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朗读论文_孙芹

谈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朗读论文_孙芹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26130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恰当有效的朗读指导能够及时让学生将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用自己的声调、思维、表情甚至肢体动作表达文字的内涵及情感,能够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情感的领悟能力,从而陶冶情操。那么,如何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朗读素养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入情入境是基础

加动作朗读是以走进文本为基础的。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动作,这时的动作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插秧》第二小节:“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一位教师让学生初读以后,边读诗句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学生手做捏着秧苗的姿势,在眼前和头上煞有介事地比画着。从学生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农民在倒映有绿树、青山、白云、蓝天的水田里插秧,曲解了诗句的意思,所以表演也就南辕北辙了。因此,加动作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要诱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或物,细细揣摩想象,进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加上适当的动作。

二、以读代讲为常态

朗读教学应避免“重讲轻读、重问轻读”。不读而一味地讲和问,孩子的情感得不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与感染,何以能理解感受文本的内蕴呢?我们的语文课不仅需要体现工具性,更需要体现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很多教师急于把课文的知识要点塞给学生,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学习,只注重提问和讲解。问题琐碎且多为无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去品读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没有空间去体会教材蕴涵的丰富知识和情感,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水平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以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把问题设计得精练简洁,切入要点,要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读文品文,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读,以读悟情。

三、评价朗读要恰当

一次成功的评价不仅是上一活动的完美总结,更是下一活动的良好开端,它引导着学生不断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引导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在评价语言上尽可能使用激励语言,让学生爱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语感稍差或者不能准确地把握朗读节奏而使一篇生动形象、文质兼美的文章变得干巴巴,从而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甚至失去对朗读的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评价上注意引导激励学生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关注朗读在生活

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并迁移文本,就能实现有效朗读,这种方法对低中年级学生尤其适用。如《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体会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平和,试着让孩子做“轻蔑”的表情,“奚落”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进一步理解了铁罐凭借自身优势瞧不起陶罐的神情,为后面读好对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题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又如《一株紫丁香》这一课中有这么一段,“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我从“疲倦”一词入手,指导朗读。先告诉学生因为人感到疲倦的时候好像生病了一样,所以“疲”是病字头,因为疲倦是我们人的感觉,所以“倦”是单人旁。“在生活中你看到过谁很疲倦的样子吗?”学生一听是他们所熟悉的事,抢着要回答——“妈妈下班回家,她说疲倦得连鞋都没力气脱了。”“老师很疲倦的时候,嗓子都沙哑了。”“老师工作了一天,感到很疲倦,你有什么办法帮他们消除疲倦呢?”“我给老师唱首歌。”“我要表现得乖一点,不让老师操心。”在孩子们天真的话语中,已经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与爱戴。在这个基础上指导读句子,情感自然升华、自然流露。或许并没有一遍遍地强调朗读技巧或许并没有运用光影声色的多媒体,只是轻松地把孩子带到生活中去,又回到文本中来,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想象朗读是天性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总是伴随着想象,通过想象能使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揣摩角色的个性,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造,把课文读出趣味,读出意味。如《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虽然申辩,但狼最后还是扑上去吃小羊。课文主要是以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来呈现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谁能边读边想象出狼说话的样子来?”学生读完后,有的说:“我好象看见狼的眼珠子骨碌一转,想出了坏主意。”有的说:“狼露出锋利的牙齿,很凶恶。”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想象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得相当逼真。小羊的柔弱,以及狼的盛气凌人被完完全全表现了出来。有时候,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与时间,舍得花时间让他们表达,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效果显然会好很多。

论文作者:孙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谈谈小学语文课中的朗读论文_孙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