试教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这样的难题。因为主备试教课既呈现了“教什么”,又展示了“怎么教”,因而主备试教评课总能使集体研讨从一开始就形成“教什么”、“怎么教”两个层面的深入探讨,甚至激烈交锋,研讨不再是隔靴搔痒。也使老师们在讨论其他课时的教学设计时,都会把“教什么”、“怎么教”整合起来进行深入研讨,从而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主备试教让教学实践反思成为常态。

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升教学专业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其中,听课评课应该是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往,经常发现老师送检的听课笔记有突击补写的痕迹,听课感悟更是程式化、肤浅化。主备试教环节实施之后,这样的现象就不存在了。单是听主备试教课,一学年下来每位老师都会走进同行的课堂近40节次,再加上“赛课观摩”、“专题会课”等活动,何愁听课量不足呢?

更重要的是,听课者不是无准备走进别人的课堂。因为事先也进行了初备课,有了自己选择的教学预案,所以听课过程中也就有了对比、评判、反思的基础。其次,听课者不是一听了之,而是为集体研讨提供一个范本,听课结束恰恰是深入反思的开始。在主备试教评课环节,我校有一个量的规定:每提出一个优点,紧接着必须至少提出一点商榷意见。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只要真思考、真讨论,就一定会找到进步和提升的方向和空间。主备试教让教学反思成了常态,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裨益良多。

标签:;  

备课与备课教学:语文集体备课的新举措_孔乙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