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推动力量——驳“中国威胁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世界和平论文,威胁论论文,国是论文,力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个时期以来,西方舆论界不时地冒出一些奇谈怪论,说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今世界上野心最大的大国,也是在不断加强其军事力量的唯一国家”;中国“太强太大”,对别国已经构成威胁;“中国随着国力强大,不可避免地要在自己的后院施展更大的影响”,“扩大势力范围”。美国助理国务卿洛德1995年2月和6月在国会作证时表示:中国今后有可能构成威胁,中美关系存在着成为长期敌手的可能性。某国的一位空军司令1996年1月25 日也居心叵测地宣称中国“仍然是亚洲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姑且不论“中国威胁论”制造者居心何在,笔者仅就“中国威胁论”的真实性及其荒唐逻辑作一批驳。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确立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并且制定了“三步走”的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提前五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尽管我国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从整体上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中国家,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意味着我国目前仍必须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及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为实现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中国必须争取一个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近代史上饱受外来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危害性,曾经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为了求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的国际环境。首先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发展经济。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比较缓慢,除了内部因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起初是美国的封锁与包围,尔后是苏联的直接军事威胁,使我国在很长的时期里不得不将战略重点放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反观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制定了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使我国能够在没有外患的条件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其次,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一个国家才能全方位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才能在国际经济中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求得本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一方面加强了同各国经济政治关系,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国。对外贸易的大发展既促进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实现,又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劲。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外资的流入既提供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资金,又带来了外国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十多年来对外经济关系所取得的成就与此期间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试想如果国际形势动荡不安,我国就不可能发展全方位的对外经济关系,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得益于和平的国际环境,而未来要取得经济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1996年2月1日,德国《新德意志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北京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使国家摆脱落后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此她需要持久的和平环境,需要同国际资本有合作的关系,因为如果不广泛地利用工业国家的合作,这一任务是无法完成的。15年来中国走这条道路获得了成功。她为什么要离开这条道路呢?”
二、中国的国防政策纯属防御性,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中国威胁论”制造者们一再渲染所谓中国在努力“扩充军备”,正逐步成为新的军事“超级大国”,从而对亚太乃至世界构成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军事威胁”。事实胜于雄辩,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使上述歪论不攻自破。1995年11月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中国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中国的国防建设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仅仅停留于口头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足以证明这一点。
其一,中国国防建设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防支出一直保持在确保国家安全所需的低水平上。1979—1994年,我国国防费的绝对值年均增长6.22%,而此间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年均上涨7.7%。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国防开支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实际有所下降。与其他国家所公布的国防费相比,我国国防费是相当低的。1994年中国国防费仅为63.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英国的18.6%、日本的13.9%。按人口计算,1994年中国人均国防开支尚不到6 美元,列世界第87位,军人人均国防费仅2069美元,列世界第85位。1979—1994年我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6%下降到1.3%,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8.5%下降到9.5%。1994 年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而美国为4.2%,英国为3.6%,法国为3.18%。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对国防建设的投入是相当低的。
其二,积极主动地裁军,推动国际裁军与军控进程。中国在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前提下,历来把军备水平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8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了集中精力加速经济发展和质量建军,中国国防指导思想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从过去准备应付大规模侵略战争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为此,1985年5 月,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员100万。这一行动范围之广、 裁减幅度之大,为当时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所罕见。到1990年,全军共裁员103.9万人,占裁减前总员额24.5%。在此期间, 我军撤并了许多机构,大军区由11个减少到7个,减少团以上单位5900个; 实行文职制度;削减武器装备,共削减火炮1万门,坦克1100余辆,飞机2500架, 舰艇610艘;开放部分军用设施。 中国单方面大规模裁军既向国际社会显示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又促使当时东西方两大集团减缓军备竞赛势头,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
其三,中国军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上。由于对国防建设的投入相当低,我国近些年来军备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其表现之一是前述对军队员额的大裁减。至1990年,全军总员额不足320万人,这对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 是相当低的水平。表现之二是军事装备陈旧落后。一方面由于周边安全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是由于军费十分紧张,目前军事装备绝大多数已是超期服役,早该淘汰更新。近几年,在军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国防需要,我国少量采购了一些国外的技术和装备,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装备落后的整体状况。西方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士无视中国周边国家大力扩充军备的事实,大肆渲染所谓中国“正试图谋求军事优势”,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事实上,中国既不存在,也不追求所谓“军事优势”,但是她必须保持一支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防御性军事力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哈丁就指出,从中国为实现军事现代化所做的事情的角度看,中国的确有合理的防御上的需要。
