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第七小学 236600
摘 要:接了一个“赖孩子”相对较多的班级,我便想方设法去改变他们,从中总结了四点小经验:一、让“赖孩子”带着被老师尊重的关爱上课,课堂才能和谐;二、试着放下对“赖孩子”的戒备之心,把他们身上的优点无限放大,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上课;三、让“赖孩子”带着一颗“我可以听得懂语文课的心”上课;四、想尽办法提高“赖孩子”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喜欢上语文课”的心上课。以上几点让我的课堂充满了快乐、和谐。
关键词:和谐 尊重 优点 自信 兴趣
2017年9月,又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可我的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校领导让我接了一个“赖班”。早就听说这班学生不但语文成绩差,而且有十几位学生特别的赖,他们上课不听,作业不写,甚至满口脏话,整天惹事打架,且从不把以前的语文老师放在眼里,甚至课堂上顶撞老师。怀着一颗高度戒备的心,我决心从严治“赖生”开始,树立我厉害老师的形象,让他们怕我,从而认真听课。可是一个月下来,我失败了,每节课我都好像是在和他们打仗,根本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课堂当中,而他们的表现也更加证实了之前我对他们的了解。怎么办?我踏上了探索之路,而且颇有收获。
一、让“赖孩子”带着被老师尊重的关爱上课,让课堂和谐
“赖孩子”身上的赖点在老师看来总是特别的显眼,所以“赖孩子”不会太招老师喜欢。而老师觉得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一般会施以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批评甚至严肃的惩罚,这对于叛逆心理极强的“赖孩子”来说是不能够理解的。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学生,语文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常年在外,缺少应有的家的关爱和教养。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就想更多地关心他、帮助他,当他不认真听课或者作业做错时,我毫不留情地批评,感觉作用不大,又会给予更严厉的批评。最终的结果是:我的一片好心在他那里就是老师要跟他过不去,而且看得出他很敌视我。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当他再不认真听课时,我走到他身边悄无声息地提醒,或点名让他回答问题,课后再单独找他谈话,发现那时的他承认错误的态度是真诚的,而且实际表现也比以前好多了。我试着把这种尊重孩子、给孩子留点儿面子的做法用到其他赖孩子的身上,也很奏效。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这样对待学生,那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快乐的、和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试着放下对“赖孩子”的那颗戒备的心,把他们身上的优点放大,让他们轻松上课
赵磊是一个“很赖”的学生,整天一副满不在乎、吊儿郎当的样子。可是,有一次,当他发现我听到他说脏话后,居然羞得满脸通红。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的自尊心让他变得可爱。于是,再上语文课,我不再漠视他,放下戒备的心,试着用温和的态度和他说话。慢慢的,课堂上的他变了,不再吊儿郎当了,说话也不再是那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能听语文课了。这细微的变化让我精神振奋,因为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治疗“赖”的有效方法,那就是放下戒备的心,走近他们,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也让他们放下对你的戒备,轻松上课。了解到赵磊喜欢读课外书、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后,在课堂提问时,我首先会考虑他。赵磊字写得很不错,于是我就在班里经常表扬他的作业,并让他帮我写板书、写小材料等。每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我都能看到他脸上那真诚的笑。慢慢的,赵磊变了:不顶撞老师了,不再找其他孩子的事了,小测试的语文分数也提高了。在语文课堂上,他感受到了被欣赏的快乐,更给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试着把这种方法用到其他孩子的身上,不久就看到了效果:“赖学生”赵强变好了,成了我们班的“朗读能手”;“赖学生”孟秋变好了,成了我们班的“背诵大王”……
三、了解“赖孩子”的语文基础,让他们带着一颗“我可以听得懂语文课”的自信心上课
“赖孩子”多数语文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时间一长,就有了放弃学习的想法。为了让他们能听懂语文、喜欢语文,我会在讲新的知识点时从最简单的讲起,试着用多种方法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并时时提问,看他们不懂在哪里,再着重讲。
另外,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我还针对“赖孩子”的实际情况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课文时,要求他们要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句子、段落写出自己的理解。他们掌握了这个预习方法,第二天上课胸有成竹,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想尽办法提高他们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喜欢上语文课”的心上课
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尤其是这些“赖孩子”。所以在课堂讲解时,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时,我更是想尽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把他们的名字嵌入其中。
另外,我还利用赖学生不服输、好面子的特点,经常在课堂上展开小组竞赛活动,让他们积极探究、争辩,充分发挥他们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他们自觉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路走来,尽管有过困扰,但更多的是收获,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几个学生让我更加明白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含义,我会继续我的探索之旅,让语文课堂更快乐、更和谐。
参考文献
李镇西 《在反思中成长》。
论文作者:王卫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孩子论文; 带着论文; 老师论文; 语文课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