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脑梗塞患者;肢体康复;早期护理干预;病情改善;功能恢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生活方式日新月异,这在给人们带来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比如脑梗塞之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提升。脑梗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疾病,其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医学界认为,在发病3个月之内完成康复的效果是最好的。中心医院特意对此展开了对照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中心医院脑梗塞患者共计82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在48岁~77岁,平均年龄为(61.59±3.26)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在50岁~77岁,平均年龄为(62.59±2.85)岁。两组内的常规性别、年龄均相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按时巡视患者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嘱托且普及相关知识,让其对于疾病以及用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观察组: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内容:①失语护理干预:当患者达到了语言训练的条件之后,尽早开始相关锻炼。首先要进行的便是吞咽咀嚼训练,医护人员陪伴、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咀嚼运动,然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伸缩舌头并且学习一些简单的发音。在教导患者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遵守循循渐进的原则,先教会患者发音,在逐步拓展至问答训练。
②肢体护理干预:患者要在医护人员对指导、帮助下,将身体的各个关节都放于功能位上,以此来防止出现关节变形、强直的情况出现。同时,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进行两次关节训练,每次30min,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运动。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最好是卧位,在此时,在患者的背部垫上软枕。同时每天都要为患者进行按摩,保证用力适度、均匀,且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护理工作效果:显效:患者相关病症得到缓解,自主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有效:患者相关病症得到缓解,但缓解程度适中,自主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相关病症未明显变化,自主生活能力仍然较差。护理满意度:0~100分,80分以上非常满意;60~80分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效果差异
观察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2.2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塞发病往往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这会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情况也会加重期心理负担,导致该类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心理状态往往不好,这不仅仅会给患者带来影响,也会严重干扰正常治疗工作的进行。因此,在为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积极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尽早为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缓解病情,改善病症,调节患者心理状态,让其对于治疗有足够多了解,提升对于医护工作都信任程度,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为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对促进患者语言能力、肢体能力的恢复有着较大帮助,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朱洁,李云,蔡敏克.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62(10):145+155.
[2]吴男男,王畅,张小兰.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268.
[3]刘倍,宗丽春,曹燕.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99+101.
论文作者:魏林燕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脑梗塞论文; 语言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