所以,从各个角度上都能看出,中国的国防政策完全是防御性的,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三、国力强大并非必然走上霸权道路
1995年6月2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帮办坎佩尔在一次研讨会上宣称,“我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的强大。如果中国迄今的经济发展速度再维持10年,那么50年后的历史学家会回过头来评论说,20世纪末在战略上的最大事件不是苏联瓦解,不是中东和平,也不是海湾战争,而是中国的兴盛。在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是国家的衰亡或国家强盛的过渡期。苏联衰败了,同时中国却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戏剧性地增强了实力。”坎佩尔这席话在相当程度上道出了不少西方人士心中怀有但未明说的心态。
按照他们的逻辑,似乎一国强盛便意味它必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在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时期,这一理论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在那个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资源和市场,竞相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以增强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和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实力地位作为国家对外战略之基本目标。这种“权力”和实力地位往往取决于一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水平,也就是说只有国力强盛的国家能够取得更大的“权力”。帝国主义列强在争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和实力地位过程中发生激烈冲突,其结果是导致无数次战争,其中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德、意、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非但未圆强国之梦,反而几乎在战火中毁灭。
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早已不得人心,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无论哪个国家搞强权政治,谋求世界或地区霸权,均会遭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一致反对。曾经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蹂躏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本国的对外战略,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作为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中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绝不谋求霸权, 正如江泽民同志 1995年10月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发展和强大起来,也绝不谋求霸权,绝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而且它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必将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因此,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仅是中国人民之福,而且也是世界和平之福,因为届时中国将能够更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作为我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70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以及变化了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及时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上,在对外政策上,将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长期受到国际旧秩序的不公正待遇。到80年代末,国际旧秩序已经成为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障碍。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他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他还指出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有力武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实质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国际间民主政治的体现,它与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相对立,符合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需要,因而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赞同。
二是积极推动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形势趋向缓和,但是局部战争与冲突频仍,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深知自己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重大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为解决国际冲突所作出的努力。在这方面,中国一再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反对诉诸武力。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派出军事观察员和维和部队,参加维和行动。中国上述举措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三是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过去为遏制超级大国在本地区推行霸权主义、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过重大贡献,今后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将负有重大责任。70年代末以来,中国坚决支持柬埔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为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80年代,中国坚持在消除“三大障碍”前提下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这不仅解除了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也缓和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还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与不少邻国就降低军事对抗、建立安全和信任措施达成了协议。1994年中国提出了亚太安全的三个基本目标:保持本国的稳定与繁荣;维护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针对亚太地区的特点,中国还提出了亚太安全合作应遵循的原则和措施。中国的立场得到广大亚太地区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积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中国一贯认为,军备竞赛是导致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争取国际军控和裁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中国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军控和裁军条约,并且以许多现实、合理的主张,积极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例如在核问题上,中国历来反对核讹诈和核威慑政策。1995年1月,中国正式向美、 俄、英、法等国提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草案。同年4月5日,中国再次正式声明,重申无条件向所有无核国家提供“消极安全保证”,并承诺向这些国家提供“积极安全保证”。在实现消除核武器目标过程中,中国主张防止核武器扩散。中国还以实际行动,实行大规模的裁军,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
综上所述,“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其荒唐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是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力量。
标签:军事论文; 中国威胁论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国防军事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裁军论文; 中国军情论文;